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天不打,明天就能打了嗎?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天不打,明天就能打了嗎?

中國式的打罵教育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國際不打小孩日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最早是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於1998年發起。它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俗稱“打屁股”所以有人也將的中文譯“無巴掌日”或“拒絕體罰日”。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其民間組織參與此盛事。

這一活動先在美國境內推廣,後來逐漸得到了國際響應,擴展為“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舉辦活動的國家已經遍佈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

設立“國際不打小孩日”的目的是為了宣傳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引起社會的重視。


越來越多的事件證明,打罵教育帶給孩子的除了身體上的傷痕外,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創傷。

在中國,很多家庭、學校都會對孩子執行棍棒教育,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打罵教育真的能解決孩子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嗎?

家庭教育中,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打。認為打能解決一起問題,用這種暴力、野蠻的方式教育子女,往往會適得其反。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天不打,明天就能打了嗎?

爸爸家暴3歲兒子按馬桶


古時候,戒尺就是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木板。那時候的老師會用戒尺來懲罰犯錯誤的學生,一般會打手掌或者是屁股。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天不打,明天就能打了嗎?

私塾先生打學生手掌

現在的棍棒教育不至於戒尺,有用木棍的、鐵棍的;有掌嘴的、拳打腳踢的……比起古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今天不打,明天就能打了嗎?

老師連扇小學生10耳光

接受棍棒教育的孩子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時刻怕自己犯錯,巨大的心理壓力會使他們變得內向,與父母產生隔閡,長大之後社交方面會有很大影響,在孩子處於叛逆期時心理會對社會產生極大的怨恨,很可能會觸碰法律。

面對孩子不聽話時,我們的家長應該靜下心來,選擇一種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

  1. 態度友善 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可以先用正常的聲調和友善的態度來跟孩子講話,相比於破口大罵,孩子更能接受你,與你溝通。
  2. 尊重孩子 遇到問題我們應該先跟孩子溝通,明白事情的原委,瞭解孩子心中的真實想法,從而尋找解決辦法。
  3. 解釋道理 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講述簡單的道理來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這需要我們父母有極大的耐心,同孩子一起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4. 多多鼓勵 當孩子嘗試做沒有做過的事情時,我們應該多多鼓勵他,相比於要求,孩子更希望聽到鼓勵。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希望以後的每一天都是。我是@半生教育課堂,一個有溫度的教育工作者,關注我,教你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