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慷慨解囊,撥出私房錢為清朝女孩興建學堂,只因為這件事

紐約時報:清廷頒詔禁止婦女纏足

1907年1月6日

此時距離清王朝統治終結僅剩下5年時間

受西方文明的影響,為使清國婦女有更大的生活自由,清帝近日頒佈詔令禁止婦女裹腳,但是清國婦女已習慣了這種陋習,清帝制定法律禁止纏足恐會陷入無盡的麻煩之中。

設想美國國會立法禁止婦女纏胸或束腹,那些崇尚時髦的婦女即會停止那樣做嗎?尤其在目前最新流行時尚就是女子好細腰的情況下,其結果可想而知。但是清帝自有他的辦法,他隨之又頒佈另一項法令,即一切清國官吏如妻女有纏足者即不得在政府任職。儘管過著毫無愛情的生活,但清國婦女為了丈夫的政治前程,她們也像美國政客的妻子一樣,能夠剋制住自己的愛美之心。

慈禧太后慷慨解囊,撥出私房錢為清朝女孩興建學堂,只因為這件事

清朝纏足女性

此外,大清國的慈禧皇太后還將慷慨解囊,撥出她自己的私房錢為清國女孩們興建學堂。對於那些雖付得起高昂學費但纏足的女孩,受學校校規限制,均一律不得入學。

慈禧皇太后自己就是個大腳女人,她從未支持過纏足的習俗,而且做出了許多努力來糾正這種在中華大地上既古老又嚴厲的習俗。在過去二十多年裡,清國人自己已做出許多摒棄纏足的嘗試,最有聲望和最有才華的文人們用筆和自身的影響力來反對這種習俗。社會上,如基督教和其他的非宗教團體也阻礙這種習俗的發展。傳教士們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但都無濟於事。

慈禧太后慷慨解囊,撥出私房錢為清朝女孩興建學堂,只因為這件事

清末盛行的纏足風

作家阿瑟·H.史密斯在他名為《清國的鄉村生活》一書中(書裡有一系列的照片) 寫道:“眾所周知,坐在清國君王寶座上的皇帝陛下不願孤注一擲,冒喪失權威的危險來廢除這一陋習,儘管滿清的先帝們曾在全國範圍內成功地推行了讓老百姓都梳長辮的制度,以作為他們順從和馴服於滿族統治的象徵。但韃靼人250年的統治對種族進化沒做任何合情理的修正,僅在京城有限的範圍裡,在隔京城幾華里之外,頑固的舊習俗依然故我。對改革這個無用的、殘酷的習俗的唯一衝動始於在華的外國人,他們希望從帝國的中心開始,進而在全國發揮示範的作用。”

清國婦女纏足的習俗是外國人瞭解清國的第一件事,而美國女孩束腰據說也是中國女孩最先聽說的有關洋人的事之一。 然而,具有清國最強特色的這個習俗很能說明問題,它無疑縮小了一個人生活的空間和她能在社會上所能發揮的作用。這是清國婦女生來便要遭受的痛苦,而為了維護這個習俗,清國婦女還要忍受長時間的煎熬,即使對那些除了外表以外一無所長的女人們。

慈禧太后慷慨解囊,撥出私房錢為清朝女孩興建學堂,只因為這件事

一位曾經纏足的老人

一位高貴的清國文人曾說過:“沒有什麼比非宗教習俗對清國人更奇特的了,它完全違揹人的本能,同時它又被清國人如此珍視而加以保留,令人無可奈何。”

纏足能表現出女人溫柔的特性,這毫無疑問,但不知道如果讓清國婦女的腳無拘無束地自然生長,然後再與美國婦女相比就不夠溫柔了嗎?慈禧皇太后據說有一雙結實奇妙的腳,不是非常優美,但也很迷人地拱著,所以看起來不像它真實的那麼大。清國南方山地帶的女人就不纏足,她們的腳比普通清國婦女的腳要大些,與我們美國南方婦女的腳有些相像,但比清國北方普通婦女的腳要短些和寬些。

如果創建女子學堂能為大清國培育出新式的婦女,並因此推翻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習俗,那麼這將比其他任何事都更有價值。

歷史百科

纏足是中國古代一種陋習,是指女性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其腳畸形變小,以為美觀。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據現代學者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屍尚未發現有纏足者,可見在當時纏足也並不十分普遍。

慈禧太后慷慨解囊,撥出私房錢為清朝女孩興建學堂,只因為這件事

清朝末期女性

清代,統治者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纏足,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此時纏足之風已是難以停止,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罷禁。這件事一度被人們渲染為“男降女不降”(清廷推行“剃髮令”,漢族男子剃髮被視為向清廷屈服的象徵。清廷也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後來並未達到禁止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說)。清康熙朝北方流行纏足,南方未涉及;至乾隆朝南方也開始流行女子裹腳。清代的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但不纏足者也不在少數。

滿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後,孫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纏足。

文章部分內容摘自《帝國的回憶晚清觀察記》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