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人生在世總會看到很多的生老病死,從呱呱墜地到與世長辭,生命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精彩,可以說,生命的過程都是不同的。但不管你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最終都逃不過相同的結果,那就是都會走到生命的盡頭。

生有生的歡愉,死有死的悲傷。生命的到來意味著新的開始,生命的結束又代表著另一個開端,所以古往今來,死者為大,都非常重視先人的葬禮,以示對先人的敬重,安葬先人以供哀思,同時也會寄予諸多的期許。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埋葬先人除了地方習俗的天葬、水葬等之外,大多都選擇土葬,到了現代受到使用土地面積的影響而改為先火葬后土葬。如今火葬也將被淘汰,並且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只是這種方法很多人表示無法接受,這是怎樣的安葬方法呢?

一、古人的埋葬方法

“葬”字本身就是一個象形字,上面是“草”,中間是“死”者,下面仍然是“草”,《說文解字》中提到,“葬”等同於“藏”字,是把死者放到草墊或木質的床上,然後再使用雜草覆蓋在屍體上掩藏。

《周易·繫辭下》記載“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說明在遠古時期人類就已經有了安葬的習俗,只是還沒有墳墓的形式存在,使用雜草覆蓋掩藏作為埋葬的主要方法。

之後,隨著文明的進步,土葬成為了傳統的安葬方法,入土為安也是由此而來,古人講究落葉歸根,而人來到世上一回,終究還要歸於塵土,土葬是最好的安葬方法,緬懷先人、寄託哀思。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受到奴隸社會制度的影響,土葬的規格也有了不同的要求。《呂氏春秋·孟冬記》中記載了當時的規格等級之分“營丘壠之大小、高卑、薄厚之度,貴賤之等級。”也就是說,土葬的規格與死者生前的官職大小有關。

不同的官職地位,土葬時所佔用的土地面積大小都有著嚴格的要求,甚至墳墓的高度也都標明著詳細的制度,並且這種土葬規格制度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結束。

在封建社會時期,死者生前職位為公侯,其土葬時所佔用的墓地面積為“100方步”,高度可達“20尺”;一品大員為“90方步”,高度為“18尺”,依次降冥排列,到了平民百姓這裡面積為“20方步”,高度為“4尺”。

而最後平民百姓的土葬形式也是我們腦海中的最初印象,死者入棺,而後掘坑而葬。即使在現代有很多這種形式的祖墳仍然存在,一座座的墳墓見證著一個個家族的興衰。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二、新的安葬方法

安葬好死者,在每個家族都是一件大事,只是如今受到土地使用面積的影響,隨著死者的增加,入棺下葬所佔用的土地面積也越來越多,為了節省土地而改為先火葬后土葬,相對節省不少的土地面積。

然而隨著地球環境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大氣汙染已經危害到了人們的健康,因此從綠色健康角度出發,又研製出了一種新的安葬方法,火葬有可能被淘汰。

傳統的“火葬”,是屍體送入火化爐中火化,火化爐的溫度高達760至1150 °C,屍體上的軟組織在高溫中快速破碎氧化而成為灰燼,剩下的都是幹骨頭碎片,相當於身體的原有質量的大約3.5%,這些骨灰收集起來放入“骨灰盒”,最後安葬於地下。

“火葬”的方法節省了很多的安葬土地面積,但同時也產生了很大的“副作用”,火化爐燃燒所產生的廢氣,對大氣層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汙染,於是有專家對此研製出了最新的安葬方法,“冰葬”一詞映入了人們的眼簾。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三、何為“冰葬”

“冰葬”最早的起源應該來自於北美愛斯基摩人,他們生活在高寒地區,居住的房子甚至都是用雪磚壘成的圓屋頂的房屋,這個處處是冰雪的地方,他們的安葬方式也只能用“冰葬”來處置先人的屍體。

他們用皮毛把先人的遺體捲上,然後放置在冰洞之內,而後在冰洞開一個小孔,用來釋放死者的靈魂,這樣可以使用死者的靈魂迴歸天堂,寄託著親人美好的祝願。

我們可以粗淺地瞭解到,“冰葬”能夠增長屍體的保存時間,這與節省安葬土地面積正好相反。而實際上,專家所研製出來的“冰葬”並非如此。

現代化的“冰葬”是由瑞典科學家研究發明出來的,而後韓國成為亞洲最先引進該技術的國家,現在這種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只是很多人表示無法接受,這又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瞭解下何為“冰葬”。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冰葬”的先期步驟是與火葬相同的,把屍體冷藏在零下18度的冰櫃中,之後火葬是直接拉入火化爐焚燒,而冰葬則是把屍體放入零下196度的液體氮中浸泡,在這樣溫度極低的環境中,屍體會快速改變組織結構而變成又幹又脆。

生活的常識讓我們知道,又幹又脆的物體極易破碎,而冰葬也正是利用這樣的物理現象。把變得又幹又脆的屍體放入超聲波震動儀器內,屍體經過震動成為碎粒粉末狀的骨灰,再把骨灰送往特製的真空箱內進行脫水處理,之後裝入骨灰盒下葬。

顯然“冰葬”是一種使用現代科技的安葬方法,相比於火葬,冰葬要安全環保很多,只是這種方法還不能被完全接受,一些傳統觀念較強的人認為,冰葬的方法對於先人的遺體來說未免太“殘忍”,沒有經過“火”的洗禮,總感覺缺少一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因為不同樣式的習慣而變成一種固定模式的習俗。就像之前的“土葬”一樣,在古代如果把屍體火化,則認為是挫骨揚灰,同樣是對先人的不敬,尤其王侯將相之家,根本沒有火葬一說,土葬才是他們最好的結果。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火葬也逐漸成為一種普及的安葬方法,並且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在偏遠地區仍然保持土葬的習俗,但面對社會與科技的進步,很多習俗不得不隨著時代與文明的發展要進行改變。

冰葬也許在今天不被很多人接受,但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必然會改變一些傳統的習俗。當然,現在冰葬之所以還未普及,其安葬費用較高也有一定的關係,當解決費用問題時,相信冰葬仍然會是一種安全環保的最佳安葬方法。

小結

人到世上來一回,最終還是要長眠於地下,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會化為烏有,安葬的方法只是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形式罷了,很多習俗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不變就會與時代脫軌,有時候會使人類文明停滯不前。

習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而形成的一種固定模式的觀念,觀念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而思想卻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事態的發展影響到人們思想變化時,也會改變人們的觀念,所以一些舊的習俗觀念遲早都會被代替。

人類文明的進步不是保守而是求新求變,正因為有了新事物的不斷誕生,人類的思想觀念也會隨之變化,只不過有些事物的過度比較順利,而有些事物的改變則需要時間,冰葬也是如此。

參考資料:《周易·繫辭下》《呂氏春秋·孟冬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