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壇演義·第十四回:兩首憫農今古誦,一支賦月水雲長

中華詞壇演義·第十四回:兩首憫農今古誦,一支賦月水雲長


  上回書說到送別白居易的宴上,座上之人不僅僅是當時的高官,而且多為鴻儒,其中有一位我們在幼兒時就已經熟悉他的大名了,此人姓李名紳。對對對,就是寫出《憫農二首》的那位!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華詞壇演義·第十四回:兩首憫農今古誦,一支賦月水雲長

  時位之移人,李紳的《憫農》教導世人要節儉,但顯貴之後,生活中卻稱得上奢侈。

  劉禹錫曾應邀參加李紳的宴會,見其家中歌女成群,於是席上賦詩一首《贈李司空妓》,詩云:

  高髻雲鬟宮樣妝,

  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

  斷盡蘇州刺史腸。

  李紳見他如此著迷,便將家妓送給了劉禹錫。“司空見慣”一詞,也從此流傳開來,唐宋元明清的詩詞中屢見不鮮。

  著名詩人呂溫曾經說:我從李紳的文字看出,這人以後一定會成為宰相,後來果然如他所言。李紳開成五年(840年)任淮南節度使,後入京拜相,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四年。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後又出任淮南節度使。

  李紳做淮南節度使時,張又新在江南郡守的任上罷官。他素來和李紳有矛盾,做什麼事都對著來。其人罷官後還鄉,遇風翻船,淹死了兩個兒子。身遭不幸,非常悲痛,又擔心李紳會報復他。便給李紳寫了很長的一封信,表示自己的歉疚。李紳很同情他,便在回信中說:“過去爭論的話,我怎麼能記恨?互相之間不對的地方,我早忘光了。您遭遇的不幸,我很同情。”並且厚待張郎中,一點都不看低他。張郎中非常感激,兩人釋嫌,像舊時老朋友一樣。兩人時常對飲,常常歡樂而醉。

  張郎中曾經做過廣陵從事,和一位風塵女子很要好,但相愛而不成眷屬。二十年後,在李紳家喝酒,恰好相逢。四目相對,淚將欲下。李紳去換衣服,張郎中用手指蘸著酒,寫詞在木盤上,女子記住了詞。李紳回來,張郎中端著酒杯發愁。李紳感覺出來,就叫女子唱歌佐酒。女子便唱了張郎中剛寫的詞:

  雲雨分飛二十年,

  當時求夢不曾眠。

  今來頭白重相見,

  還上襄王玳瑁筵。

  張郎中喝得大醉欲歸,李紳就讓女子和他一起回去了。

  李紳的胸襟似乎驗證了那句古語:宰相肚裡能撐船。

  詩人張祜剛剛到揚州吟誦曰:

  十里長街市井連,

  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

  禪智山光好墓田。

  張祜後來卒于丹陽隱居,人們以為詩讖。張祜曾經拜見李紳,自稱“釣鰲客”,李怪之曰:“釣鰲以何為竿“曰:“以虹。”“以何為鉤“曰:“新月。”“以何為餌“曰:“以‘短李’相也。”紳壯之,贈送了厚禮送他回去。

  李紳之所以有如此情懷,也許我們可以從他送別白居易時所賦《月》詩中找到答案。

中華詞壇演義·第十四回:兩首憫農今古誦,一支賦月水雲長

  月,

  光輝,皎潔。

  耀乾坤,靜空闊。

  圓滿中秋,玩爭詩哲。

  玉兔鏑難穿,桂枝人共折。

  萬象照乃無私,瓊臺豈遮君謁。

  抱琴對彈別鶴聲,不得知音聲不切。

  月亮,她透亮潔白,光明磊落,將自己的光輝照耀著乾坤大地。八月十五中秋節,滿月的銀光之下,說著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多少文人墨客為她傾倒,為她謳歌呀。最可貴的是她那“無私”的高尚品格,令人崇敬。“抱琴對彈”遇知音,那將是何等愜意。

  一字至七字詩後來演變為《一七令》,這種形式後來又成了寶塔詩,其形狀恰似矗立的高塔。從一字句或兩字句的塔尖開始,向下延伸,逐層增加字數,通常至七字句的塔底終止(亦有將其延長者),如此排列下來,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為詩題,又為詩韻。有些所詠之物處於塔頂,增添了詩趣。如這首賦《月》。這“月”彷彿懸掛在夜空之上,將光輝用聚光燈似的照在地面,灑向人間都是愛。整首詩既有音樂美、繪畫美,也有建築美。“音樂美”是詩的律動,“繪畫美”乃詩的意境,“建築美”則是詩的外在形象。

  《唐才子傳》稱:紳為人短小精悍,於詩特有名,號“短李”。與李德裕、元稹同時,稱“三俊”。李紳的詩詞告訴世人,他確實名不虛傳。而且他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為“新樂府運動”作出了貢獻。

  這位大才子李紳還曾寫過《鶯鶯本傳歌》,被董解元引在《西廂記諸宮調》。

  《西廂記諸宮調》因說唱時用絃樂器琵琶和箏伴奏,故又稱《絃索西廂》或《西廂彈詞》,通稱《董西廂》。為了免去看官搜索,咱摘錄如下。

  絃索西廂·卷一

  僧曰:“近日將作水陸大會,及今歲有忌而不得葬,權置相公柩於客亭,率幼女孤子,嚴祭祀之禮。待來歲通,方詣都營葬。今於此守服看靈而已。”怎見得當時有如此事來?有唐李紳公垂作《鶯鶯本傳歌》為證。歌曰:“伯勞飛遲燕飛疾,垂楊綻金花笑日。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鴉鬟年十七。黃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蓮質。門掩重關蕭寺中,芳草花時不曾出。”

  絃索西廂·卷二

  唐蒲關乃屯軍之處。是歲渾太師薨,被丁文雅不善御軍,其將孫飛虎半萬兵叛,劫掠蒲中。如何見得?《鶯鶯本傳歌》為證。歌曰:“河橋上將亡官軍,虎旗長戟交壘門。鳳凰詔書猶未到,滿城戈甲如雲屯。家家玉帛棄泥土,少女嬌妻愁被虜,出門走馬皆健兒,紅粉潛藏欲何處?嗚嗚阿母啼向天,窗中抱女投金鈿,鉛華不顧欲藏豔,玉顏轉瑩如神仙。”

  絃索西廂·卷三

  如何見得?有《鶯鶯本傳歌》為證。歌曰:“此時潘郎未相識,偶住蓮館對南北。潛嘆悽惶阿母心,為求白馬將軍力。明明飛詔五雲下,將選金門兵悉罷。阿母深居雞犬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萬語對生意,小女初笄為姊妹。”鶯拜畢,因坐於鄭旁,凝睇怨絕,若不勝情。生目之,不知所措。

  絃索西廂·卷四

  怎見得有簡帖期生來?有《本傳歌》為證。歌曰:“丹誠寸心難自比,寫在紅箋方寸紙。寄與春風伴落花,彷彿隨風綠楊裡。窗中暗讀人不知,剪破紅綃裁作詩。還怕香風易飄蕩,自令青鳥口銜之。詩中報郎含隱語,郎知暗到花深處,三五月明當戶時,與郎相見花間路。”生反覆解詩中之意。

  說到鶯鶯,豈能不說說那位風流倜儻的多情才子呢?且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