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今證實是超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在當代中國,《易經》思想再度顯現出蓬勃的朝氣,許多成功人士更是將此視為自己前行的動力和指路明燈。

《易經》作為遠古文明的產物,據現在的考古發現,距今已超過6500年,之前卻一直被質疑是迷信而現在是什麼讓《易經》從一些人口中的封建迷信,變成了超科學?

其實,縱觀歷朝歷代,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大人物,沒有一個不是對《易經》讚不絕口。而在近代,諸多科技界的泰斗,更是坦言,《易經》其實是上古時期,人類對於科技的一種探索和理解。

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今證實是超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量子力學是自牛頓力學之後,物理學的又一大進步,而其創始人玻爾也是藉此走上了諾貝爾獎的舞臺。

可就是這麼一位近代物理學科學的泰斗級人物,發表了關於《易經》的支持言論。

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今證實是超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其在描述自己的量子學說時,一直感覺單純用語言去描述,是很難傳遞給旁人自己的願意。而在1937年,他到中國宣傳自己的學說,經過孔廟時,太極圖的構造讓其欣喜若狂,表示這是超科學。

他將八卦圖視為自己思想的最好變現,並且將其選為自己的族徽。

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今證實是超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量子力學中粒子的狀態和位置,都是時刻在發生變化的。更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只有當人表現出想要去測量的慾望時,粒子才呈現固定的形態和位置。宏觀上對於物體的一切測量,到了微觀都成了無法套加的荒謬理論。

在世人眼中,《易經》無疑是江湖術士和算命師預測未來的憑藉,可是在玻爾看來,自己所要展示的量子力學,和八卦圖的陰陽魚形態,有著難以想象的契合之處。

在此之前,有誰能想到,千年以前古人留下來玄之又玄的《易經》,竟然和當代最先進的科學體系有互相參照的作用。

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今證實是超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當代伏羲文化研究大師楊復竣在面對外界的採訪時,直言道,量子力學中介紹的微觀世界,其實早已在《易經》中同樣被揭示。

比如說量子的單位疊加,在易學中,就是陰陽魚的相互疊加。量子糾纏,就是陰陽之間相互吸引和交纏。

或許正是因為易學和量子力學之間的驚人相似,玻爾才會在初次見到八卦圖之後,就驚歎不已,並且將其視為自己的量子力學最好的呈現方式。

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今證實是超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從量子力學和易學之間難分難捨的關係,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我國上古流傳下來的《易經》其實就是科學,他是上古時期人類對科學的初步探索和研究得到的成果。

在中國古代的科技進步上,易學同樣也起了重要的助力作用,儘管在封建時代的大背景下,可是《易經》卻成功幫助古代科學家突破時代的侷限,解放思想發掘新的科學技術。

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今證實是超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周易和科技之間的緊密聯繫,足以證明在當代,時代的發展依舊離不開《易經》的參與,再將其視為封建迷信的一部分,顯然是固步自封了些。或許,下一次的科技進步,將會是科學家們從《易經》中挖掘出的新理論和新科技。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經常聽到周圍的一些朋友說:易經都是文言文看不懂,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根本不知道應用到生活當中等等。

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今證實是超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如果大家想讀,還是建議去讀一些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易經,名為30天學會《易經》。它採用我們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一一深刻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中晦澀難懂的智慧,以白話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每個人可以解讀《易經》的古老智慧。

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今證實是超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視其為族徽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在晚上讀《易經》,不然你下一次抬頭天就亮了。足見其中的大智慧;

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把帶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