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廠拿貨,從eBay“追殺”到亞馬遜,用這招把我逼入死衚衕

同廠拿貨,從eBay“追殺”到亞馬遜,用這招把我逼入死衚衕


面對著一個像影子一樣的競爭對手,是一種什麼體驗?


陽先生每當想到此點,如芒刺在背,半夜無眠。


從eBay狹路相逢,再到亞馬遜短兵相接,這個對手似乎永遠粘著自己,怎麼甩也甩不掉。


“我們之間沒有接觸,也沒有什麼惡性競爭,只是單純的價格戰,”陽先生說。


與對手最早的相遇,是在eBay上。兩人同一家工廠拿貨,陽先生的量大一些。


某款產品陽先生賣30元,對手就賣29元;陽先生調價到29元時,他就跟著下調到28元。


當陽先生再次調低價格,希望雙方達成默契,賣一樣的價格。無奈,對方就是不願意,永遠保持更低價。


在這無休止的價格戰中,陽先生漸落下風,最終不得不放棄eBay,轉戰亞馬遜。


在亞馬遜那段時間裡,陽先生沒了對手的干擾,著實過了一陣安穩的日子。然而,就在2多年後,對手又從eBay跟到了亞馬遜,繼續新一輪的“價格追殺”


手法依然是一樣,永遠更低價。


剛開始時,因為陽先生更先進場,在亞馬遜上沉澱了更多的review,銷量比對手好很多。


或許,對手意識到了差距,一上來就下狠手,陽先生賣30美元,他就20美元,陽先生降到25美元,他降到15美元。


該競爭者甚至在店鋪頁面上對買家直言,商品不賺錢,只為打信譽。


對手像一隻水蛭,緊緊吸附著。


陽先生在亞馬遜上賣什麼,他就賣什麼,有些商品甚至賣得還更好,有些商品暫時還沒有那麼好,但大有趕超趨勢。


經過1-2年的低價追趕,對手review數超過了陽先生。


更要命的是,在追趕過程中,對手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穩步提價,與陽先生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小,且排名已經實現了趕超。


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陽先生在亞馬遜上開了兩個店鋪,對手也開兩個店鋪,產品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策略也一模一樣,“抄貨,低價銷售,逐漸提價,最後彎道超車”。


陽先生在亞馬遜上不斷測試產品,趟過不少坑,損失了不少錢,如今,這兩個店鋪完全成了對手選品的測試工具,對方不要花費一分錢開發產品。


面對如此打法,陽先生如鯁在喉。


陽先生嘗試著在美國申請專利,但5個專利,4個被駁回,理由是原因是“公開時間超過申請時間1年,產品申請時已經喪失新穎性。”


與此同時,陽先生在中國申請了專利,並順利拿下。這對廠家有一定製約作用。在必要的時候,或許可以逼廠家在陽先生和該對手之間,做出選擇和切割。


當然,這或許非常傷害關係,大家合作多年,陽先生並不想鬧僵。


陽先生打算跟工廠談亞馬遜美國市場獨家銷售,歐盟市場因為有專利在手,獨家與否無所謂。


對於這些,陽先生心裡沒底,不知道如何辦才好。


工廠與賣家的相愛相殺


陽先生的經歷表明,賣家要處理與工廠、對手、工廠與對手之間的關係,往往是非常艱難的。


《藍海億觀網egainnnews》認為,工廠與賣家、對手之間的相愛相殺的關係,完全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了。


1. 賣家測好產品,打開市場後,工廠在1688上大規模推廣


廈門賣家Ann跟某個工廠拿貨並測試產品時,並未透露自己是做亞馬遜的。當該款產品市場反響良好,Ann不斷加大采購量時,發現這家工廠在1688上出售該產品,並打上“亞馬遜”等標籤,大規模推廣。


很快,Ann發現,競爭對手也開始在這家工廠採購同一產品。原本一個利基的小藍海市場,一下子因大量競爭對手的湧入,一下子變成了紅海。


辛苦測款,跑出市場之後,工廠立即大規模向同行供貨,讓許多賣家感到非常無奈。


2.美國本土前腳拿貨後腳競爭,工廠為其打掩護


東莞賣家Niko的公司不僅做B2C,也做B2B。某個美國B2B客戶從Niko公司拿了款產品之後,也在亞馬遜上出售,並向同一工廠拿貨,直接成為Niko的競爭對手。


而且由於其公司在美國,享受各種便利,售價比Niko的還要低2美元,並長期做促銷活動。


為此,因銷量下滑之事,老闆質詢Niko。


更過分的是,該美國客戶直接盜用Niko的圖片,Niko如果投訴,那麼對接Niko的工廠業務員會三番五次要求Niko撤訴,因為美國客戶向工廠哭訴,工廠有意為其打掩護。


3.工廠因大規模供貨給賣家,最終將產品做死


廈門賣家李先生曾經跟某個3C產品工廠有過親密合作。該工廠之前沒有為亞馬遜賣家供貨,也不知道該產品在亞馬遜上的潛力。


李先生根據亞馬遜的特點,對該產品進行了改良,並向工廠採購。


漸漸地,李先生將該產品做到了細分類目非常靠前的位置,單量迅速增長,不斷地向工廠加大采購量。


工廠看到了機會,趁機向許多亞馬遜賣家推廣該產品,並經常不經意地洩露李先生的產品數據,因此吸引更多賣家向其採購。


果如工廠所料,許多賣家跑步進入該市場,結果導致大面積價格戰,利潤迅速下滑,市場空間被嚴重擠壓。


李先生作為領先者,也不得不退出這一市場。


最終,更多賣家退出這一產品的市場,該工廠在亞馬遜上的市場,也越來越小,最終在跨境業務上全線撤退,只能繼續走著向國內供貨的老路。


工廠實屬無奈?


對於工廠這些行為,在批評聲音之外,一些人也對工廠表達的同情。


工廠做一個產品,開模費、工人工資等各項成本很大,只能將產品供應給儘量多的客人,實現利益最大化。因此,也無可厚非。


“如果工廠在賣自己的產品,賣家或許沒有指責工廠的權利吧。畢竟,你沒有能力吃掉工廠的獨家,無法替工廠養工人。”賣家Andy說。


賣家Carl也認為,從工廠拿公模產品與從1688上拿公模產品,都是一個道理。


只是少了一層“中間商”而已。有賣家會去指責1688上的公模產品賣給多個競爭對手嗎?


而賣家劉先生則表示,即便跟你合作的工廠接受你的要求,在不簽訂包銷合同的情況下儘量少供貨給其他人,但你的競爭對手就沒有辦法了嗎?


他們只要採購一下你的產品,然後找另一家工廠開模就行,一樣能夠跟你競爭。

“又不是賣火箭,有什麼高技術難度?想要Copy你的產品,不要太簡單,”劉先生說。


與其這樣,便宜了其他人,倒不如大大方方接受工廠一貨多供的情況,至少還能愉快合作。


不管怎麼樣,對於賣家來說,更多的還需要從自身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同一工廠拿貨,賣家如何走差異化路線?


同一家工廠拿貨既然無法避免,那隻能從其他方面考慮作出差異化。


●質量還有品控空間


對賣家來說,同一家工廠拿貨,並不意味著完全“同質化”,同一工廠的工藝也有優劣之分。


業內人士建議,賣家拿貨之後,要安排專門的員工一個個檢查是否有殘次品,外包裝要自己下功夫,別直接讓工廠為你打包貼標。


●獨家或者限量代理


跟工廠簽訂獨家代理,至少簽訂限量代理,減少產品的傳播速度。


如果無法拿下獨家,還可以考慮短期獨家,在其他競爭對手反應過來,找其他廠家開模前,做到獨家。


●同一款產品,依然有差異空間


其實同一款產品,在其優化上有著不同的選擇方向。


有些可以從外觀上進行差異化優化,有些可以從某個性能上進行差異化優化。


以充電寶為例,有些充電寶主打的優勢是快充,一小時充滿電;有些充電寶主打的優勢是蓄電量充足,充飽電可供手機充電10次;而有些充電寶,則從可支持充電手機數量上進行優化。


除此之外,還有比如耐摔、電池壽命等。


產品可優化方向,需要賣家沉下心去摸索,市場看似雷同,其實能將細分市場做到極致,賣家就可以獲得足夠高的利潤。


●戰略縱深的考慮


其實歸根到底,賣家的產品思維,不能侷限在“單個產品”“某幾個爆款產品”上,應該從更全面、更深入的角度去思考,這一個產品在我的產品組、乃至我的品牌上起到的作用。


比如小米,一向以性價比高著稱,雷軍在公開發言上承認,小米手機硬件的毛利率不超過5%。


小米的老年智能手機,售價可以低至500-600元,市場上沒有雷同產品嗎?肯定有,價格也未必比小米高多少。


但是相比之下,你會選擇買其他手機還是小米?大部分人選小米,因為性價比高,已經成為小米的品牌特色。


再到單獨一個“同質化”產品,除了在價格上區分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差異化手段?比如“捆綁銷售”的組合商品,是否能做到與眾不同?


縱觀全盤佈局,賣家可以發現更廣闊的市場方向,自然也不會讓單個產品、某幾個產品的“同質化”牽著鼻子走。(跨境電商新媒體-藍海億觀網egain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