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教高〔2020〕1號
各市(省直管縣)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退役軍人事務局、國資委、扶貧辦、總工會、團委、婦聯、殘聯,各高職院校、省屬中專學校:
為推動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創業能力,根據教育部辦公廳等十四部門聯合印發的《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教職成廳〔2019〕5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皖政辦〔2019〕24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做好《行動計劃》實施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請一併認真貫徹執行。
一、高度重視,加快實施
《行動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行動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性文件。貫徹落實好《行動計劃》,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基礎工程,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對於推動職業院校敞開校門,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廣泛開展培訓,支持和促進就業創業,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技工大省和製造強省建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各地、各部門和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要深入學習領會《行動計劃》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決策部署上來,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加快實施。
二、明確目標任務,狠抓責任落實。
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行動計劃》要求,積極支持職業院校廣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培訓,積極開展面向重點人群的就業創業培訓,大力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積極承擔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做好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到2022年,職業院校面向社會廣泛開展職業培訓,培訓理念更加先進,培訓層次更加完善,培訓課程資源更加豐富,培訓類型與形式更加多樣;政府引導、行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多方協同培訓機制基本建立,培訓能力和服務就業創業能力顯著增強;職業院校成為開展職業培訓的重要陣地,學歷教育與培訓並舉並重的職業教育辦學格局基本形成。具體目標:
1.職業院校年承擔補貼性培訓達到較大規模;開展各類職業培訓年均達到100萬人次以上,其中技工院校開展各類職業培訓年均達到20萬人次以上;每年遴選20所省級職業培訓標杆學校。
2.重點培育50個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實訓基地、50個創業孵化器和20所企業大學。
3.建設一大批面向重點人群、學習內容和形式靈活多樣的培訓資源庫,每年建設400門培訓精品課程和400項職業培訓教學改革項目,遴選100個重點領域的典型培訓項目;培育200個能夠同時承擔學歷教育和培訓任務的培訓名師/名優團隊,適應“雙崗”需要的教師佔專業課教師總數60%。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職院校要根據上述目標任務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好落實方案、年度計劃,逐級分解任務、明確目標、落實措施,確定時間表和任務書,儘快啟動職業培訓工作,確保培訓取得實效。落實《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年度計劃,於5月底前報省教育廳。
三、加大支持力度,落實政策保障。
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行動計劃》精神,按照《安徽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皖政辦〔2019〕24號)要求,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確保培訓取得實效。
一是支持職業院校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培訓。按照《安徽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皖政辦〔2019〕24號)要求,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承訓院校培訓補貼。支持企業聯合或委託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展企業職工培訓,所需費用由企業從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
二是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對專業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培養一大批適應“雙崗”需要的教師,使教師能駕馭學校、企業“兩個講臺”。將培訓服務課時量和培訓成效等作為教師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三是推進培訓資源建設和模式改革。引導職業院校提升培訓項目設計開發能力,增強培訓項目設計的針對性。開發分級分類的培訓課程資源包、數字化培訓資源。開展碎片化、靈活性、實時性培訓,把培訓送到車間和群眾家門口。
四是支持多方合作共建培訓實訓基地。支持職業院校在現有實訓基地基礎上,建設一批標準化培訓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器、企業大學和高水平就業創業實訓基地。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積極做好標準化培訓基地、培訓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器(就業創業基地)、校企共建企業大學、典型培訓項目、培訓師資隊伍等項目申報組織工作。省教育廳將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好項目單位遴選、指導和諮詢評價等工作,選擇有特點有代表性的項目建設承擔單位,跟蹤指導項目建設。有關項目申報安排根據教育部統一安排,另行通知。
五是完善支持激勵政策。推動職業院校培訓量計算標準化、規範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與績效工資總量增長掛鉤。公辦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承擔社會化職業技能培訓獲得的可支配業務收入,在保障合理培訓成本支出的情況下,可將一定比例的業務收入作為增量部分納入績效工資總額管理。要充分考慮職業院校承擔培訓任務情況,合理核定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對培訓人數超過在校生人數一倍以上的,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額時予以重點傾斜,按勞分配給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職工。允許職業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採取以獎代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承擔補貼性技能培訓的民辦職業院校激勵支持。
六是健全參訓人員的支持鼓勵政策。加快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鼓勵參訓人員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國家動態發佈的新職業納入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範圍,提高工業製造、現代服務領域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支持職業院校結合國家及我省重大戰略規劃部署開展精準技能培訓。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根據參訓人員培訓結業考核評價情況,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生活費補貼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承訓單位及參訓人員應享盡享。鼓勵符合條件的參訓人員接受學歷教育,培訓成果按規定兌換學分。
四、強化組織領導,確保順利實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退役軍人、國資委、扶貧、工會、共青團、婦聯和殘聯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積極支持職業院校承擔本部門(行業)及相關領域的培訓項目,共同幫助職業院校協調解決開展技能培訓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組建《行動計劃》專家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項目建設單位遴選、調查研究、培訓宣傳、諮詢評價、監督管理、檢查指導等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要切實將職業培訓擺在與學歷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把開展培訓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明確專門負責培訓的機構和人員。國家、省示範(骨幹)校、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和“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要積極主動承擔培訓任務,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二是做好監督管理、檢查指導工作。建立培訓評價與考核機制。將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情況作為職業院校辦學能力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和職業教育項目安排的重要依據。對職業院校開展培訓工作進行評估和督導。建立職業院校開展培訓工作情況不定期通報制度。各職業院校每年年底前要對當年開展職業培訓的總體情況、機構設置、培訓項目實施、資源開發、培訓成效及社會影響等方面進行總結,形成年度報告或在學校質量年度報告中設置職業培訓專章向社會公佈。省教育廳委託專委會對職業培訓進展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和反饋指導,不定期向社會發布。
三是加強相關政策的宣傳、解讀和培訓工作。通過職業教育活動周、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等,面向城鄉各類勞動者加大對培訓有關政策、項目的宣傳力度,幫助企業、勞動者瞭解熟悉政策,用足用好政策。積極運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介紹職業院校開展的各類培訓項目,特別要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宣傳。要紮實做好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培訓經驗和典型的總結推廣工作。
安徽省教育廳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局 安徽省國資委 安徽省扶貧辦 安徽省總工會 安徽省共青團 安徽省婦聯 安徽省殘聯
2020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