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監管火力全開為哪般?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曹開陽

從支付寶的橫空出世帶火一眾“寶寶”,到以“A+H”的形式上市,成為全球迄今最大IPO吸引了投資者密切關注的目光。從創始起,史上最大的“螞蟻”就自帶流量。根據公告 ,螞蟻集團本次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約516萬戶,創下科創板新高;申購金額約19.05萬億元,也刷新了A股的最高紀錄。

然而,就在上市前夕這一關鍵時刻,螞蟻集團的高管卻被約談了。這是什麼情況?監管這時火力全開又該如何看待?

四大主管部門監管約談史上罕見

作為企業,因管理、運營等原因被行業主管部門監管約談並不鮮見,但是被四大主管部門同時監管約談卻極為罕見。但偏偏,這樣的情況就被馬上要正式登陸科創板的螞蟻集團遇上了。

11月2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從證監會發布的通稿看,雖未透露具體約談內容,但從本次罕見的以“四大巨頭”聯合約談的形式評判,螞蟻集團遇到的事不小,已觸碰到“監管底線”。

看似巧合的是,近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連續發聲:10月31日,《金融時報》轉載刊發《關於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幾點認識》一文;11月1日,刊發標題為《資深學者:大型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與監管》的文章;11月2日下午,再次撰文《資深學者: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需要思考和釐清的幾個問題》。文章明確提出了互聯網金融亂象使投資者蒙受損失的問題。

對於高管被約談,螞蟻集團第一時間公開回應稱:“螞蟻集團會深入落實約談意見,繼續沿著‘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十六字指導方針,繼續提升普惠服務能力,助力經濟和民生髮展。”

監管約談卡位互聯網金融亂象

那麼,螞蟻集團為什麼被約談?相關信息接踵而來。

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於11月2日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並作出要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前瞻性應對銀行不良資產反彈。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也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值得高度關注,並點名批評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唄”“白條”“任性付”等產品,表示其內核與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沒有本質差別,也具有信用供給和分期付款的功能……

11月2日晚間,為規範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統一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促進網絡小額貸款業務規範健康發展,中國銀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起草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稿除對從業公司的資產規模、所借款項規模、業務經營範圍等有硬性要求外,最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點:一是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應當主要在註冊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域內開展;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小額貸款公司不得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二是個人單戶網絡小貸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對法人或其他單戶網絡小貸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100萬元。三是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綜上,螞蟻集團高層被四大部門約談,監管應該是精準卡位在金融創新的監管上。而新出臺的網貸新規可能將對螞蟻集團作為第一大收入來源的“花唄”“借唄”等微貸業務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從嚴監管為金融業健康發展護航

中國的金融行業一路走來殊為不易。其中,隨著互聯網發展大潮而壯大的互聯網金融,以及金融科技公司也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然而,相較於國際成熟的金融市場,中國金融業雖亟需創新的驅動,但同時更應當根據國情來對創新的舉措進行統籌和監管,從而讓金融行業的基石作用得以穩固。

而具體到資本市場,回顧A股市場從成立到不斷髮展壯大,如今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已超過4000家,既是一步一個腳印,又是摸著石頭過河。借鑑成熟市場的經驗也好,創新自己的制度也罷,都必須有規矩的框定,有市場的監管。哪怕是巨無霸,哪怕是在萬眾矚目的關鍵時刻,都不能越過底線,觸碰紅線。立下的規矩可以試錯,市場的監管卻不能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