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鼎講壇--與文物零距離”系列講座第五期


2019年12月3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辦,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承辦的“新鼎講壇--與文物零距離”系列第五期講座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順利召開。省文物局綜合處一級調研員杜毓英,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黨委副書記方誌偉參加。


“新鼎講壇--與文物零距離”系列講座第五期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講師——沃浩偉博士

講座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講師,沃浩偉博士主持下展開。


“新鼎講壇--與文物零距離”系列講座第五期

湖州博物館、研究員——周穎女士

湖州博物館、研究員周穎女士為到場嘉賓做了《東方物語中的湖州故事——“湖州之遠:絲瓷筆茶文化特展”策展手記》主題演講。

湖州是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早在100萬年以前就有古人類活動,史載夏時期境內有防風氏建國,戰國時春申君黃歇置菰城縣至今已有2262年的建置史。湖州自古被譽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是絲綢文化、原始瓷文化、湖筆文化和茶文化的起源發祥地,而這些也是國際上公認的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被國家文物局確定入圍的百項“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之一的“湖州之遠:絲瓷筆茶文化特展”以湖州獨有的中華文明:絲、瓷、筆、茶為選題素材,追溯源頭、探索傳承,呈現文化經典的生活之美及先民的智慧與貢獻,幫助當代人加深對中華文明的理解和認識,從中汲取營養服務當下,煥發觀眾愛祖國、愛傳統的美好情感。作為策展人,周穎從策展調性、策展語言、策展傳播三部分話說“不大不小 幸福正好”的湖州故事。


“新鼎講壇--與文物零距離”系列講座第五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室主任、副研究員——黃昊德先生

隨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室主任、副研究員黃昊德先生分享了《越國王陵及貴族墓考古新進展》。越西周立國,允常稱王,戰國爭霸,在兩週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浙江有文獻記載歷史的開端。王陵、貴族墓是越國考古的重要內容。

越國王陵及貴族墓葬考古工作肇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紹興坡塘獅子山306號墓的發掘。20世紀90年代,紹興印山大墓的發掘則是越國王陵考古工作的發端。2011年以來,浙江省文物研究所統籌佈局,以課題為導向,制定長期、系統的考古規劃,對越國王陵及貴族墓、安吉古城等開展系統考古工作,基本確定紹興平水盆地是戰國時期越國王陵的分佈區域,是越國王陵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安吉龍山107號古墓葬(俗稱八畝墩)是龍山越國貴族墓群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座。墓園由主墓、陪葬墓、隍壕構成。該墓墓園結構獨特、規模宏大、結構複雜,年代為春秋晚期,處於越國發展歷程的重要節點,是越文化考古的重要契機,對研究百越文化、越國曆史具有重要意義。


“新鼎講壇--與文物零距離”系列講座第五期

本次講座涵蓋了大量信息,現場聽眾無不沉浸其中,使得到場嘉賓對考古工作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