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鐵礦石的成“材”路

■編者按 創新,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面對發展難題,我省各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破老思路,擺脫老套路,突破制約創新的路徑依賴,努力走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請看,蘭陵縣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走新興工業化道路;臨淄探索化工名城轉型之路,重拾經濟向上的活力。

□ 本報記者 杜輝升 紀偉

本報通訊員 賈傳龍

一枚鐵礦石,要翻越幾重山水,才能最終成為工業製品?對於鐵礦石資源豐富的臨沂市蘭陵縣來說,以往的答案也許是500公里,但自去年11月以來,這個答案變成了1公里。

4月8日下午兩點,在蘭陵裝備智造小鎮內,一輛紅色卡車裝載著一個兩米多高的鐵罐,駛出山東國銘球墨鑄管科技有限公司的冶煉車間,向南穿過黃色閘門,進入了山東德鵬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的鑄造車間。

“鐵罐裡裝的是高溫鐵水,國銘球墨鑄管將冶煉產出的富餘鐵水送到我們廠區,火紅的鐵水還沒開始降溫,即可就地進行深加工,形成了一條循環經濟的產業鏈。”山東德鵬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世波說。據瞭解,這道黃色閘門是通過拆牆新建的。雖然是兩個企業,卻能通過一道閘門實現資源互通。

蘭陵裝備智造小鎮位於該縣礦產資源集聚區,鐵礦儲量13億噸,石英砂岩儲量5億噸。2017年,為了實現礦產資源就地深加工,蘭陵縣招引了投資20億元的世界第一單體鑄管企業——山東國銘球墨鑄管科技有限公司落戶該小鎮。

“廠區離最近的礦山不到200米,幾乎就是坐在礦山上進行生產,鐵礦石足不出戶就能進入高爐冶煉。”山東國銘球墨鑄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可輝介紹。

國銘球墨鑄管一直是德鵬金屬的上游供貨商,由於以前兩家企業不在一個城市,高溫鐵水需要先冷卻成鐵塊,再運到德鵬金屬的廠房。在這樣的供貨模式下,德鵬金屬必須耗費大量電能將鐵塊二次加熱熔化,才能進入鑄造生產線,用於生產閥門等管件。

“以前我們兩家企業一個在濰坊、一個在濟南,一枚蘭陵產的鐵礦石需要先北上濟南進行冶煉,再東進濰坊進行鑄造,奔波500公里才能成‘材’。”李世波說。去年年初,這樣的局面被打破。

為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縣域經濟主導產業鏈,蘭陵縣按照循環經濟的思路,積極引進能耗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企業落戶園區,打造創新、領先、可持續發展的裝備智造小鎮,推動高質量發展。去年共有總投資84.5億元的13個企業落地該小鎮,這些項目預計將於9月份全部實現投產,屆時小鎮將新增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增加稅收11億元,其中地方稅收5.4億元;新增就業崗位5000餘個。

這13個新上項目中,有6家和國銘球墨鑄管有關聯,產品基本互為上下游。德鵬金屬公司的新廠房緊挨國銘球墨鑄管,兩家企業的冶煉車間與鑄造車間直線距離僅有800米。企業間破除院牆,開闢鐵水運輸通道,火紅的鐵水幾乎實現了無縫對接。一枚鐵礦石的成“材”路,被縮短到了1公里左右。

“加熱一噸鐵水,需要消耗400多元的電費,國銘球墨鑄管每年給我們供應40萬噸鐵水,如果按照這樣的循環經濟模式,可以為我們節省電費2億多元、鐵塊運輸費用6000多萬元。”李世波告訴記者,目前新工廠已投產兩個月,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在市場上佔據了極大的成本優勢,企業經營形勢不斷向好。

“在招引項目之初,我們就注重圍繞龍頭企業打造循環產業鏈條。利用國銘球墨鑄管一家企業產出的鐵水、廢渣、廢氣等資源,就吸引了德鵬金屬、九星建材等5家下游企業前來落地。5家企業的廠址緊靠國銘球墨鑄管,形成5條產業鏈,實現了工業資源就地循環。”蘭陵裝備智造小鎮常務指揮王榮修告訴記者。

鐵礦石中的鐵含量通常在50%以上,經冶煉後,剩下的廢渣去哪裡了呢?記者在國銘球墨鑄管廠區東北側的一條傳輸管道里找到了答案。

這條長約400米的傳輸管道從國銘球墨鑄管廠區向東伸出,橫亙馬路上方。管道另一頭,連接著臨沂九星建材有限公司簇新的廠房。國銘球墨鑄管的廢渣通過管道內的傳送帶輸送到九星建材,精磨成微粉後可以作為生產水泥的原料。廢渣的價格是每噸約200元,添加幾種配料後,就能生產出水泥,這種水泥每噸的生產成本約300元,而市面上水泥的價格是每噸500多元,成本優勢非常大。

憑藉新的發展理念,蘭陵裝備智造小鎮將礦產資源吃幹榨淨,一枚鐵礦石的成“材”路實現了縱向延伸、橫向擴展和綠色發展,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目前該小鎮已投產項目全部復工並全面達產,待幾家新落地企業陸續投產後,整個園區的能耗將由每萬元1.82噸標準煤降至0.38噸標準煤,預計降幅達到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