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國學玉雕”首創者李東,是北京玉雕傳人之一,工北派玉雕,汲南派玉雕長處,深得中國玉雕精髓。在承揚中國玉文化“技、藝、型、神”的基礎上,將國學“文、思、意、境”融植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國學玉雕”作品系列。其作品多次轟動全國鑑賞收藏界,深得財經政商文各界鑑藏家欣賞,被譽為“國學玉雕第一人”。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初次與李東見面,感覺此人不像一個整天與頑石打交道的匠人,更像有著幾分仙風道骨的修道之人,言談舉止透著灑脫、飄逸。再看他的作品,與南派玉雕柔美、精細的風格完全不同,陽剛、厚重,一股返璞歸真之氣撲面而來。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圖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作品《不射的神箭》

琢玉之前先琢氣

面對目前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李東也感到市場在收縮,但是他並沒有覺得恐慌,反而很樂觀地認為這對琢玉之人、對整個市場是件好事。正好可以讓人靜下心來思考,潛心修煉自身技藝。對整個市場也是個去粗取精,由繁入簡的機會。在當今玉雕界,海派玉雕獨樹一幟,佔據市場主要位置。李東對這一現狀並不否認,“南方玉雕像精緻、甜美的小菜、工於精細,加上他們思想活躍,很有做生意的頭腦。所以很容易在玉器市場上獲得認可。以至於北方一些雕玉的人也放棄自己學習的北派玉雕的傳統,去追逐市場風向,整個市場變得很浮躁。”而現在市場需求減少,以前雕十件東西的時間可以來仔細琢磨一件東西,這樣更能考驗一個人的功力。想要在這次市場衝擊下生存下來,主要看有沒有自己鮮明的特色,不因環境變化而隨波逐流。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圖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作品《財寶天王》

李東說,他自己的工作室,也曾經不論高中低檔,一年到頭忙得團團轉,卻苦於難以形成自己的風格,創作能流傳於世的精品。於是他毅然推掉大量加工訂單,努力鑽研、提升自己的技藝。這期間,李東看了大量老、莊哲學的道家書籍,獲益匪淺,從中悟得了自己的琢玉之道。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圖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作品《倉頡造字》

參悟了道家精神的李東,認為玉雕藝術要有精神,要有魂魄,就必須講究“氣”。“我認為玉之氣分為俗氣、匠氣、市井氣和清逸之真氣。”對於一個琢玉師來說,“雕玉琢氣”最為重要,避開俗氣、擺脫匠氣、遠離市井氣,取而代之的應是怡然之氣和藝術家即興神馳、清逸自然的真氣。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圖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作品《禪來煩去》

道家認為,氣是活的。玉有了靈氣則使人頓生愛意。傳世玉是在把玩中體現君子之風,故好玩、好看,可品、可悟的東西稱為“玩意兒”,而可觀看、可細品味的叫做工藝品。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圖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作品《環環相生》

大拙才是最美

一個熟練的玉雕工藝師,他可以雕出一件視覺審美達到賞心悅目的作品,可賞心悅目只是審美意義上的較低層次,只停留在感觀愉悅的階段。那麼高層次的是什麼呢?是蕩氣迴腸。如果僅僅追求賞心悅目的可觀可看,吸引眼球的層次上,將無法成為大師,則只能是工藝匠人罷了。當一個人擁有別人無法超越的高超技藝,他創作的作品可以稱為絕品。但是真正的大師可以由繁入簡,越是形式簡單的東西,越有回味的空間。“我認為好的作品是藝術而非產品,不是單純的技藝展露;技巧是有限的,人的心境無限,有感而發的激盪之作乃是絕品之上的神品。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圖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作品《菩提樹下》

“古人對玉常常追求一種拙樸的感覺。拙,絕非是生澀感的表現,拙是與巧相對應的一種藝術風格,在中國的審美體系中,拙被視為較之工巧更為難得的一種藝術境界。我主張繼承拙樸之氣。我認為玉是表現大拙之美的,追求一種大拙之氣,而不是賣弄工藝技巧的形式美。”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圖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作品《天神永佑》

巨雕《開天闢地》顯宏大氣勢

除了雕刻玉牌等小件,李東對大型作品的掌控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創作的巨雕《開天闢地》講述的是盤古開天的故事,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性的創世紀說。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圖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作品《開天闢地》

選材為翡翠,選用重達八噸的翡翠天然巨料,材質呈純淨透明的天藍色,種水一脈相承,色調一色貫通,呈現出罕見的巨、勻、明、淨特點。翡翠巨料為三面錐形體,李東根據料形特點,設計出正面為盤古造像,其餘兩面為五嶽山體的總體構圖。正面靈魂主題,以立體雕、高浮雕、鏤雕等多種雕琢手段,突出表現盤古開闢鴻蒙、頂天立地的偉岸雄姿,其造型神態既神秘原始、凜然崢嶸,又莊嚴英武、精神爍。環繞盤古的是類似雲彩、火苗、山石、流水等物體雛形,呈現出陽清上揚、陰濁沉降,各種物質將成未成、乾坤將分未分的特定玄幻宇宙時空。另外兩側,形轉意承,根據史典“盤古垂死化身,四肢五體化為四極五嶽”的記載,表現由盤古軀體而幻化的山體峰巒,在大氣磅礴的五嶽寫意中,捕捉形與意、剛與柔、流動與凝固的感覺。從而賦予了該作品以民族和人類宏闊意義的大主題、大思想、大文化、大意味。配以琮形泰山石底座,玉石呼應,形分意合,相互映襯,更彰顯了翡翠巨雕的豐厚內蘊和恢宏氣象。

絕品之上有神品-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

圖說:中國玉雕藝術大師李東作品《智童道合》

當下不少玉雕藝人的創作都是以原料為先、技藝為二、創意在最後。而李東把創意看作是玉雕藝術中的主導。“現在玉雕原料越來越稀缺,琢玉師不可能對玉料有太多苛刻要求,應學會利用玉石原料。比如有瑕疵的原料,要在創意上發揮智慧與想象力,然後巧施工藝,最後完成其獨有的特質與品性。琢玉師應把受材料所限制的被動狀態轉換成一種主導狀態,不僅僅注重高超的絕技表現,更要重視怎樣傳達文化和思想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