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最近張文宏醫生的一篇講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講話圍繞的核心是

疫情期間早餐該怎麼吃。


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原話是這樣說的:


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你家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的重視,好不好,絕不要給他吃那些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的,高蛋白的,每天早上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出去,好吧,早上不許吃粥,我跟你們講,現在中國的孩子早上只能吃雞蛋牛奶,好吧,還有高營養的三明治。


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公眾號紛紛就該講話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丁香醫生,在上週六發表的一篇題為《說真的,白粥還是少喝點吧!》的文章。它將白粥單獨擇出來,大力抨擊,呼籲大家少喝或者不喝白粥。


一時之間,早餐桌上的一碗白粥似乎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詞。對於從小就吃慣了清粥小菜這樣的中式早飯,喝牛奶、吃三明治就是“渾身不得勁”的老百姓來說,早餐到底該怎麼吃成了一道無解的難題。


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有一點大家要明白,“早餐必吃雞蛋牛奶,不準喝粥”顯然是純現代營養學的觀點。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我們為什麼不也聽一聽中醫的說法呢?


在中醫看來,粥是不是如同張醫生所言,真的“一無是處”呢?顯然不是。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指出“五穀為養”,當然後面的幾句也不可忽視: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不管怎麼說,最最養人的都以五穀為最先,這究竟有什麼門道呢?今天分享的文章,來自公眾號“中醫育兒經”,說的就是“早餐喝粥的中醫思維”。


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走進中國廚房,就走近了中醫。中國美食的背後,蘊含著中醫的養生之道。


每每說到此處,總忍不住讚歎古人的仁慈之心,即便不懂中醫,也能在美食裡滋養身心。


在中國很多地方,一直保留著早餐喝粥的習慣,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來聽聽宋代的社會精英——張耒如何說,他專門寫了一篇《粥記》,說到:“每日清晨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蓋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


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1


劃重點


為什麼我們主食要選擇五穀呢?


《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養的是生命。從中醫角度來看食物,看到的不是食物的有形之體,裡面含有什麼營養元素,而是無形的能量,也就是上文說的穀物中的“谷氣”。


穀物是什麼呢?是種子!


種子是什麼呢?


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種子帶有生生之機,種子可以破土而出,可以長成一顆蒼天大樹,可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粒水稻的種子,可以演變成一片金黃色的稻田,這就是中醫裡看到種子的無形

能量,一粒種子蘊含著生命所有信息。


早上起來,陽氣升發,身體裡有一股生生之機在甦醒,此時一碗粥裡帶著滿滿的“谷氣”,也就是穀物的生髮之氣,與身體同頻共振,自然是天人合一,滋養身心。


早晨7點~9點,是胃經最旺的時段,粥非常細膩柔軟,容易被胃消化,此時喝粥就很可以養胃氣,迅速生津液,滋潤濡養身體,充養血脈。如果津液不足,我們會感覺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大便乾燥等,嚴重不足時就會生病。


當我們喝完粥後,待到9點至11點,脾經當令,就將精微物質運化輸布到全身了,真是極妙!


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2


脾胃不好,不妨喝些“米油”


對於脾胃不好的朋友們來說,早上起來也可以喝一些“米油”來養脾胃。


李時珍說:“嬰兒食米油(備註:加輔食後),百日則肥”;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道,“米油可代參飲”;趙學敏撰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


米油和米湯不同,是粥熬好後,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裡叫做“米油”,俗稱粥油、粥皮。幹了後會變成一層薄如蟬翼的“粥衣”。


張文宏說:喝粥一點營養都沒有?聽聽中醫怎麼說!


3


帶著覺知去吃飯


以上就是早上喝粥背後的中醫思維,特別強調的是:


不要誤以為中醫要求人人都需要喝粥,中醫更強調“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尊重每個生命的不同,尊重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所有的醫學理論都只是參考,用於啟迪我們的思考,且不可一刀切看待問題。


簡單來說,喝粥雖然好,但是中醫並非要求所有人要喝粥,而是根據當地環境氣候、個人體質等飲食,綜合來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早餐美食。


中醫提醒我們帶著“覺知”去吃飯,帶著“覺知”去尊重自己的身體感受,而不是“抄作業”的心態去照搬某種飲食結構,如果早餐喝粥讓你難受,就不要堅持;如果早餐吃饅頭喝豆漿,感覺一天元氣滿滿,為何要放棄呢?


如果早上喝牛奶、吃雞蛋,就是容易積食,為什麼還要堅持呢?


我們不能被某個理論、某個觀念困住。辯證思考,是中醫的靈魂,對待一碗粥,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