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国产纪录片《高三》,由周浩执导,感慨万千。纪录片讲述了
十八、九岁的孩子和他们的班主任如何走过“高三”这个特殊的一年。因为它,确实是高三学子的真实写照,是我们的青春。正如导演周浩所说,《高三》并不是在谈论高考,本意也并非探讨中国的教育制度
“我只是忠实地记录了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凡参加过高考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唤起共鸣。”
高三的主题就是学习这一件事
2005年,国产纪录片《高三》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事》栏目播出,一时在全国广大师生家长群中引发不同程度的反响,红遍大江南北。
这部纪录片,拍摄者用了一年,跟踪拍摄了武平一中2005届高三(7)班学生的生活,以当时的高三学生林佳燕的日记,作为整部片子的拍摄主线。
影片的开篇就是班主任王锦春的声音,然后是武平一中广播操的声音,学生从宿舍的床上起来,匆匆向教学楼跑去,在这之后的下一个画面,是整个教室沸沸扬扬的读书声。
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永远是那个年纪的学生的主旋律。
尤其是教室,一天24个小时,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沉沉的教室里度过,桌子上摆放的是高高叠加起的一座书山。
因为高三的主题就是学习这一件事。
以曲励志,是一种情感释放
影片有一个场景,比较有意思,在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王锦春扯着嗓子领着大家一起演唱那首齐秦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以曲励志,是师生在高三那段独特岁月中的一种消遣,一种情感释放。娱乐方式,实在是太少了。大家都不敢玩,只能拼了。
“4月8日,离高考还有58天,离高考越近了,我怕考砸,我开始失眠,我怕别人笑,我怕父母骂,我怕失败,佳燕,为什么要害怕呢?有什么好害怕的,咬紧牙、闭上眼睛、纵力一跳,即使跌倒也应该立即爬起来,拼命往前冲呀。”
这是林佳燕的一段日记,道出了那个青春岁月中无数同道中人的心声。
高考来了,“这些80%来自农村的学子们面临着12年寒窗后的第一次人生抉择,他们肩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面临着全国各地800万名考生的竞争,忍受着巨大的压力乃至孤独与寂寞……”他们之所以如此,正是为了高考这些天。
高三,两个纯粹的字眼,承载万千
影片接下来的画面便是考生撑着伞,纷纷涌出高才考场的画面,雨水模糊了酸甜苦辣的心情,也洗刷净了这一年千万人的辛苦。这亦是纪录片《高三》海报的画面。
物是人非。
一个轮回结束,要开启新一个轮回了。
共患难许多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看着他们各自的归宿,老师自然是泪流满面。
纪录片的尾声,片中的班主任王锦春走上了新一届高一新生的讲台,充满激情地再一次朗诵着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高三,两个纯粹的字眼,已承载万千。
数不清的委屈,数不清的泪水,数不清的压力,在这一年承受得淋漓尽致。
青春的热血,全部化为对书籍的热情 ,再无其它长远的释放点。
每一个读过高三的人,也许记忆中从来就不会忘记这个特殊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