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聯賽技術統計及各項最佳評比缺乏科學性

我是年輕的心,作為中國女排40年的球迷,非常關心女排運動的發展,希望女排長久不衰。

聯賽,是基礎,搞好聯賽,培養、發現更多新星,才能保持國家隊長久競爭力。

既然叫職業聯賽,就應該職業化管理,不應該再搞官本位那一套。

今天談談聯賽技術統計及各種最佳評比存在的問題。

1、技術統計,都統計什麼。

排協技術統計內容,基本與國際排聯統計內容相同,比較全面,但在數據運用上,存在很大問題,數據排行榜應該選擇哪些數據才有代表性需要好好研究。

2、哪些數據是評價球員的關鍵數據

上賽季,排協官網每輪都公佈一些數據排行,但由於這些排行缺乏科學性,誤導了球迷。

上賽季小組賽有的球隊打6場比賽,有的打4場比賽。評價球員的數據,必須結合賽程實際情況,才有合理性。可排協根本沒有考慮賽程情況。

如主攻手的評價數據,比賽場次不同,仍然用總得分作為主要評價指標極其不合理。這種情況,應該是以進攻成功率為主要評價指標,結合其它數據來評價主攻。

對於自由人應該是一傳起球率、到位率、防守成功率幾項數據綜合評價,最主要的數據應該是防守成功率,而我們的評價卻以一傳起球率為主。因為一般情況下,對手都會將球發給前排後撤接一傳的主攻或接一傳差的邊攻手,只有確認自由人一傳很差時,才會發給自由人。所以不能用一傳數據作為自由人的主要評價依據。

對於二傳手,不僅要看傳球到位率,還要看球權分配的合理性。與進攻球員的默契程度,如果傳的球不舒服,進攻球員扣不死,二傳也有責任。

對於副攻的評價,應該以局均攔網得分,和有效攔網次數作為主要依據,以攔網總得分作為依據極不合理。

中國女排聯賽技術統計及各項最佳評比缺乏科學性
中國女排聯賽技術統計及各項最佳評比缺乏科學性
中國女排聯賽技術統計及各項最佳評比缺乏科學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