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人民,都很焦慮啊


最近全球人民,都很焦慮啊


提到歐美髮達國家,大多數人啊,尤其身邊很少有人出國的,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收入水平高、社會福利好……

總而言之,過得都是什麼神仙日子啊

其實還真未必,這兩天我瞅到經合組織的一份調查報告——


最近全球人民,都很焦慮啊



可以看出,即使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人們也普遍缺乏安全感,同樣感到很焦慮。

所以嘛,外國的月亮並沒有比較圓啊。同一個世界,同一份焦慮

這種焦慮是多方面的,他們中間75%的人認為,政府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收入支持,來應對失業或養育小孩的情況。

80%的人認為,他們沒有足夠收入來支撐萬一得了疾病、殘疾或變老以後的狀況。

這麼看來,住房、醫療、養老、教育等令我們頭疼的問題,歐美的人們同樣也要面對。

在國外生活過的寶寶應該能體會到,其實國內的醫療制度還是挺好的,這個我真不是開玩笑。

雖然看病排隊時間長點,但只要能掛上號,基本當天都能看上,醫藥費也有醫保報了。

但在歐美國家,看個病就沒這麼容易了,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要先預約,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要是病情不急,等個一兩個月也是常有的事……

沒辦法,國外的醫療資源有限,所以都是預約制的,急性子的人就挺難受了(比如我)。

有點扯遠了,今天主要想嘮嘮歐美國家的一些經濟問題,找找安慰。

看吧,不光是我們困難,其實大家都挺難的。

歐美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債務了。

先拿美國舉例,都說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到底負債多少呢?

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的債務規模,已經達到22萬億美元了。

在老川上任短短兩年時間,債務規模就增長了近2萬億美元,而且增速還在不斷加快。

如果算上社會中其他形式的債務,總債務甚至接近70萬億美元,美國為此也要支付高昂的債務利息。

不只是政府,整個國家都是借債消費,我看了外網的統計,有70%的美國人認為“債務是生活的必需品”。

有一家美國就業網站的研究顯示,71%的上班族透露自己揹著債務,56%的工作者表示債務讓他們捉襟見肘,超半數的人說自己每個月的存款不超過100美元。

而且到去年底,美國信用卡債務攀升到1.042萬億美元,已經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高位1.02萬億美元。

相當可怕了……

既然負債那麼多了,美國為什麼還要不斷增加新的債務呢?

這裡先給大家科普一個經濟常識——

在經濟運行中,利潤是原動力。

當利潤率高時,投資和生產就會活躍,經濟繁榮;反之投資意願下降,就會發生經濟危機,乃至大蕭條。

但是經濟不會一直高速增長,特別是這些年經濟增長放緩了,所形成的利潤率也會下降。

為了穩定投資和經濟,就需要用民眾和政府的負債,來彌補正常利潤的不足了。

可能有些難懂,我畫了一張圖,來瞅瞅——


最近全球人民,都很焦慮啊


投資者給工人工資、給政府交稅,形成了投資者的支出成本。

另一方面,工人和政府的支出,購買了商品,這部分又形成了投資者的收入。

只有投資者的收入大於支出時,才會有利潤。所以美國只有用不斷增長的家庭和政府債務,來彌補利潤率的不足,從而維持住經濟增長。

但是寶寶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不就導致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了嗎?


最近全球人民,都很焦慮啊


上面的圖,是美國頂層10%家庭對底層90%家庭的收入對比。

很容易發現紅色的柱子越來越長,財富都轉移到富人口袋裡了,而低收入者債務不斷累積。

貧富差距加大,是美國需要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不繼續增加負債,就會導致經濟危機,要是再繼續負債,遲早也會發生債務危機。

十年前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這麼發生的……

說完美國,再來嘮嘮歐洲,這幾年日子也不好過。

很多人嚮往歐洲國家的高福利,但高福利的背後就是高負債,而現在高福利也正在毀掉歐洲。

就拿法國來說,早期因為經濟發展迅猛,實行了高福利制度,全民幸福指數飆升。

隨著這些年法國經濟低迷、政治動盪,社會福利縮減很多,習慣了高福利的法國人民不買賬了。

這就演變成很大的社會矛盾了,罷工、罷課、示威遊行是常有的事。

慾望這東西,只會越撐越大,始終填不滿的。

所以從法國到意大利,從德國到比利時,這些曾經的高福利國家,一個個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

經濟下滑了、失業率增加,但奇怪的是,歐洲很多國家仍然面臨招工難的問題。

我想大概是人們在高福利的環境下待久了,漸漸變得懶惰了。錢少的工作不願意做,工作時間長的工作也不願意做…

現在外部競爭壓力加大,企業也壓力山大。以往能給員工的福利也將縮減,否則企業就會入不敷出而倒閉。

但是一旦福利縮減,員工就不買賬了,於是就出現了企業裁員、員工罷工的惡性循環。

說到底,都是高福利給慣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謂的高福利,最終還是要通過稅收算到老百姓自己頭上。

而且歐洲國家的利率都非常低,已經接近零利率了,政府更願意老百姓借債來消費,就這樣不斷的消費明天…

如果發生經濟衰退,通常需要下降5個百分點的利率來應對,但目前歐美國家的利率下調空間極其有限。

再加上難民問題,所以歐洲的混亂局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比之下,中國在調控經濟方面有更大空間,尤其是貨幣政策上,政府也更有統籌協調的能力。

所以呢,歐美國家遇到的經濟風險,要比中國大得多。

真不是在吹政府的彩虹屁,我一直認為,我們要客觀的看待問題。

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優點也不能抹殺啊。

至於國內的情況,因為最近是敏感時期,我就不多說了,說了也要被刪。

謹言慎行,是一個自媒體人的基本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