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紀實——春風化雨潤杭川



□ 記 者 範啟麟 闕國豪 見習記者 丘啟龍 通訊員 林斯乾

春天的杭川大地,陽光明媚時,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細雨綿綿時,嫩芽新葉,青翠欲滴。

春風化雨,滋潤萬物。

疫病無情,人間有愛。

在太拔鎮,志願者為院田村的貧困學生王文峰送去了一次性醫用口罩。在湖洋鎮,志願者們組建愛心車隊,免費接送初三學子返校復課。在茶地鎮,志願者把翁基村的垃圾清掃乾淨,把生產資料擺放整齊,人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在上杭城區,法院的志願者走街串巷,宣講誠信建設;稅務局的志願者來到公園,清掃垃圾保護環境;在臨城鎮的55個封閉式小區,“紅馬甲”協助社區幹部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疫情漸去,春暖花開之時,記者來到上杭,目睹一幕幕人間真情的演繹、耳聞一個個人間真愛的動人故事,新時代文明之風吹遍杭川大地。

打造“上杭樣板”,多元立體的志願網絡實現全覆蓋

4月23日,上杭稍顯寒意,但流浪人員薛慶超卻一身暖流——志願者幫他找到了家。今年61歲的薛慶超4月9日流浪到上杭城區時被志願者發現,經過10多天的努力,志願者終於搞清楚了薛慶超的家庭情況。23日,志願者闕榮峰收到薛慶超家屬的委託書後,動身將他送回安徽渦陽縣丹城鎮的老家。4月24日,回到家鄉的薛慶超住進了敬老院。

素愛行動,讓愛回家!幫助流浪人員回家、助人尋親,這是上杭縣義工協會這兩年的重要服務項目之一。上杭縣義工協會會長張建良告訴記者,自“素愛行動”開展以來,幫助31名流浪人員找到了親人。

如今,在上杭,像義工協會這樣的志願者隊伍達1000多支,在冊志願服務者8萬多名。這些得益於上杭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建設。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同年,上杭縣被列入全國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之一。

“我們以全縣為整體開展試點工作,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引領作用,把全縣誌願服務工作整合起來,打造多元立體的志願服務網絡,實現志願服務縣鄉村三級全覆蓋,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上杭樣板’。”上杭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北陽說。列入試點伊始,上杭就朝著最好的目標推進。

新時代文明實踐,老百姓是主角,志願服務是載體。上杭在推進試點工作中,有效整合資源,用活市民服務中心、民情處理中心、三農服務中心等“六大中心”,加快建設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等志願服務活動“八大平臺”,有效解決志願服務活動供給不足、供需錯位、空置浪費等問題。

“進社區到農村,我們的志願服務實現常態化、長效化,到目前我們開展各類志願活動近7000場次,參與志願者達25萬多人次。”上杭縣誌願服務中心主任胡蘭英說。

創新社會治理,解決好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政策理論宣講志願者,把人居環境整治的目的意義、把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說明白;法律服務志願者,為老百姓講解危損房引發風險的法律責任,把道理說清楚;文藝輕騎兵志願者,把大道理搬上舞臺,讓老百姓聽得更明白……

3月30日,上杭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吹響號角。各級各類志願者馬上行動起來,進村入戶宣講政策,從而讓更多老百姓主動參與到人居環境的整治工作中來。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要“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近兩年來,上杭縣不斷完善“3+N”模式的志願服務網絡體系,志願服務的主角也從理論專家、農技專家、黨員幹部,拓展到了文藝工作者、老醫生、鄉村德高望重的長者、致富帶頭人、能工巧匠……

為了確保活動開展,上杭推動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聯動、項目運作、財政補貼的志願服務保障運行機制。全方位覆蓋的志願服務,正成為推動上杭各項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的“潤滑油”“助推器”。

臨城鎮金山湖片區是去年上杭實施徵地拆遷促重點項目落地百日攻堅戰的重點項目之一。為了加快推進項目,臨城夜間流動講習堂的志願服務者進村入戶,宣講政策、講解拆遷補償政策等,耐心細緻為老百姓答疑解難,贏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僅僅用了14天,109棟房屋21萬平方米土地就徵遷完成。今年的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啟動以來,臨城拆除各類危損房5萬多平方米。

“做群眾工作,志願者有很多優勢。”臨城鎮黨委書記丘小林說。百姓有所呼,服務有所應。上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活動做到百姓心坎上,贏得民心。

“為了讓志願服務活動能夠雪中送炭,成為政府社會治理的重要補充,我們主動收集百姓訴求,讓服務實現精準‘投放’。”上杭縣文明辦主任邱永南介紹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針對性指導各類志願服務隊深入基層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記者瞭解到,兩年來,上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愛滿杭川”為總主題,共策劃了112個志願服務項目,先後開展各類志願活動近7000場次,直接受益群眾近170萬人次,讓廣大基層百姓切身感受到來自全社會的溫暖,也有效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同志在上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調研時,對上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試點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省市領導調研時,也對上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出肯定。

著眼成風化人,讓新時代文明之花在閩西大地盛開

南陽鎮射山村,鄉賢捐建的現代化文化體育中心坐落在村中央,由上杭圖書館分館和室內籃球館組成。

4月23日上午,記者看到,圖書館有孩子和村民在看書,籃球館內有幾名婦女在練習交誼舞。南陽鎮黨委宣傳委員張紀錦告訴記者,村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以來,文化活動豐富了,雨天老百姓不會靠打麻將度過了。

通賢鎮黨委書記梁蘭珍,上世紀90年代,從學校畢業後就到通賢工作多年,2013年又到通賢工作。她說,兩個時間段在通賢工作,看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兩年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來,志願者深入宣傳,一方面讓不健康的娛樂活動漸漸少了,另一方面把健康的文體活動帶起來了。更為重要的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志願服務理念開始深入人心。最好的體現是通賢民間教育基金會的不斷壯大,今年正月只有2000多人的秀坑村,老百姓捐款70多萬元成立了村裡的教育基金,截至目前,通賢鎮的教育基金總金額已經超過了1000萬元,“互助互幫的風氣已經在通賢遍地開花”。

茶地鎮“四好農村路”大莊線正在全面推進。為了修好這條路,村裡的老百姓有8人無償把15畝土地捐出來,外出鄉賢也捐款捐物,現在捐款已經收到約13萬元。

才溪鎮圍繞建築之鄉的特色,成立了“築之夢”志願服務隊等6支隊伍。鎮黨委宣傳委員張敬年告訴記者,“築之夢”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都是免工錢為貧困老百姓修繕房屋。

如今,這樣的事例在杭川大地接續上演。

3月4日,市委書記李建成調研上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時指出,要樹立更高標準,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與高質量發展、文明創建、基層治理、脫貧攻堅、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等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黨的聲音傳到群眾心裡,宣傳引導更多群眾參與進來,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讓黨的旗幟在上杭的每個陣地上都高高飄揚。

去年,我市的武平、新羅被列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市委決定在其他4個縣市區同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新時代文明之風必將從杭川大地傳遞到閩西紅土地的每個角落,傳遞到每個百姓心裡,匯聚起推動閩西高質量發展的強大能量。


短評:創新治理體系的有益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上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人民為中心,密切聯繫群眾,為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創新治理體系做了很好的探索。

他們把群眾在哪裡就把工作做到哪裡作為工作方向,把群眾需求作為工作的導向,工作往基層去、重心下沉,創新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因地制宜、科學統籌,為老百姓解決了許多困難,贏得了老百姓稱讚。

當前,我們正在推動脫貧攻堅、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等重點工作,需要緊緊依靠人民,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繫,引導更多群眾參與到我市的發展大局中,同頻共振,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