80元和500元,谁是 "自己人"

80元和500元,谁是


近日,组织了一个一百多人参加的培训班。

班上,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说人和人之间应该保持的一种距离。大意如下:

女人找结婚时的介绍人,抱怨说,男人和婚前判若两人,自己实在受不了了。介绍人很奇怪,因为按照她的了解,男人不可能变的如此之大。

就来了个全面的“调查”。先是找男人周围的人,同事、朋友、邻居等等,详细的询问了男人的作为,结果是这个男人和以前一样的优秀:有上进心,有爱心,有责任心。于是介绍人有点纳闷,就又分别单独找男人和女人聊天,多方“拷问”,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男人是个对自己很苛刻的人(重点在于对自己生活费的开支上),而对其他人则很热心,很热情。比方亲朋好友有什么事情,总是跑的很快,出手大方,给别人买礼物,正常比方说300元吧,他要拿500元。婚前,和女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这样,很大方,让女人感觉温馨,感觉受重视。

可是婚后就变了。给自己妻子买礼物吧,80元就觉得很好了。


80元和500元,谁是


好了,介绍人知道事情的症结了。

男人觉得婚前女人是“外人”,所以要像对待亲朋好友那样热情,现在结婚了,变成“自己人”了,—— 对自己人不是要严苛一点么?80元和500元有区别么?

初听到这个故事,只是一笑而过。下来咂摸一下,有味道。想想亲人之间建立在亲情之上的关系中,尚且有“自己人”的划分,社会上建立在各种利益关系之上的“自己人”岂不是更加的复杂和难以捉摸?

百度说:所谓“自己人”,是把对方和自己划归于同一类型,然后要对方保持和你一样的观点、态度,你呢?当然要同对方保持一样的观点了。

把对方和自己看成一体。然后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咱们国家是个人情社会,讲人情,所以“自己人”很重要,所谓“自己人,好说,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来”,自古以来如此吧。

所以大约“社交”这个词的潜在目的,就是要把交往对象运作成为“自己人”,则这个社交就是完成任务很成功了。

只是这个社会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准则,竟然在家庭这个最亲密最安全的堡垒中也有体现,细思极恐啊!

老师讲的故事,无疑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耳闻。可是这个“自己人”不但不能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好办事”,反而让人不能忍受,难道夫妻之间的这个“自己人”是错的,并不是真的“自己人”?

看来还是需要“分别心”来看啊:彼“自己人”,不是此“自己人”,—— 利益、名利方面产生的“自己人”的关系,和亲情方面的“自己人”不是一个意思。

好多心灵鸡汤上讲到的那个“豪猪的故事”,不知道真假,也没有见过,不过,豪猪之间保持距离,既不扎伤对方,还能互相取暖的做法。

倒是很符合老师讲的那个故事:是自己人,但还是要保持距离,给自己,给对方一个温暖的亲“近”:你的人生里面形成的“三观”,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谁要抱这种老子什么都对观点的,请你速速站出来,保证没有人来打死你!

那么凭什么要求对方和你保持一致呢。同样的,对方的“三观”也并不是错误的,那不是就更加的没有权利来要求对方舍弃了自己,来“从了”你吧!

谁要说,因为有爱,所以一方就要“从了”一方,忘掉自己的。你就别站出来了,我懒的打死你了。因为你压根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小自私鬼吧。


80元和500元,谁是


因为爱,走到一起,因为爱,就有尊重,因为尊重,就有了宽容,有了宽容,才能懂得对方的言行举止,而正是因为懂得,爱才会长久。

那个男人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忘掉了,爱的前提,首先是尊重,没有了尊重,爱也就黯然失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