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01

你看到的焦慮可能只是為了流量

在準備寫這篇內容的時候原本我有點忐忑,在這個育兒焦慮盛行的時代,我好像在逆行開車一樣的讓自己不安。

首先我並不是成功養育過一個牛蛙的媽媽,可以回過頭來堅定的說:看,我這種方式是正確的!

我也沒有什麼資深心靈學家金牌育兒這些金碧輝煌的頭銜加持。

甚至我的孩子才三歲半,有個聲音經常在我想反抗這些鬼明鬼眼的育兒觀念時冒出來:親愛的你自己都還在摸索中前進,且行且珍惜著好嗎?

於是在我一開始看到各種育兒焦慮的信息鋪天蓋地來的時候,我也信了。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還有那些天價的幼兒園,學區房,幼小銜接面試,產後抑鬱…BALABALA..辦公室很多還沒結婚的小妹妹每天都在吶喊:現在帶孩子都是在帶魔鬼嗎?

在養孩子面前,愛情算個P。。。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即刪

02

我想我們是被焦慮了

這樣的焦慮影響到的不止是帶娃狗的我們,甚至是還尚未結婚的小年輕。

而當我看得越是多越是發現,這些焦慮的育兒觀念都是走套路一樣的,連標題都套得一樣,這些危言聳聽的言論讓當父母的都誠惶誠恐的點開,碎片式的信息填滿了原本就毫無經驗可言的我們。

第一, 我以為我看到的就是普遍想象,我沒法沒時間去有更多的方式獲取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成功的。

第二, 我很害怕,因為我的無所謂毀了原本屬於孩子的精彩。

這應該還是大多數為人父母會沒事就點開這些看的原因。

這些消息彷佛春節趕火車的人群,猛勁兒的推著你不明所以的往前衝,然後身邊可能有人問你:你在跑啥?

不知道啊,都在跑,應該需要跑一下才對吧。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即刪

03

呵呵,學區房

我原本還沒來得及考慮小學那麼遠的問題,身邊的朋友告訴我:還不趕緊物色小學,現在小學競爭多激烈你不知道嗎?小學基礎打好了才有機會上好的中學,這一環扣一環的你趕緊點。

我有一個鄰居,他給我講了他的故事。

他的侄子在泡小念小學。5朵金花小學之一我的媽呀,幼升小的媽媽心中這跟進了清華北大似的。

於是他馬上找親戚打聽,這什麼操作的,那個親戚告訴他早早的就要準備買學區BALABALA。

於是他立馬的拖著老公開始物色學區房,生怕自己的步子慢了,鹽小成小隨便哪家一定得進。

“你們知道現在鹽小附近的學區房是什麼效果嗎?我跟老公那可憐的預算能看得房子全部是周邊老小區的小戶型房子。

有多小呢?可能作為倉庫就能放下三袋大米。175W.

再寬一點的乾淨一點的,80年代居民樓那樣的260W.

再好一點的,也就是公寓樓終於可以不爬樓梯的那種,300W+.

跑完2天的學區房我徹底的頹了,就算我們把現在的房子賣掉能換來的這個老鼠拉屎的學區房還住不進去老人,那誰負責接送小孩?

我們在看房子的時候,有間房子裡面貼滿了英文單詞的便利貼,廚房冰箱臥室客廳全是,那應該是上一戶住這裡的家庭留下的。

看得我觸目驚心,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覺得特別壓抑。”

最終,這個鄰居沒有選擇買學區房,而是物色了一個周邊的條件相對較好的小學。

這叫現實,或許壓力沒有那麼大他也會買了。

不會,他說,我不會。如果那樣的環境下學習我想還是算了吧。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即刪

04

原生家庭和隔代教育


當蘇大強這個可鹹可甜的老頭稱霸朋友圈後,原生家庭的討論開始炸了。

我看了好多公眾號悲慘深刻的分析,過萬的閱讀點擊,大段的回覆都在批判著原生家庭的罪惡,給他們帶來的影響。

全是負面,原生家庭瞬間成為一個特別負面的詞。所有成年人的挫敗都“歸功”於原生家庭,多麼高級合理的解釋。

然後害怕著老人帶孩子會將上一輩的慘痛教育延續到下一代,嚇死人了。

我也是其中一個,有一段時候我和朋友們聚會,大多都在刨析著原生家庭點點滴滴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我也不相信父母的教育方式,一直牴觸著他們對小寶的教育,我的偏見是隔代教育一定會延續原生家庭這個影響。

直到有一天。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即刪


小寶因為在外和小朋友玩,搶玩具的時候被打了,我媽立刻拉著他找到那個孩子非常生氣的要求對方道歉,強勢的語氣嚇到對方孩子引來那小孩的爸爸,我媽還是堅持讓那孩子道歉,現場氣氛把小寶也嚇到了。

我說:媽你和爸爸別太護著小寶,得讓他自己去學會跟孩子們相處,你又不能護著他一輩子。

原本我聊這些我媽從來沒有多說什麼,但這次她反駁得我都不知道怎麼接嘴。

“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懂,媽媽從來也不是一個彪悍強勢的人,為什麼我會這樣因為我要給小寶足夠的安全感。

在我小的時候你的外公,經常在我受欺負的時候不管是誰的錯,都招呼的是我,因為我是大姐,我從小被打被教育,甚至連現在做噩夢還會夢到這些。

所以在我高中的時候,從鎮裡轉到市裡的高中,我學習成績好長的也好看(我的自戀有遺傳的因素)所以我經常被欺負,但是我不敢反抗。那種感覺很難受,所以我不想你這樣,以後也不想小寶會這樣。

你時常說著我們的言行會嚴重影響到你們,那我和你爸都各有缺點,我嘮叨也好你爸暴脾氣也好,你在不斷的長大過程中,總是會自己反省學習和成長,你認識到我們的不對和不足,在自己身上儘量避免重複,為什麼?

因為我們給到你肯定不止這些不好的影響,總是有好的一面。“

誰的行為是必然的呢?總是有周遭的環境因素影響著他。

他的經歷和生活可能不足以讓他們有話好好說,他的年代不足以讓他明白那些你覺得他應該明白的道理。

儘管他們做得不夠好,但他們是不是愛我們的,我們自己心裡沒點B數嗎?

如果我們不全然把孩子交給老人,哪裡談得上隔代教育影響了孩子?

我們覺得不足的地方,我們的言行依然能影響到他。

如果我們連影響他都做不到,那我們的陪伴時間如此至少,又有什麼權力去指責隔代教育?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即刪

05

每個用心陪伴的父母,都是育兒專家


還有那些網絡盛行的育兒觀點:延遲滿足、說服教育。多到我都記不住了。但那些些真的適用於所有的孩子嗎?

曾經有次跟朋友去了海螺溝的一個山上,一個已經不能稱之為少年的中年漢子在那片山上一木一瓦的建造出一個世外桃源。

從最開始的一隻狗一個瓦棚,到如今滿山的鮮花,木屋,鞦韆,滿山的牛羊,星空和螢火蟲是他所有的財富。

他年齡和我相仿,隨意的坐在一棵樹下,叼著一根狗尾巴草和他的狗玩鬧著,我們從他面前走過,他抬起頭衝我們笑了一下。明媚得刺眼,安逸到讓我懷疑自己。

每每匆忙,到底圖了什麼?

我們和他聊了很久,聊他抬滑桿獲得每日溫飽的時候;聊他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終究還是回到這裡;聊他信誓旦旦想要把這個他從小跑到大的山讓所有的人都能認識到;聊他被所有人反對干預,但他依然堅持。

他其實也不夠成功吧,這種理想化的人生也不是每個人都覺得好的。

但他好歹一直有著他的夢想,如少年般的堅持和純粹。

所以所謂一定贏在起跑線上的言論,什麼叫贏?你問他他也未必回答得出來。成年人眼中的輸贏太片面了,一千個人有一個看法,那一個方法能教出一千個贏的結果嗎?

我不信。

販賣焦慮的年代,是不是標題不夠嚇人你就不會點開?

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即刪

06

寫在最後

我們為什麼活得不快樂?

就是因為我們希望每個時間都有回報。

期待每件事情都有結果。

不夠相信自己,總在意著別人。

有時想來,我所希望的不過是很久以後的他們,或許有了愛的人也為人父母,他們不會那麼慌張,從容的在每個夜晚,抱著自己愛的人有那份閒心和樂趣吹吹小風,看看天空。

以上種種並不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但總歸有小部分人會這麼想,有就夠了,我的這個內容就是想告訴這一小部分人,走慢點我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