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心中的我,并不是我


前段时间,女儿给我发来网上流行的一篇小学生作文。实录如下:“他,是这个世界上操心最多的人,人还没老,头先秃了:他的头发在衣服上,在讲台上,在我们的作业本上,就是不在自己的头上,他就像一颗蒲公英,风一吹就成了秃瓢!”女儿问我对这篇作文怎么看?我说,这篇作文写得很不错!作文虽然不到一百字,但是,小学生懂得了写文章的真谛,这就是,用形象说话,用细节说话,不说大话。什么是大话?比如说,妈妈爱我!妈妈怎么爱你呢?答,非常爱我!这就是大话。因为,没有形象,也没有细节。什么是形象,什么是细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既有形象,也有细节!形象是,油灯下缝衣服的妈妈,以及,穿着妈妈千纳万缝的衣服的游子。细节是妈妈手中的那根针,那条针线,和细细密密的针脚。再回到小学生的作文上来。作文的开头是:他是这个世界上操心最多的人。这句话,没有形象,只是概念。“人没老,头先秃了”。“他就像一颗蒲公英,风一吹就成了秃瓢!””这就是形象。“他的头发在衣服上,在讲台上,在我们的作业本上,就是不在自己的头上”。这就是细节。

末了,我又问女儿在这篇作文 中,你看到了什么?她说:我看见了脏,我看见了病态!我愕然了!

我们两人何以有这么大的区别?女儿说,你是个语文老师,你看这篇作文的角度,离不开老师的角度,离不开语文的角度!我是个爱干净的人,同时也是个心理咨询师。爱干净,就看到了脏,心理咨询师,就看到了这位老师的病态。其实,我们两人的看法可能都没错!只是角度不同罢了!

我说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女儿说,你这里说的是文学形象。并不是心理学观点!她又举了苏东坡和佛印斗嘴的例子:东坡说,他眼里的佛印是一堆屎,佛印说,他眼里的东坡是一尊佛。何以如此?佛印认为,自己心里只有佛,看到的只能是佛,东坡心里只有屎,看到的只能是屎!

女儿说,在心理学上这叫“投射”。你心目中的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就是什么,你心目中的这个人是什么,这个人就是什么?其实,真实的存在,不一定是你心目中的存在!我们看待世界,依据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标准,我们解读世界,用的是我们掌握的方式。对一个人的判断也一样!用佛印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心里只有“屎”,那么他的对象就是“屎”,世界是“屎”,人也是“屎”;一个人心中只有佛,那么他的对象就是佛,世界是佛,人也是佛!

她说,常常会接到要自杀的病人。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他说,在这个世界上,父母不待见他,兄弟、姐妹不待见他,同学、同事不待见他……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路可走!只有一死了之!女儿分析道:不是父母不待见他,不是兄弟姐妹不待见他,也不是同学、同事不待见他,而是他给自己打了一堵墙,把自己同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同事隔开了;不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路,而是他自己,把这些路给堵上了! 在这个要自杀的病人心中,只有黑暗,没有光明;只有荆棘丛生,没有通衢大道,给他一点光明,给他指出一条通衢大道,他就不会轻生!

何止这个要自杀的病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区别在于在我们的心中,还有光明,至少还有一线光明;所以,还能坚强地活着;还有路可走,至少还有羊场小路,所以,还能毫无反顾的走下去。 一个人的心中有多少光明,他的天地就会有多大,一个人心中的路有多长,他就会走多远! 女儿 继续说道:现在看来,从小到大,你心目中的我,其实不是我,那是你自己;现在我才认识到,我心目中的你,也不是你,是我自己!你认同吗?我说,我得考虑考虑!

2020-1-18凌晨御锦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