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青龍潭
青龍潭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歸湖鎮白藤坑村鳳溪下游鳳南白藤坑段。潭水如鏡,清淨無染,清碧甘甜,蜿蜒若龍,岸邊岩石奇布,大小冰臼雲集,深淺不一,形態各異,清流潺潺從臼中流過。
青龍潭下游溪面寬闊,碧波盪漾,青山倒映,藍天鋪墊,遊鴨戲水,飛禽添趣。竹筏從若水亭畔、聽流閣前繞灘順流而下。途中峰迴路轉,山路彎彎,山中岩石峻秀,林陰蔽日。遊客可上岸遊山、聽泉、拉縴,體味舊時縴夫之艱辛與情趣。
潮州鐵扇關門瀑布
鐵扇關門瀑布,簡稱“鐵扇關”,很容易讓人誤會成和鐵扇公主有什麼關係。其實,這是因為瀑布的形狀呈扇形,並有關門之勢,所以才稱為鐵扇關門的。
去鐵扇關門瀑布有兩條線路,一條線路就是在鳳凰走鳳烏線經過鳳溪水庫再往山上走,另外一條線路就是走鳳凰天池再經過烏崬村。
揭西百潭谷
百潭谷是位於揭西五經富鎮中和村庵背的磜牆崆瀑布,因秀麗風光被盛讚為“人間仙境”。皆因晴空萬里時,從山頂往下望,一個個獨立的潭猶如碧玉般無瑕,又因這裡的石頭在日光映照下,呈現出斑斕五彩而得名。這是令人心馳神往的勝地,這是廣東美景的精華所在,這是人間的仙境,這是嶺南客家人的九寨溝。山翠,石紅,水碧,天下獨一。
這是令人心馳神往的勝地,這是廣東美景的精華所在,這是人間的仙境,這是嶺南客家人的九寨溝。山翠,石紅,水碧,天下獨一。開路溯溪,心曠神怡。谷有百潭,澄澈見底。谷有百瀑,音洗天地。當地人親切地叫她磜牆崆或彩牆硿,旅友們又給她取名百潭谷和彩石谷。因晴空萬里時,從山頂往下望,上百個獨立的水潭點綴山谷間,宛如碧玉一般,又因奇石在日光映照下,五彩而斑斕。徒步環繞百潭,划艇追溯谷溪,品味自然,置身魔幻,流連忘返。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在豔陽高照的日子,走在風景清幽的路上,群山環抱,奇石鋪路,飛瀑如簾。怪石嶙峋,天藍水碧,白雲湧動,別有天地。飛瀑直下,珠花四濺,聲震澗谷。晶瑩透亮的水花在五彩石的映照下,斑駁陸離。攜手溯溪,湍急的瀑布和溪流滌盪著雙腳,考驗著夥伴間無隙的默契;飛濺的瀑布化成重重水霧,直撲面龐,陣陣透涼,沁入心房。 溯溪而上,頃刻後落差幾十米飛瀑映入眼簾。繼續往前,疊瀑飛瀉於群山之間,或像銀河飄落九天,或似珍珠垂簾飛濺,或如千丈銀髮隨風翩翩。每個瀑布下都有一個水潭,大大小小近百個,全部水質澄澈,而形狀各異。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深淺不一、千奇百變,構成了一個奇妙的水世界。清涼沁入心脾,讓人感覺彷彿自己就是浸在水裡的游魚,舒暢無比。 大小潭連綿數里之遙,蒼鬱的林木籠罩著潭的彼岸。在最大一潭的邊岸,山麓上鋪展著如茵的綠草,潭水裡映出翡翠般的顏色。潭水有如一塊碩大的綠寶石,沉靜地安息於寬大的盆中;藍天白雲似乎沉睡於潭底,繁密的翠竹低頭凝視著碧藍的潭間潭面,呈現出奇妙的“水中天”。
百潭清澈,變化著顏色,潭裡鋪著形狀與色彩各異的奇石,碰巧的話,還能看到潭底的霓虹。或水平如鏡,藍藍的潭水映著藍藍的天,鼓起的浪花吻著流雲的倩影,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哪是谷,哪是遊人。或微微蕩起漣漪,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銀光,魚鱗閃爍水面。石剛,水柔,山風陣陣,波紋條條,宛如迎風飄舞的絲綢。陽光、草樹、潭水、瀑布,神秘深邃,亦真亦幻,給人以無盡的靈感和幻想。那是精靈出沒的幻鏡,仙女沐浴的瑤池,奇妙的童話和清雅的古詩。
潮州八景之北閣佛燈
北閣佛燈位於潮州城北,背依金山,面臨韓江。北閣原是金山東面山下的一組樓閣的總稱,以樓閣之前的佛燈遠照四方而得名,為潮州八景之一。這裡地理位置獨特,古城牆在此攬繞金山,亭臺樓閣高低錯落,曲徑幽深,東臨急轉直下的韓江流水,高覽低俯均是別緻的景色,堪稱嶺南一絕。凳臨北閣,北堤上“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詞橡木”,韓江下游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俯覽韓江,江流滔滔,白帆點點。
北閣佛燈指從前懸掛在閣前桅杆上之燈,昔日夜間燈光遠照,江面從韓江上游十五里處的鹿湖,下游亙到江東急水三元培,陸路東從饒平樟溪的南武棟,南到潮安的浮洋鎮,均可望見燈光,成為江上夜航的標誌。該段韓水急轉折變,來往船隻,看到航燈,聚精會神,悟知潮州府城在即,流急須加小心,雖處危臨險,卻安然無恙,行船的人便歸功於桅燈的明指暗示。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從前京城的皇帝夜晚熟睡,忽被佛燈照亮了龍床頭,醒後認定是潮州的北閣的桅燈,從此北閣的桅燈從航燈到神明燈,最後晉升為佛燈。
北閣景區,闢建於宋,形成於明,歷代均有興廢,解放前夕已盡遭毀塌,原來的樓閣與佛燈都蕩然無存。1985年這一湮沒已久的勝景又得到重建。整個景區依山傍水,亭臺樓閣高低錯落,進門是回瀾亭,圓攢尖式亭體,黃琉璃瓦,經過回瀾亭,沿石級而上是韓江樓,樓背依城廓,東臨韓江,樓高二層,面闊三間,屋面裝點黃瓦片,紅柱丹牆,樓中重塑關羽、關平、周倉塑像;沿以鐵索作護欄的石級而上至玄天閣,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斗拱抬梁式木結構,重簷翹角,紅牆黃瓦,閣內重塑玄天上帝的立像一尊。
閣北側聳立著佛燈一座,依附城廓小徑轉角處是疊翠亭。近山巔處,還有一口飽含歷史滄桑、被稱為“廣東第一井” 的金山古井,是1989年修建北閣過程中發掘出來的。這口古井還隱含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清順治九年明東閣大學士兼禮、兵部尚書潮人郭之奇策動全潮反正,潮州總兵郝尚久響應反清復明。為了抵抗清兵進攻,郝尚久在金山頂上築堅固堡壘,積粟儲械,金山古井也是當時鑿成的,“井深百餘丈,可飲萬人”,後因內姆王安邦投降,清兵突至,郝尚九與其子郝堯措手不及,眼看著潮州城陷,只好同投古井而死。
新的建設時期,通政人和,百廢俱興,這一湮沒已久的勝景又得到重建。整個景區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錯落,雄偉壯觀。新建的玄天閣,黃瓦紅牆,重簷翹角。九十八高齡的著名書法家秦咢生為玄天閣題匾並重書對聯:“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飛絡地維”。閣內重塑真武帝的藝術造像。閣旁聳立石佛燈一座。閣下山坡是韓江樓,為雙層建築,上作觀賞之用,下供關羽、關平、周倉塑像。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饒宗熙先生為樓題匾,重書對聯:“忠貞亙萬古而有光,何用別求白日;義勇垂兩間於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韓江樓的南面闢建迥瀾亭,亭刻對聯為:“折地河聲奔足底,脫天峰影落城頭。”
潮州新八景之鳳凰天池
鳳凰山是潮州市一處獨特的旅遊景觀。它坐落於潮州城區北面約40公里處的鳳凰鎮,主峰鳳凰大鬢海拔1497.8米,是潮州市的最高峰。主峰山勢巍峨屹立,終日雲霧繚繞,銀瀑飛瀉,雄偉壯麗;山上奇花異草,蒼松翠柏。站在頂峰環視,群山俯伏腳下,潮州城遠近景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烏崬山是鳳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烏崬山頂峰西側的天池是鳳凰山風景區中最迷人的一處,也是潮州新八景之一。天池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積約4萬平方米,常年泉水噴湧。湖面風雲,瞬息萬變,時而晴空萬里,時而雨霧瀰漫,給秀麗的湖水平添幾分神秘色彩。無風時節,波平如鏡,青山、藍天、白雲映入水中,格外秀美。池中繁殖著稀世奇珍四腳魚,還有軟殼石螺及各種蛙類和高山蝶類。
春季天池周圍的野杜鵑在寒風中競相相綻放,天池頓成一片花海;夏日,山上涼爽如秋,天池碧波盪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嚴寒時水面還有數寸厚冰,有時山上還紛紛揚揚飄灑著雪花,頗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粵東奇景。烏崬山上有很多石景,形狀獨特的奇巖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在距天池約1公里的主峰北坡上,有一天然巖洞,洞口酷似一眼古井,名曰“太子洞”,它有許多神氣的傳說。除此之外,烏崬山上還有近千畝天然牧場,以及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和高山灌木。每當晴朗早晨,在山上觀看日出,更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奇觀。
潮州新八景之柘林漁火
柘林灣位於粵東邊陲,潮州饒平南隅,水域面積68平方公里,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柘林灣內的“金獅灣”天然海濱浴場沙灘平緩,風光旖旎,灘沙富含鈦鐵,是粵東得天獨厚的旅遊健身場所。區內有海上溫泉井“七夕井”,海底溫泉經國家地質勘探隊專家探測,屬我國罕見的一處海水溫泉,泉水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保健養顏之功效。
柘林灣海域內西澳島涌尾山北側,有成片的蒼勁松柏,樹木茂盛,環境幽靜,10多萬隻國家二級鳥類保護動物黃嘴鷺絲鳥在這裡棲息、繁育。成群白鷺在海灘覓食,在樹林中戲耍,築巢產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白鷺天堂”。在柘林大門海域內與龜嶼、蛇嶼、白鷺天堂相呼應,是全國最大的海水網箱養殖示範基地,養殖個體有千戶之多,俗稱“海上牧場”。入夜,海面萬家漁火,燦若天上繁星,有開發旅遊、海鮮美食、遊客觀賞多重價值。
潮州港處於柘林灣中,被列為國家一級口岸,因風平、浪靜、水深、潮差大、淤積少而形成一個天然良港,是華南地區深水良港之一,港口東、西、北面為陸地,距高雄186裡,距香港192裡,距廈門98裡,有三條出海航道,區位優勢突出。柘林灣、潮州港觀潮漲潮落,待朝霞夕照,看千帆競發,賞白鷺歸巢,萬家漁火,景象萬千,讓人流連忘返,這就是潮州新八景之一的柘林漁火。
汕頭市南澳島南山寺
南山寺是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南澳島的一個景點,屬於熱帶海洋雨林季風性氣候,該寺創於明末,由火神爺小廟擴建而成。從南澳島雄鎮光北瞰,在古鎮城深澳綠林中,顯露出色澤鮮明的橙色琉璃瓦,分外妍麗,南山寺位於古城之南,地處“獨鯉朝陽”,後枕金山,面向梅花村,古樹參天,坑泉潺潺,井水甘甜,幽深清雅。
該寺創於明末,由火神爺小廟擴建而成。清時寺內一和尚,武功絕頂,飛簷走壁,騰空三丈遠,還能盤腳坐於石景山尖石頂。他把功夫傳授給深澳鎮一富家子弟,教完“八仙醉酒”後就不知所蹤。
古剎歷經廢興。1918年正月初三大地震時,寺院倒塌殆盡,僅存門樓。震後4年,島上七鶴巖尼師釋修徹、修解,發下宏願,攜徒來寺,在善信們捐助下,於廢墟上,五易春秋,於1927年竣工,艱苦重建成前院房、正廳寶殿、兩側廂房,使其重光。“文革”中驅尼廢寺,蒼荑滿目。1978年後,政策落實,寺獲生機。經海內外善信解囊,總投資400多萬元,重建大雄寶殿,(1994年12月4日奠基,至1998年10月竣工),增建祖堂、客堂、天王殿、觀音閣(1990年仲秋竣工),全寺宏大莊嚴,結構精巧,雕樑畫棟。飛簷翅腳,琉璃煥彩。
來到這建築面積1千餘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的古剎,只見外門匾額石刻深厚逸美的“南山寺”三字。相傳:“南山寺”三字的匾額,是邀一位進士出身的和尚來撰書的,當他寫完“南山”二字,正要著筆撰個“寺”字時,忽聞當地官差氣勢洶洶,前來寺裡捕人。不知何故,和尚大吃一驚,臉色突變,一時慌張失措,不容說分,丟筆向後門而逃。從此一去悠悠,杳無音訊,可疼惜“南山”二字拔筆利落,結構嚴謹,功力出神,筆筆爍爍生輝。誰來補上“寺”字呢?為不誤工程進展,只好割愛,另聘來一和尚撰寫。此和尚的墨寶功底早在建樹,對“南山”二字端詳了一會兒,叩動他的心扉似的,竟拍案叫絕,連連稱讚“南山”二字運筆蒼勁有神,睹而僅已,堪稱稀有墨寶,棄不得、棄不得。並說由他補上“寺”字即可。這可為難了東道主,因怕比劃有異墨汁濃淡,或失筆之差,反而得不償失,有失大雅之堂,那和尚卻自運墨汁,沉思一下,吸了口氣,筆提墨落,得心應手,揮筆而就。“寺”字活靈活現展現出來。僧人一見拍手叫絕。“南山寺”三字筆劃劃一,一體無異,筆落與結構飽滿典雅,這種上乘之作,令人陶醉。時至今日,經歷幾個朝代,仍沒人看出此三字竟是出自兩人之手筆。又據1945年《南澳縣誌》載,相傳清初釋寄塵(明寄遺逸而出家)、釋超雪,工詩善書,分別駐鍚過南山寺及其附近金山寺,今兩寺門額各為其遺墨。門聯:“南島煥新檀德奉獻欣再造,山門仍舊佛光普照顯重靈”。以“南山”為冠首,點明瞭這門樓的歷經1918年地震而倖存的史實與這次全寺“欣再造”。
走過門樓,寺內寶殿雄偉,祖堂莊嚴,觀音閣恢宏,鐘磬傳聲,花草流芳,令人留連。
一、天王殿
進入南山寺山門,即為天王殿,前有端坐的彌勒佛,後有站立的護法韋馱,兩旁塑立四大天王。
二、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閩南佛殿的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兩旁供奉十八羅漢,形態各異,殿後供奉地藏王菩薩。大殿宏大莊嚴,結構精巧,雕樑畫棟。飛簷翅腳,琉璃煥彩。
三、大雄寶殿後是觀音閣,閣中奉祀觀音菩薩、善財、龍女。
今天先介紹這些,潮汕地區空氣清新,風景怡人的地方還有很多,日後再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