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中原地名探究之郾城

【開篇語】關於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興趣,用了大半年的時間,終於梳理完了山東的地名。其間,有過反覆,有過彷徨,有過喜悅,有過沮喪,但還是堅持了下來。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個專題。之於我來說,是一個學習歷史和地理的過程,通過對地名的認識抑或是重新認識,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其中有故事、有情懷,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們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玉汝於成的奮鬥歷程。

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中原地名探究之郾城

▲郾城地圖

【地名由來】

南宋紹興九年(1139),金朝金兀朮(完顏宗弼)一派得勢,主張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奪回河南、陝西。次年,金朝分兵三路,東起兩淮,西至陝西,向宋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軍進行抵抗。宋高宗肝膽俱裂,急令在家守母喪的岳飛從襄陽出擊,牽制向淮南及陝西進攻的金兵,並“圖復京師(開封)”。

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中原地名探究之郾城

▲郾城大捷

1140年,金兀朮親率精銳騎兵15000 以及步兵十萬向岳家軍指揮中心——郾城發動進攻,岳飛率其部與金兀朮展開戰鬥。金兀朮手下兩員將領先叫陣開戰,岳飛派董先等5人迎戰,結果全部陣亡於柺子馬陣。岳飛得知柺子馬,命部下張憲、孟邦傑練鉤鐮槍,張立、張用練藤牌,學仿水滸中徐將軍的戰法,結果大破金兀朮。

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中原地名探究之郾城

▲郾城大捷大殺器——鉤鐮槍

郾城之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岳家軍的威名也更勝往昔,“郾城”這個地名也因為這場大捷名垂青史!

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中原地名探究之郾城

▲唐朝——郾城縣

郾城縣始於秦朝,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從《郾城地名變遷一覽表》可以看出,郾城和召陵兩縣一度糾纏不清超過一千年,直到唐朝貞觀元年召陵入郾城縣,屬豫州(763年改為蔡州),至此召陵不再獨立為縣。

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中原地名探究之郾城

▲郾城地名變遷

郾城之"郾"則始於夏朝,古郾子國早在四千年多前便在郾城地區立國。但是關於"郾"字由來,普遍認為源自皋陶後裔封地。

《史記·帝王本紀》《路史》(卷十六)記載,古郾國是因遠古四聖之一的皋陶姓偃(偃通郾),夏禹封其次子仲甄於此地而得名郾。

"郾"字本為"妟",甲骨文作"妟",西周加"匸"作"匽",東周加邑作"郾"。

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中原地名探究之郾城

從"妟"到"匽"

匽侯旨鼎、憲鼎和克罍、克盉上的"匽"字,是目前所知最早加匸的"妟"字。《說文》解:"匽,匿也。從匸妟聲。"為什麼將"妟"加匸為"匽",帶上隱匿之意?這裡有必要做一解釋。

武王滅商,封紂的兒子武庚在殷都故地以安商民。武王又把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封殷都周圍,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武王病死,成王年幼即位,周公輔政代行王事。周公專權,"三監"疑其有不臣之心,於是勾結武庚作亂,史稱"三監之亂"。《尚書·金縢》載:"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成王)。"之後周公東征,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廢霍叔為庶民,平定了三監之亂。

"三監之亂"因周公專權引發。作為"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史記》)"的召公,與周公"五成而分陝,周公左,召公右(《史記》)",威名不次於周公,對引發"三監之亂"原因豈能不深思?故將其國名"妟"加匸為"匽",示隱匿之意,也示其後要藏起鋒芒,低調做人,免招禍亂。

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中原地名探究之郾城

從"匽"到"郾"

從金石銘文來看,"郾"字在西周作"匽"。如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匽侯舞鍚銅盾、堇鼎銘文,1955年於遼寧凌源海島營子出土的匽侯盂等。到了東周戰國,"匽"作為地名,加邑成了"郾"。如1997年7月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龍貫村發掘出的郾王職劍(郾王職即派樂毅攻佔齊國的燕昭王。郾王職劍現存淄博市博物館),以及眾多的郾侯腰戈、郾侯載戈、郾王戎人戈,再到燕國最後一個國君的郾王喜劍、郾王喜矛等。

岳飛大破金兀朮之地——中原地名探究之郾城

▲郾城風光

郾城區,隸屬河南省漯河市。河南省中南部,屬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區。位於東經113°45′10"~114°6′39",北緯33°34′37"~33°44′59"。東與召陵區接壤,東南與召陵區、源匯區相連,南瀕沙河,與源匯區隔河相望,西南與舞陽縣相鄰,西北、北面與臨潁縣毗鄰,東北與召陵區、臨潁縣、周口市、西華縣交界。全區總面積413.1平方千米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