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开国功臣?

在很多人印象中,汉高祖刘邦登基后杀了很多开国功臣。但根据史书记载,刘邦登基杀得基本都是异姓诸侯王,开国功臣不仅基本善终,功臣集团更成为汉初最强大的政治势力之一,甚至能左右皇帝人选。

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开国功臣?

不过有些朋友可能会表示质疑:以韩信、彭越、英布为代表的异姓诸侯王难道就不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了吗?然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还真不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开国功臣?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但由于历史的惯性,当时很多人依然信奉分封制,这也是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之一。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不少反秦势力便割据一方,天下再次陷入分裂。

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开国功臣?

项羽在秦朝灭亡后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天下统一几乎是毁于一旦。然而项羽的分封不符合很多强力诸侯的利益,引发了楚汉之争。继承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刘邦经过苦战,终于消灭了阻碍历史前进的项羽。

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开国功臣?

可是为了击败强大的项羽,刘邦在楚汉之争中不得不承认了部分割据诸侯的既成事实,这些割据诸侯就是汉初的异姓诸侯王。因此异姓诸侯王不过是倒向刘邦的"墙头草"而已,同样是危害统一的落后势力。

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开国功臣?

与异姓诸侯王不同,以萧何、张良、曹参为代表的开国功臣都是依靠刘邦的赏识重用才得以出人头地、位极人臣。更关键的是,列侯是中央集权的配套制度,属于支持统一的进步势力,是西汉的立国根基。

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开国功臣?

正因如此,异姓诸侯王在严格意义上是刘邦拉拢加盟的地方割据势力而非开国功臣,刘邦杀异姓诸侯王类似于清朝的除三藩。而韩信的悲剧就在于他明明是开国功臣,却要以得罪刘邦的代价去当异姓诸侯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