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日行“千里”的地質勘探員,硬在野外吃出了輕度脂肪肝

在某個領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特戰隊員,卻總是穿行在人跡罕至的山峰與叢林、草原與戈壁;不是古風大拿,卻總是在炎炎夏日下長褲長衫;不是旅遊大咖,卻總是去領略最原始而壯麗的自然風光。


這個神秘的領域裡,流傳著一首寫實的小詩,隊員們無論何時聽到它,都會露出神秘的微笑:

上山揹著饅頭,下山揹著石頭;

遠看是要飯的,近看是勘探的。


勘探?是考古嗎?


2018年的就業季中,我成為了一名地質隊員。


“嗯?你不是搞勘探的麼?怎麼又變地質隊員了?”


“額,地質學是一張大餅,勘探是可以切出來的一角小餅。”


“那其他小餅都是什麼?”


“水文、地災、礦產相關的行業都是正兒八經的地質小餅,撒上點孜然蒜泥調味料,就有了考古、環境治理、工程勘察。至於好不好吃那就看個人口味了”

“那你這個你怎麼評價?”


“一半入口即化,一半硌掉大牙。”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很難想象一份工作竟然可以劃分為完全不同的兩個部分。工作了18個月,有一半時間在單位的室內,工作內容與白領無異,只是更加輕鬆一些。


作為一名日行“千里”的地質勘探員,硬在野外吃出了輕度脂肪肝

圖 | pixabay


每天就是在寬敞明亮的辦公環境,友好的同事氛圍中處理和修改數據與報告(新人划水版),順帶負責換水澆花倒垃圾,享受著完整的社會保險和不打折扣的朝九晚五、節假雙休。


就在我快要成功地吃遍單位所在城市的時候,接到了通知“準備第一次出野外吧”。當時,我正在吃火鍋,重磅炸彈突然就砸到了臉上。留戀之中品嚐了最後一口,便回家打包行李,準備前往廣西百色。


在室內是白領,室外是工人


在辦公室是白領,野外勘查時就是勞苦工人了。建築工人建造地表的勾欄瓦肆、摩天巨廈;而我們則是定位地下的暗河隱水、自然礦藏。


“你這探寶的,給撿塊玉/淘斤金子/挖車煤/吸罐石油回來唄。”


“洗洗睡吧,夢裡啥都有。”


“咋這麼摳,你不找金子的麼。”


“你見過種菜的直接吃農家肥嗎?”(已探明的資源還需要經過完整的工業加工才能成為供人使用的產品。)

作為一名日行“千里”的地質勘探員,硬在野外吃出了輕度脂肪肝

左側兩人為規範穿著,無論多熱都要嚴密遮蓋身體,防止曬傷,蚊蟲叮咬,還能有效減輕摔傷、擦傷和灌木叢帶來


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與緊張的成本下,定位有價值的地下礦藏,每天都要進行4~10個小時,伴隨著各種危險與意外的體力勞動


雷雨是休假的信號,太陽是出發的號角。每當施工受阻時(比如設備損壞、施工方與當地人發生矛盾、資金問題等等),歡樂的“摸魚”時間就開始了。


野外工作堪比探險


野外日常作業時,每天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檢查攜帶的物品


必備的:地圖(很多時候手機衛星地圖也可以,謝謝科技)、GPS、羅盤。


根據當日工作選帶的:紙筆、手電、對講機、藥品、食物、水和隨身攜帶的數公斤專業工具,從20一根的電極,到幾萬甚至上百萬的儀器,各式各樣難以計數。


在GPS的帶領下,要耿直地前進。遇山翻山遇水涉水,往往水平距離變化僅僅一百米,海拔高度就變化了五十米,大概相當於爬十幾層樓,還經常要穿越河流、灌木與草叢。每次到達指定地點的我內心都是這樣的:

作為一名日行“千里”的地質勘探員,硬在野外吃出了輕度脂肪肝

請自行將笑臉腦補為哭臉


野外工作時嚴禁單獨行動,每組要儘量有當地村民伴隨。一來經常需要在茫茫山林中開闢一條新路,爬山開路揹物都是力氣活;二來外人很難知道究竟哪裡有毒蛇猛獸出沒,哪裡觸犯民俗禁忌,村民會起到嚮導的作用。經常是村民突然拉著我從某處繞開,然後告訴我那裡有毒蛇或蜂窩。


作為一名日行“千里”的地質勘探員,硬在野外吃出了輕度脂肪肝

超級大的蜂窩和在開野外party的蜂群 | 作者供圖


僅僅九個月的野外作業裡,我被蜱蟲叮咬一次,螞蟥一次,蜂蟄兩次,摔傷、擦傷、發熱、中暑、腹瀉更是常見情況。最刺激的是我人生中離當場去世最近的一次,是我從沒想象過的死法——被大象攻擊致死


溫柔的大象也會致命


去年11月,我被派往緬甸參加某金屬礦藏的探測。冀州都已經秋風瑟瑟而緬甸卻還是烈日當空。我那怕冷的母親還在電話裡總是叮囑別凍著了、多穿點衣服…


按慣例我們分成了許多組,每組一位地質隊員帶領僱傭的兩位緬甸村民採集2~3個平方公里內的水系樣品。通俗點說就是採集河底沉積的沙

,然後再通過實驗室測定元素含量,初步定位礦藏、分析儲量


作為一名日行“千里”的地質勘探員,硬在野外吃出了輕度脂肪肝

採集河底沉積的沙,然後再定位礦藏分析儲量 | unsplash


勘查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靠近道路與村莊的區域都已經採樣完畢,僅剩的工區內只有群山與樹林,人跡稀少,偶爾能看到伐木和狩獵的村民留下的痕跡。不同於以往的是,

兩位村民向我比劃了些動作,還發出“歐、歐”的擬聲。因為語言不通,我並沒有在意,只當是淳樸的村民在開玩笑。


直到我們沿著山坡向下,準備穿越一條山谷的河道時,一頭大象帶領著一隻小象出現在了視野的左前方。第一次見到小象!看起來還沒有我高!沒做多想就向它們走去,準備和它們來一組自拍


作為一名日行“千里”的地質勘探員,硬在野外吃出了輕度脂肪肝

當地村民有馴養大象的傳統,所以我最初以為是家養的 | pixabay

距離它們不到20米的時候,小象向後退了一步。我猛然看到兩隻象身上沒有鈴鐺、沒有鞍、沒有鐐銬、身邊也沒有主人——它們是野生的!趕忙原路返回立即過河,兩位村民在我犯蠢時早早地就走到了河道的中央。


就在我剛走到河道中央時,身後突然傳來了母象的吼聲。回頭一看,它正向我們跑來。哪怕腳下的卵石光滑異常,我們三個也顧不上滑倒的危險,手腳並用地穿過了河道、鑽進了山坡的灌木叢。萬幸的是它不是真的要攻擊我們,只是想讓我遠離它的孩子。


山坡上茂密的植被遮擋了我的視線,看不到這對母子了,但母象的陣陣嘶吼卻持續了很久。待我平靜下來才發現口袋裡的鉛筆、炭筆、膠帶等等小道具全部跑丟了,只剩下了一把小刀


勘測中永遠有驚喜發生


出乎意料的不會永遠只是意外,還有驚喜,熱情的村民、乖巧的狗子、奇怪的牛、現摘的野果、清冽的小溪、盛開的花朵、可愛的小朋友、美麗的礦石結晶都是我的快樂源泉。


這其中,最穩定而令人心動的便是美食。野生的蘑菇、熟透的板栗、新鮮的竹筍、隨手摘的火龍果、現砍的甘蔗等等,各色原材料或生食或經由當地人的加工,一道道出了這一畝三分地便再無正宗的特色美食便出現了。


作為一名日行“千里”的地質勘探員,硬在野外吃出了輕度脂肪肝

工作結束偶遇乖巧的狗子(任人摸)在海邊工作的時候生蠔扇貝大蝦螃蟹可以吃到膩 | 作者供圖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外來人員初來乍到會充滿新鮮感,但在時長數月的工作與生活中,會褪去新鮮感而又很難適應當地生活,很容易發生身體不適、營養缺乏和各種精神問題。感謝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精神問題要相比以前少得多了。


作為親歷者,2018年體檢身體倍棒的小夥子,2019年被確診為輕度脂肪肝——而我的體重甚至沒有增加。


至於我所在的項目最終結果如何?


一個本來就已經生產了很多年,有兩個還沒有進入到投產階段。因為其中涉及到申報審批、融資、建造設施等各種繁瑣的事項,礦產的開發週期是以年來計算的,大概重要的事情總需要一些花時間吧。


期待這些項目,早日有個好結果。


作者:玉龍殤

編輯:木易楊楊


作為一名日行“千里”的地質勘探員,硬在野外吃出了輕度脂肪肝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