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赊旗之地,周总理亲自更名——河南省社旗县

【开篇语】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梳理完了山东的地名。其间,有过反复,有过彷徨,有过喜悦,有过沮丧,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个专题。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认识抑或是重新认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其中有故事、有情怀,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们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奋斗历程。

刘秀赊旗之地,周总理亲自更名——河南省社旗县

▲社旗地图

社旗县的历史清晰明了——1965年11月13日,析南阳、方城、唐河、泌阳4县部分地区置社旗县,县政府驻赊旗镇。社旗的年龄——55岁,在河南动辄两千年的地名比起来,年轻得简直不可理喻。

刘秀赊旗之地,周总理亲自更名——河南省社旗县

▲社旗山陕会馆

1965年11月13日,设立社旗县,县政府驻赊旗镇,将原镇名取"赊"谐音改为"社",寓意"社会主义旗帜"据社旗县人民政府网站介绍——周恩来总理亲自更名"赊旗"为"社旗"。县城所在地赊店古镇古称"赊旗店",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赊旗访将,起师反莽"而得名,赊旗镇兴起于清代康熙年间,当时属南阳府南阳县。是"万里茶道"的重要中转站,有"中原第一古镇"之称。

刘秀赊旗之地,周总理亲自更名——河南省社旗县

▲周总理亲自为社旗更名

据《南阳县志》载,赊旗是由于"元分旗屯田",军主姓佘,后伪为"赊",是为赊旗。

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赊店古镇千年传,三河四水围中间。七十二街有规划,三十六行行占先。"较形象地概括了赊店镇的历史、地理与商业发展状况。

关于社旗店的传说

社旗店古城有九座城门,这是属于皇城才有的建制,为何如此呢,有个遥远的传说。

刘秀赊旗之地,周总理亲自更名——河南省社旗县

▲社旗古城城门——挹爽门

2000年前的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皇族刘秀为逃避追杀四处流浪,一天,人困马乏的刘秀逃到一个叫兴隆店的小镇,传说这里是中国酿酒业的鼻祖仪狄酿酒之地。又累又渴的刘秀信步走进了一家酒馆。

几杯酒下肚,刘秀涌起满腹心事,王莽暴政,百姓怨声载道,自己是先皇后人,若是扯旗起事,定能招来不少人马,可是现在连个旗帜也没有,谁又会听自己指挥呢?正在犯愁时,刘秀突然抬头看见了酒馆的酒旗,酒旗迎风飘扬,上书一个大大的刘字,刘秀灵机一动,这不就是起事的旗号吗。

刘秀正想买下酒旗,可一摸口袋,甭说买旗,连酒钱也没法付了。好在店老板通情达理,不仅免了刘秀的酒钱,还将旗子赊给了刘秀。

于是刘秀扛着酒旗上路,人们一看见"刘"字,都知道是先皇的后代招兵呢,纷纷跟着他起事,很快王莽新政被推翻,恢复刘姓江山,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赊旗之地,周总理亲自更名——河南省社旗县

▲社旗古城

刘秀称帝后,想起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酒旗,便改兴隆店为赊旗店,简称赊店,并下旨改建赊旗店,修建城墙,仿皇城的样子建九座城门。

刘秀赊旗之地,周总理亲自更名——河南省社旗县

▲社旗风光

社旗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紧邻南阳市卧龙区。自古有"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之说。社旗县总人口73万,县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耕地130万亩, 辖1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257个行政村(社区)。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