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建企多遭遇這“五難”,中建協提六大建議

4月20日,中國建築業協會發布《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建築業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此次調查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缺吉林省),收回有效問卷804份。

從調查反饋來看,建企當前遭遇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復工難驗收、勞務用工難、資金週轉難、供應鏈保障難、防疫物資採購難等方面。

據此,中國建築業協會提出“建議出臺文件明確工期順延的起止點、停工損失如何計算與分擔”“對疫情期間企業為承建項目所產生的疫情防空成本和因疫情造成上漲的人工費、建材費、物流費等,列入工程造價據實計算並予以追加”“鼓勵建設單位與施工企業、工程總承包企業加強互助,合理分擔損失,協商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鼓勵建設單位採取電子郵件、網上交流等信息化手段,解決項目過程結算和竣工結算,及時足額支付應付未付款項”等建議。

企業反映的5個突出問題

主要集中在復工難驗收、勞務用工難、資金週轉難、供應鏈保障難、防疫物資採購難。

  • 復工難驗收:75.50%的企業認為,應為復工驗收提供綠色通道。提出復工申請後,由於申報項目較多,等待檢查驗收仍需較長時間。
  • 勞務用工難:57.96%的企業希望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能夠幫忙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有企業反映,2020年1月底至3月底,勞務工人工資上漲較多,復工後上漲幅度達30%~50%。
  • 資金週轉難:停工為企業帶來了成本增加,一些企業現金流入大幅度降低,80.6%的企業建議政府部門提供針對疫情停工及防疫工作的補貼。
  • 供應鏈保障難:56.72%的企業希望開通交通運輸綠色通道,加快物流、人流的週轉速度。
  • 防疫物資採購難:56.22%的企業希望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能夠幫助企業購買防疫物資。企業反映,目前短缺的物資主要是口罩、電子額溫槍等。

疫情對企業的主要影響

疫情下,建企多遭遇這“五難”,中建協提六大建議

拖延施工進度,影響合同工期

  • 90.55%的企業認為疫情會導致施工進度拖延
  • 55.85%認為疫情將影響項目不能按合同工期正常交付

原材料、人工費、運輸費等成本上漲

  • 42.41%的企業反映,原材料等上游供應鏈出現斷裂;31.09%的企業反映,原材料平均上漲幅度約為18.24%。
  • 66.04%的企業反映,勞動力、人員供給減少;26.37%的企業反映,存在招工難;19.90%的企業反映,人員工資平均上漲幅度為24.88%。

建議

  • 對疫情期間企業為承建項目所產生的疫情防空成本和因疫情造成上漲的人工費、建材費、物流費等,列入工程造價據實計算並予以追加。
  • 所有在建工程無一例外面臨工期延誤、合同不能及時履行、停工期間施工單位直接損失等問題。建議出臺文件明確工期順延的起止點,停工的損失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如何計算和分擔。
  • 鼓勵建設單位與施工企業、工程總承包企業加強互助,合理分擔損失,協商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
  • 鼓勵建設單位採取電子郵件、網上交流等信息化手段,解決項目過程結算和竣工結算,及時足額支付應付未付款項。
  • 推動行業供應鏈平臺建設,建立建築業集中採購及金融服務平臺。將防疫物資納入物資保障供應鏈,幫助企業解決當前復工復產防疫物資的緊迫需求。
  • 對於低風險區,取消備案和審批,加快開工速度。
  • 對於中高風險區,以防控為前提,制定並公佈必要的復工條件,簡化辦理流程,實行一站式辦理。
  • 完善建築產業工人的社會保障體系,推行建築工人生活營地物業化管理,吸納新生代農民工充分就業。
  • 應以此次疫情為契機,進一步推廣裝配式建築,推廣數字技術、智能建造技術在建築業的應用,促進建築業加快轉型升級。

欲知報告全文,請點擊文後右下角的“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