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父亲的木匠人生|何真宗专栏

七一文学|父亲的木匠人生|何真宗专栏

父亲是个木匠,在老屋的墙壁上,除了悬挂着干农活用的镰刀、斗笠、蓑衣等农具外,更多的是悬挂着木匠所用的各种工具,有折尺、曲尺、三角尺和各种锯子,墙边的桌子和板凳上放着各种长刨、中刨、短刨、线刨、蜈蚣刨和平凿、圆凿、扁凿、斜凿,而地上的背篼里放着墨斗、划线刀、斧子、锤子、木锉和一些我叫不上名的工具。有道是男人百艺好随身,正是有了木匠这门手艺,曾经一段时期,结婚请木匠打家具是一种时尚。那时,木匠被请到家里来做家具,东家每天要管两顿饭、一顿点心、一包香烟,这些都不算在工钱范围内。身为木匠的父亲一年到头在外做活,吃着百家饭做着百家事,很受人尊敬。

父亲曾告诉我说:“看一个木匠的手艺好不好,只要让他打一个小方凳或者一把小椅子就知道了。别看方凳小,它囊括了所有的木工手艺,虽然它只是一个四只脚呈一定斜度的小件物品,可要让它四根腿都能平稳着地很不容易,需要将每一个榫头榫眼定位准确,这就是木匠手艺高低的综合体现。过去木匠是不用钉子的,铁钉是从外国传入的,所以叫洋钉。手艺好的木匠所盖的房子,打造的家具,经数十年、数百年依然坚实牢固,其根本原因就是采取了榫卯结构。”

父亲的木匠手艺活是母亲的父亲,也就是他的岳父、我的外公传授的。外公的手艺一般不外传,他有七个女儿,没有男丁,村里人都戏称我的母亲与姨们为“七姊妹”,所以传男不传女的习俗让外公很遗憾。后来,父亲娶了外公的大女儿,彼此相敬如宾,恩恩爱爱。在我的印象中,即使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父亲和母亲也从没吵过架,总是互相谦让,互相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琐碎。这些,深受外公的赞赏,因此他决定把手艺传给父亲。

在传艺之前,外公给父亲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赵巧儿送灯台》,讲的是木匠的祖师鲁班有个徒弟叫赵巧儿,本事不大,爱耍小聪明,常常弄巧成拙。另一个故事是《头一个说书人》,讲的是国王的儿子因生下来眼睛就是瞎的,被抛进山野。他在山林里长大,学会了唱歌、说书、弹琵琶,与劳动人民成了好朋友。后来,他被请到皇宫里弹唱,国王认了儿子,要他继承王位,但他却回到劳动人民中间说书去了。传说,这个人就是世间第一个说书人。

七一文学|父亲的木匠人生|何真宗专栏

武陵老码头/黄龙长 绘

“听了你外公给我讲的故事,我深知他的良苦用心,就是让我踏实做人,老实学艺,敢于吃苦,要经受得住外界的诱惑。”后来,父亲也把这两个故事讲给我们听,寓教于乐,让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父亲还告诉我,传说在春秋时期,出了位著名建筑工匠公输氏,名般,鲁国人,后人称为鲁班。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岁月里造出了“云梯”“勾强”等用于战争的器械,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匠工具。他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匠、石匠、泥瓦匠的共同祖师。在家乡的武陵场镇附近,至今还有以鲁班命名的鲁班溪和鲁班大桥,繁衍着一个个民间传说。多少年过去了,鲁班桥风采依旧,坚不可摧,仍一如既住地为黎明百姓带来出行的方便。

父亲是一个学历不高,但书读得不少的人。在当时贫瘠的家里,父亲居然收藏了《说岳全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七侠五义》等名著,也有民间故事等书籍报刊。在很多人眼里,父亲是个很能讲故事的人。关于木匠和鲁班的故事,父亲曾给爱听故事的我们讲了很多,但大多因记忆远去,变得零零碎碎的。

鲁班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更是一个善于在生产实践中反复试验、研究发明、勇于创新的人。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就拿锯的发明来说,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日子也快到了,怎么办呢?晚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天快亮了。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被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快速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鲁班豁然开朗。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和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怎么办?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结果快极了!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传说总归是传说,但父亲与外公学艺一事是真的,父亲的手艺与人品在村里村外都有好口碑,甚至远到湖北宜昌、石柱西沱等地的很多人家的家具,都有父亲的“汗马功劳”。父亲的木匠手艺不仅有口皆碑,为人处世也令人称赞。在我考上武陵中学那年,在武陵粮站做木活的父亲常常告诉我和哥哥姐姐们说:“千万不能以赚钱为出发点来从事任何工作。当你开始工作时,应该这样想——完成这件事或完成这件产品,将会带给人们多大的快乐?这种产品会给多少个家庭带来方便?换句话说,必须以诚待人,不赚取暴利,但也不是要去做亏本的生意,要通过累积适当的利润,不断地扩大事业。”因此,父亲一直是个勤勉工作的手艺人,身负为社会和国家效力的使命感,孜孜不倦地经营着家庭和事业。

从他的木匠生涯中,我学到了勇气与正义,并且产生了恪尽职责的决心。父亲常常教育我和哥哥姐姐们,做人要以德立身。他说,“德”是指一个人的品性、德行。一个品行不端、德行恶劣的人是不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这样的人很难有人能与之长期合作,因为这种人不是搞“一锤子买卖”,就是过河拆桥。要走向成功,需要以德立身,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的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 但必须知道,以德立身,还必须以自律为前提,一味讲“哥们儿义气”并不在以德立身之列。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社会上,缺德之友最终会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定时炸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生活中因为读了某一本书,而使人的命运有了根本性改变的事例比比皆是。而我的父亲,他用自己的学艺经历和“木匠人生”成为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让我心生爱心,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不卑不亢。

难怪,好父亲胜过好老师,醒悟于此,教育自己的孩子亦为时不迟。

【作者何真宗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万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七一文学|父亲的木匠人生|何真宗专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