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受到父親嘲笑、責罵的孩子,長大會怎麼樣?

炳旭5201314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觀點:

當前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而目前的中國社會也是重災區之一。

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對於孩子的成長更是無可替代的。

——《世界需要父親》【南非】卡西·卡斯滕斯著

我是70後,我很願意討論這個嚴肅的家庭問題,這也是在我人生已經走過的四十多年時間裡的一大課題——經歷了,思考了,也行動了。

就先從這位相信懲罰手段,常用侮辱性言語教育孩子的父親說起吧。


我其實可以感到他內心深處隱藏的痛苦。

面對孩子與父親的問題,我想如果只是用普通人的思維方法,不太容易搞得清楚這個隱藏的很深的問題。

站在心理學角度分析,也許會有一些合理的解釋。

一、父親也是受害者

1、我們如果僅僅是批評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不對,那我們想過沒有這位父親他小的時候經歷了什麼?

心理學概念:

代際創傷是一種被別人的創傷影響的方式。

我們先問一下這位嘲笑,責罵孩子的父母,你小時候被你的父親這樣對待過嗎?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有痛恨傷害自己的父親的感受嗎?

如果有,恐怕就是你的孩子現在的感受:

你小時候有多恨父親,那現在你的孩子就有多恨你。

我想如果這位父親願意花些時間,就有可能回憶起,在他童年時期,他的爸爸常對自己用的那套粗暴簡單的懲罰性教育方式。並且能逐漸感受到給自己造成的可能延續終身的心理傷害。但是,他自己現在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又在很大程度上贊同和複製了這種錯誤的教育觀念。

這種重複性的心理現象,叫作對攻擊者認同。

在這種心理機制的影響中,受害者在長大之後,也變成了攻擊者。上一輩的心理創傷,以某種形式流傳到了下一代身上。這種心理創傷能夠在一個家族裡世代相傳,這就是代際創傷。

大多數人在養育孩子時都會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完全忘記了自己還是孩子時,經常不得不忍受自己父母自己自己的教育方式,其結果就是兒童教育中同樣的錯誤就這樣被一代代的傳遞下來

我的心理學老師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讓我終身難忘: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所以說在家庭關係裡,在一定程度上,這位父親也是受害者。


2、這位父親所不知道的自己作為父親的事情。

一個人的品格基本是在原生家庭中培養起來的。

父親需要

☞幫助孩子變得敏銳

☞幫助孩子處理有害情緒

☞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1)他並不知道他在兒時所遭受的責罵甚至毆打,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他成年後的婚姻幸福,他和親密朋友之間的關係以及最終影響了他對待自己孩子的態度

或許他在有些方面比如工作事業等,也許發展的很好,但同時也變得缺乏信任,殘酷和專橫。

2)這位父親遠遠沒有準備好承擔其作為家庭裡最重要的

教育者的責任

現實中,不止是這位父親,很多很多的父親都是如此,這是普遍公認的事實。

3)如果這位父親對於兒童教育一無所知,也許是件好事。

他有時候可能做得更好,因為他往往更願意聽從勸告

很多人對待孩子的態度正是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的。他們或許願意對老一輩的教育方式進行一些調整:

☞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父母過於寬鬆,他們可能會傾向於更為嚴厲的管教方式。

☞如果嚴厲的父母給了他們痛苦的回憶,他們可能在某些方面會更加寬鬆自由。

但是即使這些調整往往是寬鬆與嚴厲的管教方式融合在一起,並沒有改變“代際傳承”這一事實。

4)對於教育,一知半解是很危險的事,比如說從上一輩那裡學來的懲罰式侮辱性的教育方式。

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那種“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錯誤教育方式正在逐漸被80後,90後的父母所厭惡和拋棄。

嘲笑,責罵甚至更嚴重的毆打,都意味著由於家庭成員之間不平等關係下產生的恥辱和侵犯人格尊嚴。

3、為什麼這位父親即使知道了正確的教育方式也不會去做。

1)因為即使現在已經是2020智能科技革命時代了,科學教育的方法依然始終無法影響到父母。

他們總是不願意接受勸告,因為他們相信通過自己早年的童年經歷,所形成的只屬於自己的那一套教育孩子的人生哲學

他們覺得只有自己有資格按照自己的方式養育自己的孩子,並且在無意識狀態下,幾乎完全按照自己小時候與父母的關係相處模式來和自己孩子相處。

2)如果你勸說一個曾經在懲罰式教育模式下長大的父親,不應該通過懲罰的方式再對待你的孩子。

那他很可能就會說:“我就是這樣長大的。現在我過得很好啊,為什麼我不應該用同樣的方式教育我自己的孩子呢?”。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童年時被責罵被毆打時感到的恥辱、憎恨和各種反抗。

但是,他可能從來不會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短暫的停下來,想這樣一個問題:

倘若當初他享受到一種完全不同於懲罰式教育方式的更好的教育,

那麼他今天可能會是一種什麼樣子呢?

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

我們原本可以避免多少不必要發生的人格障礙,性格缺陷等人的問題,以及在孩子體內還有多少未被開發的潛力。

4、沒有得到父親的愛的孩子,肯定會造成

悲傷、憤怒、缺乏自信、焦慮或對人不信任,這些負面的情緒在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生命的任何階段都可能顯現出來。

最後的話:

我們現在養育孩子的一個主要結果,似乎就是把本來是聰明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很愚蠢的成人。

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那將來呢?

對教育者進行教育是現代教育學的關鍵問題所在。


二、父親在家庭中的位置

1、父親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來源於男性所處的社會地位。

如今男性在家庭裡的地位正在發生變化。“偽娘”,“女漢子”現象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的事兒。爸爸越來越不像爸爸,變得越來越溫柔,在家裡很少發出聲音;媽媽反而越來越不溫柔,變得越來越強勢,打罵孩子的常常是當媽的。父親的形象不再像偉岸的松樹,而是像小草。父母親身份的互換,後果直接影響到了孩子。

2、父親的影響往往反映在孩子對待工作的實幹態度上。父親身體力行的告訴孩子男人在生活中應該承擔的責任。

3、父親是最適合激勵孩子有所作為的人。相反,父親也很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男孩兒會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女孩兒會認為自己終將一事無成。

4、因為父親通常比母親更高大健壯,所以即使父親沒在教育孩子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但孩子們仍然有可能把父親看作力量和權力的象徵。


三、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氛圍,是教育孩子非常重要的因素。

孩子的所有缺點和錯誤,都可以從家庭成員中互相對待的錯誤方式中一一對應。

1、需要提醒所有的父母,當面對弱小的孩子時,需要特別控制負面情緒的表達。但很可惜,我周圍的很多家庭恰恰相反,很多父母

習慣向孩子宣洩負面情緒

2、向弱小的孩子發洩情緒,這其實是一個關於“權力”的問題。

向孩子宣洩負面情緒的大人們估計知道,出了家門,在外面社會上,成年人不好惹,得收斂著點;而在家中,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面對自己的家人,例如弱小的孩子,肆意宣洩情緒是安全的

遺憾的是,在這些父母裡,其中不少人在工作中朋友關係中反而是一個很和善的人,他們把自己不和善的一面都展現給了自己應該好好去“愛”的人。

良好的家庭氛圍,將鼓勵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

當他獨自面對世界時,必然會根據自己的在家庭裡獲得的經驗和觀念來詮釋這個世界。


四、父親對孩子的影響

1、對男孩的影響

我想有一些詞是一個男孩成長為真正的男人前就應該知道的:

堅持原則、排除阻攔、追求永恆、承擔責任、履行責任、充滿活力,勇敢執行

1)父親是所有男孩在成為男人之前必須跨越的一座山

跨過去了,是真正的男人。一旦放棄了,就逐漸成為隨波逐流、自艾自憐的男人。有的山在男孩成年後很容易就跨過去了,有的山需要男孩終身的努力。

我的幾個同學就是在多次嘗試失敗後,他們已經放棄了要跨過這座高山的想法,還不到四十歲時就已經開啟了自己的油膩人生。

2)父親很難意識到,男孩會和自己很像

父親在孩子早年生活裡是偶像一般的存在,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對象,而且一直要持續到十八歲進入社會前。

如果父親的偶像地位早早塌陷,男孩就將從外界尋找,很不幸的是,常常找來更糟糕的所謂“偶像”。

社會並不真的愛孩子,誘惑、暴力、離異、成人的矛盾,都在影響孩子。

3)孩子的任何一個表現,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的水準。

尤其是在這個男人結婚後,都將表現在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身上,完完整整,無一疏漏

比如我自己早期的婚姻生活,一塌糊塗,當我用了數年時間真正找回“自我

”時,家庭關係才有了很大的變化。

這裡要感謝個體心理學創建者阿德勒,

他給予了我真實的面對自己和尋找幸福生活的勇氣。

4)男孩只用從父親身上才能看到,一個成熟的男人必須要擔負起“為他人而活”的重大社會和家庭責任。

2、對女孩的影響

女兒的心中那個最早的“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祥雲的蓋世英雄”就是自己的父親。

女孩需要一個英雄,而且她會首先會選擇父親作為自己心中的英雄

1)父親與女兒早年的關係非常重要,父親帶給女兒的愛是她成年後作為一個知性女人的愛的起點

2)女孩在成年後選擇自己伴侶的時候,常常是以

父親的形象為模板。因為在她十幾年的成長經歷中,父親是家裡唯一可以學習和了解的男人。

3)女孩提早性成熟,追求性刺激,單親媽媽等等問題的根源在於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

4)女孩從父親身上最先知道一個好男人是什麼樣的。責任、忠誠、頑強、活力和勇氣都是父親可以帶給女孩的成年男人標準

最後分享一下,我這樣的70後在和父親這樣的50後老牌兒實力派溝通時,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勇氣,二是實力。

我想正在看文章的你,也同樣有些和父親溝通時的小建議吧,請給我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老習慣,看一部電影,咱們再曲終人散:《當幸福來敲門》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以我70後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經驗為你解疑釋惑,【關注】點贊,轉發分享,評論交流。


園丁梁Sir


我覺得很多家庭都是批評式教育,尤其是我們這一代,我是八零後,我家三個孩子,我是老二,都說老二是最不待見的,上有姐姐五年獨享父母的愛,下有弟弟是父母最想得到的男孩,雖然父母還是愛我的,但媽媽平時總是吼我,不準去外面玩,不準唱歌,蹦跳,學習一次沒考好就說學習不行,以前家裡經濟條件困難,母親總是說我們上學花了多少錢,筆本經常囑咐我們要節約,看到一張紙麼沒寫滿,或者兩個字之間空隙大了都要數落我們半天,我想做什麼也總是遭潑冷水。我知道那時候困難,但媽媽的行為影響我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害怕被拒絕,做什麼事都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不行,什麼都做不好。現在我成家了,有了兩個孩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像我一樣,所以我儘量不吼孩子,但有時候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我當時覺得自己像極了以前的母親,我不想這樣,所以在控制情緒方面在努力改正自己!

從小受父母任何一方的嘲笑,責罵的孩子大多數都會自卑,敏感,膽小,否定自己,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內向性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否定,相當於全世界的否定,所以我也希望做父母的我們多一些和顏悅色的鼓勵,給孩子建立自信心!



筱元的育兒生活


網友愛就是正義:我從小就被父母罵,你怎麼不去死、養條狗都比你強、沒我們你連屎都吃不上、我這輩子最倒黴的事就是生了你……即便到現在,我依然驚訝於這兩個人髒話詞庫的龐大。我現在渾身乍刺,誰靠近我都容易被我攻擊,但我自己知道,自己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不敢接近別人,不敢付出真心。上街看到那些可愛的孩子我都會特別羨慕,但又特別矛盾,因為我害怕自己的孩子會因為我糟糕的性格而受傷。

網友連鎖:我性格多疑,做事畏首畏尾,生怕別人有所不滿,唯唯諾諾,我自己都覺得自己丟人。這一切就是因為父母從小對我的否定、責罵、吼叫,最可笑的就是他們現在還抱怨我怎麼成了這種性格,呵呵。我沒有做母親的打算,我的人生已經毀了,我不想我的孩子也要經受我經歷過的痛苦,不想再把這種該死的錯誤教育觀傳承下去。

網友我不是紫霞:我有一個表姐,大我兩歲,而且小學時候還跳了一級,學習永遠是名列前茅,寫作音樂運動花式精通,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有她專美與前,我爸媽永遠是踩我、捧她,以此迎合舅舅一家。我不恨表姐,她優秀是自己的本事;但我不會原諒父母,我現在查出來患有嚴重的強迫症,家庭觀念也有問題,每週都要做心理輔導和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