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並非若水!

雨,又下了起來!在風的裹挾下,變得愈加地淒厲。路上的積水隨處可見,行人和車輛為了趕路,也顧不得髒水濺身了。天空愈來愈陰暗,風勢愈來愈猛烈,雨腳愈來愈密集,昏天黑地的情景實如人間末日一般!

春秋時道家的始祖老子,著有《道德經》一書,其中的第八章有”上善若水“一句,直譯的意思即為:最好的善(善意、善言亦或是善行)就像水一樣,果真如此嗎?事實證明,並非這樣!北京,南京,上海,深圳,昆明、武漢,襄陽,寶雞……這些今年被瓢潑大雨淹得一塌糊塗的城市,有誰確切地統計過水災給社會和民眾帶來的損失、不便和煩惱!從古自今,大水年年發,水患年年有。水,它在給人類和各類生物帶來莫大益處的同時,也帶來了數不勝數的害處。

“上善”並非若水!

此真水患猛於虎也!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兩面性,放到這裡來說也不例外。古時水患氾濫,害得很多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直到大禹出現,傳說通過他對水道因勢利導的疏理,才使得導致年年成災的大水,變成了灌溉良田的瓊漿。但之後的水患依然層出不窮,歷朝歷代雖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都未能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大水成災的問題,所以水害的狀況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善,直到解放後,才有了本質上的改觀。

至於有人說做人做事要有水之柔弱的一面,在方而法方,在圓而尚圓,人云亦云,不與世爭,不和人奪,無論是作為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亦或一個國家,長期以往,在這個已是充分競爭的社會,在這個已是不進則退的時代,在這個已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怎麼可能還能夠生存下去呢?如果存活都是個問題,那“上善若水”還有意義嗎?

“上善若水”,莫若“上善積德”!可乎?

——劉洋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