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名勝」蘭亭

因東晉“天下第一行書”而聞名的書法聖地。

蘭亭,以漢代驛亭所在而得名,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位於紹興市柯橋區蘭亭鎮蘭渚山麓,地處紹興古城西南約11公里。(因其屬於市級單位直管,故列入越城區範圍內統計。)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暮春,王羲之邀請謝安等好友41人在蘭亭修禊,臨流泛觴,賦詩抒懷;王羲之欣然作序,心酣落筆,成為千古妙墨,世稱《蘭亭集序》。蘭亭因此而享譽海內外。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逸少,山東琅琊(今臨沂)人,後遷居會稽山陰(今紹興),晚年隱居剡縣(今嵊州)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為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東晉時蘭亭的地理位置,據《水經注·漸江水》記載:“浙江又東與蘭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亦曰蘭上裡。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往造焉。……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晉司空何無忌之臨郡也,起亭于山椒,極高盡眺矣。”這裡的湖是指古鑑湖,蘭溪即今蘭亭江。古鑑湖的範圍很大,遠達蘭渚山邊,據此,東晉的蘭亭遺址應在蘭渚山下。

一千多年來,蘭亭幾經變遷,現蘭亭為明代遷移重建,清康熙年間大規模復建。據《嘉慶山陰縣誌》卷七記載:“明嘉靖戊申,郡守沈啟移蘭亭曲水於天章寺前。國朝康熙十二年,知府許宏勳重建。三十四年,奉敕重建。有御書《蘭亭序》,勒石於天章寺側,上覆以亭。三十七年復御書‘蘭亭’二大字懸之。其前為曲水,後為右軍祠。”1956年、1962年遭颱風、洪水侵襲,亭毀。“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79年,由文物部門作了全面整修。

步入蘭亭入口處,穿過竹林,迎面即為“鵝池”。池邊有亭,亭內立碑,上刻“鵝池”兩字,相傳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合書。越過三曲小橋,即可看到“蘭亭”碑亭。“蘭亭”兩字,為清康熙帝御筆。碑亭之東是“流觴亭”,單簷歇山頂,三開間,周匝圍廊,門楣懸“流觴亭”匾額。亭前有“之”形曲水,水邊立“曲水流觴”刻石。亭後為御碑亭,原亭在1956年毀於颱風,今為1983年重建。內立御碑,高4.2米,寬2.66米,厚0.4米。碑陽為康熙帝臨《蘭亭序》全文,碑陰為乾隆帝題《蘭亭即事詩》。祖孫兩皇,書跡同碑,堪稱國寶。御碑亭之東為右軍祠,周環荷池,形成畫舫式院落。祠分門斗與香火堂共兩進,左右設長廊,中有墨池;兩廊壁間嵌有歷代書家臨摹《蘭亭序》石刻十餘種,池中建有墨華亭,亭與祠以石徑小橋相連。香火堂五開間,明間額懸“盡得風流”匾,正中懸掛王羲之像,內有王羲之尺牘等書法陳列。

蘭亭於2013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紹興名勝」蘭亭

蘭亭

「紹興名勝」蘭亭

蘭亭的御碑亭

「紹興名勝」蘭亭

蘭亭全景

來源:紹興博物館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