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重要的事》讀後感


《投資最重要的事》讀後感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巴菲特說:在大師門下學習幾個小時的效果,遠遠勝過我自己過去10年自以為是的天真思考。這句話,開啟了我研讀投資大師系列書的歷程,指導了我投資時間分配,大部分時間用來研讀投資大師的書和看公司年報。下面是部分內容讀後感。

1. 正確思考,獨立思考

如何才能戰勝市場?

格雷厄姆的給出的答案非常精闢:“想要在市場上取得投資成功,第一要正確思考,第二要獨立思考”

霍華德·馬克思說得更直白:“你想要超越平均水平,你的思維要與眾不同,並且正確”

個人理解就是我們需要對投資標的有非常深入的瞭解,做決策的依據是依靠自己對投資價值內在價值的評估,確定有足夠的安全邊際,獨立思考做出來的決策,不是道聽途說,矇眼買入。

比方說,在新城控股600億左右的市值買入,這個決定可能就與眾不同,只有你通過深入分析企業業務模式,財報等,做到心裡非常有底,才會不為市場波動所影響。深入分析和估值才會出現買在價格很低的位置,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也很難出現腰斬的情況,也不需要那麼大的心裡承受能力。至於這個投資決策是否正確,需要耐心等待。

2. 逆向思考並逆向投資

這也是巴菲特一再重複的投資原則: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與眾不同的正確投資思考應該是什麼?

在投資上與眾不同而且是與絕大多人都不同,短期業績壓力很大,心理壓力很大,比在生活中與眾不同更加困難。

這讓我想起邱國鷺說過給過的建議,我們可以多看舊書,個人理解可以多看看投資大師的書,看看上市公司的年報,再認真的梳理一遍,看看自己有什麼地方看漏了。

與眾不同可能需要承受短期的虧損,同時還有各種新聞媒體的報道讓我們更加難以保持與眾不同。券商和新聞媒體跟我們投資者賺取收益的目標是不一致的。券商的目標是希望我們多交易(賺取交易佣金),這樣他們才能賺錢。媒體的目標需要閱讀量或者收視率,他們更多的是吸引眼球。我們的目標是穩定的低風險的賺取收益,可能不需要頻繁的交易。他們的新聞或者言論由於他們各自的利益出發點不同,我們很難從他們的文章或者言論中得到有用的,讓我們保持理性的信息,更多是助長了我們更多交易,更容易從眾,更多恐懼或者貪婪。

可以少看或者不看新聞和券商的一些言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我們更容易保持理性,同時學習投資大師也可以發現,現在面對的波動,在歷史上也就是一朵很不起眼的小浪花。努力去尋找能夠穿越經濟週期和麵對複雜環境依然經營很好的企業,與他們一起成長。

3. 股市相當高效且相當難以擊敗

最重要的不是盲目相信股市總是有效或者總是無效,而是清醒認識股市相當高效而且相當難以擊敗,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長期戰勝市場。

我的理解是在看到便宜貨的時候,不要急吼吼的買入,要多問自己,這個企業是否屬於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的企業,能否清晰的大概率的分析出企業未來幾年的業績,企業保守估計內在價值大概為多少,現在的價格是否處於它的低估值區間,市場誤判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只有能夠回答好這一些列的問題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很多時候市場是對的,稍微粗心一點有可能就踏入價值陷阱,出現本金永久喪失的風險。

4. 以價值為本

最重要的投資決策不是以價格為本,而是以價值為本。

有句話說:買股票不對所買企業的內在價值進行估算,就像買汽車不問價格,直接刷卡,這樣風險很大,很危險。

有些投資標的在你買入的時候就可能已經虧損了,因為他的價格遠高於內在價值,或者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上篇文章中也提到我2018年初以15-20左右的市盈率買入陽光城和泰禾集團,就是買汽車不看價格的行為,地產行業大部分公司市盈率都是5-10市盈率波動,我以更高的市盈率買入,買入就實現虧損。再多的堅守只是浪費機會成本和失望。

5. 不是買好的,而是買得好

最重要的不是買好的,而是買得好。

買好的:買優質企業的企業,比方說美國在20世紀七十年來以平均42.7倍市盈率買入漂亮五十的股票(來自戴維斯王朝224頁),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超級優質的企業,但是買的價格太高,也不容易獲利,甚至有可能出現大額的長期虧損。

國內也一樣,招商銀也算很優質企業,如果在2007年以38倍左右的市盈率買入招商銀行,需要大概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回本。

《投資最重要的事》讀後感

說明:前復權的對比,已經考慮了分紅送股等情況。

以上觀點,僅作者個人看法。提到的任何股票都有暴跌的風險,請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為自己的投資負責。

閱讀是緣,關注是愛,歡迎關注。文章已於本人公眾號“毅之學習”發佈,歡迎關注本人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