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的三个误区——这也许就是你基金定投难盈利的原因

引言

文/A亚特斯

基金定投作为一种免于择时,且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的便利投资工具,其原理和作用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而公募基金从出现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史,也渐渐成为了普通民众参与股票投资最为成熟的一个投资工具。但是从各方的统计数据和投资者的感受来看,基金定投好像又没有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特别是在A股这样牛短熊长的市场中。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基金定投会给投资者这样一个感受呢?

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我觉得很多进行基金定投的投资者都存在着至少三个定投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让投资者风险放大,还会大幅降低其投资收益,但很多投资者都没有进行过思考。这也是个人认为为什么绝大部分投资者都觉得基金定投不赚钱的原因。下面就将个人观察到的三个基金定投的误区给大家做个介绍,希望能够让各位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基金定投。

定投误区一——只选择一种资产类别的产品定投

基金定投是更适合于波动更大的产品的,比如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这也是市场上推荐投资者定投这一类基金的原因,但是他们很少推荐投资者构建一个组合,一个拥有股票和债权资产的组合。

那为什么要构建组合呢?这里有两个考虑,一个是降低风险,二个是提高收益。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观点,是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忽视的观点,那就是降低风险的时候,就可以提高组合的收益,因为产生的亏损的幅度和回本的难度是呈现非线性上升的,也就是你亏损越大,你回本越难,这还仅仅是回本,而不是赚取收益。这也就是巴菲特为什么说投资只有两个原则,第一不要亏损,第二不要忘记第一条的原因。

基金定投的三个误区——这也许就是你基金定投难盈利的原因

举个例子,当你亏损了30%的时候,你需要涨43%才回本,而且还仅仅是回本。如果别人只是亏损10%,那在市场回暖的时候,你涨了43%回本的同时,别人的组合可能已经盈利32%了,这就是控制风险所带来的收益提高。但是绝大部分投资者是没有这个管理风险的习惯的,而最好的管理风险的手段就是资产配置,就是寻找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构建一个投资组合。

而股票和债券就是最好的两个资产配置的组合。根据《共同基金常识》一书中对于股票和债券组合的长期数据跟踪研究,简单的60%股票和40%债券组合的收益率能够跑赢绝大部分的美国共同基金产品,这一点放在中国同样适用。一份以沪深300指数、中债总财富指数为组合标的的数据统计了2002-2016年这14年间,不同比例资产组合的收益数据,充分表明60/40的股票和债券资产组合的有效性。

基金定投的三个误区——这也许就是你基金定投难盈利的原因

在上表中,60/40组合取得了最高的7.48%的年化收益率,与70/30组合的收益率并列第一,但是却拥有更低的回撤。60/40组合的最大回撤是47%,但70/30组合的回撤则去到了54%,说明该组合有用更高的夏普比率(承担同样风险时的赚钱能力)。对比单一的股票资产,该组合无论是在累计收益率、最大回撤方面都明显领先,足以说明其长期的收益率能力。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中,单一股票资产的波动性是很高的,而绝大部分投资者在定投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过利用资产配置利用进行风险再平衡的,这使得其资产过于单一,要么风险过高,要么就风险过低,无法在大幅震荡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因此一个优秀的定投组合,是帮助你取得长期收益的重要前提,如果你还没有进行资产组合,不妨对你的定投组合进行检查和调整。

定投误区二——在市场下跌时放弃定投

定投的作用就在于市场下跌的过程中不断收集便宜的筹码,从而摊薄基金的持仓成本,待市场掉头向上的时候能够获利,就相当于降低亏损,其回本的比例就较低,赚钱的概率就提高了。但是绝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会选择在市场狂热的时候追加投资,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迅速撤出市场。最典型的一个证据就是,2007年9-10月首批QDII基金一日完成1200亿的销售额,并扬帆出海。2015年的3-6月,基金销售规模出现井喷,月均销售1000亿以上。而这两个时点过后的A股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投资者大部分都割肉离场了。

基金定投的三个误区——这也许就是你基金定投难盈利的原因

我从从业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名单中选出了一只长期业绩出色的主动偏股型基金进行举例,成立至今该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为1062.69%,分别超越同期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900个基点和700个基点,如果投资者选择了一只优秀的主动基金,就算投资者在市场高位进行定投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里我选择了两个时点,一个是2007年的10月,还有个时点是2015年5月,通过定投数据的回撤,看看在市场高估时开始定投,收益率到底会怎么样。

1、定投区间2015年5月1日-2019年7月22日

这4年间,沪深300的涨幅为-20.38%,基金定投的收益率为24.31%,年均收益率为5.83%,最大回撤为28.9%。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在市场高位开始定投至今,即使经历了2015年的闪崩以及2018年的持续下挫,投资者依然能够实现盈利,而且跑赢了市场大部分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基金定投的三个误区——这也许就是你基金定投难盈利的原因

2、定投区间2007年10月1日-2019年7月22日

这12年间,沪深300指数的涨幅是-32.48%,并且经历了两次的牛熊转换,该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依然高达208.33%,年均收益率达到17.37%,最大回撤仅有28.9%。基金定投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并且穿越牛熊依然取得了出色的长期业绩。

基金定投的三个误区——这也许就是你基金定投难盈利的原因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长期的定投是可以战胜市场的,哪怕你是定投在了市场的最高位,也依然可以取得盈利。但是绝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追涨杀跌,特别是市场出现回调的时候,投资者往往倾向于割肉止损,而不是进行基金的成本管理。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的基金投资者或者定投投资者认为基金投资赚不到钱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熊市才是基金定投最好的时机,定投将会帮助你降低持仓成本,为后续的上涨奠定基础。

定投误区三——市场低估不加仓,市场高估不止盈

在进行了基金组合并选择了坚持定投以后,我们其实还应该根据市场的估值情况进行积极的成本管理和止盈,特别是在A股这样的新兴市场中,如果我们可以适当的运用加仓和止盈手段,投资者的定投的收益将会得到大幅的提高。

那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市场的高估和低估呢?其实并不难,我们只需要看市场的主流指数的估值区间就可以有个大概的判断。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现在的PE或PB和过往的历史数据进行交叉对比,来评估一下现在的市场的整体情况。

基金定投的三个误区——这也许就是你基金定投难盈利的原因

一般来说,现在很多网站都会提供不同指数的估值数据。比如上图的沪深300指数,在2007年10月12日的时候,其PE就已经达到了48.82倍,远超危险值36.24,且分位值已经接近历史的100%了,这种时候我们就得小心了。当市场出现明显高估的时候,或者进入了相对高估的区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适当的进行止盈,降低股票仓位的同时,增加债券类资产及现金类资产配置的比例。无数的证据表明,我们无法判断市场的疯狂,但越是这样,我们越需要用数据来协助我们冷静思考,用数据来保护我们的资产和胜利果实。

一般来说,止盈我建议根据每个人设定的盈利目标进行,可以设置分步减仓的手法,根据市场的估值进行止盈。比如达到盈利目标减40%-50%,达到盈利目标的80%减20%-30%,具体的方法每个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设定,但是止盈的时候一定要有壮士断臂的心态,坚决执行,因为钱是赚不完的,但是可以亏完,否则整个组合的收益可能会消失殆尽。

与此同时,但我们面临市场低估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进行加仓,把握市场的投资机会,进一步降低持仓的成本,最典型的就是2018年底的时候。当时的各个主流的宽基指数都出现了近4年来的低位,比如2018年12月28日这一天,上证指数的PE仅有8.56倍,处于历史分位的19.16%,沪深300指数的PE为10.22倍,处于历史分位值的18.59%;中证500的PE更是低至16.23倍,处于历史分位值的0.08%。

基金定投的三个误区——这也许就是你基金定投难盈利的原因

外资正是看到了这一罕见的低估投资机会,纷纷通过指数基金涌入A股市场。根据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的报告显示,2018年度外资在中国股票型基金投入了约350亿美元,高居主要新兴市场榜首,其中以沪深300和中证500等指数基金的资金流入最大。因此,面对这种市场低估的时候,投资者可以将自动定投改为手动定投,特别是在市场连续下跌的时候进行加仓。因为买到便宜的筹码就是赚到了,因为估值越低,安全性也就越高,这个时候投资者的加仓是不用太担心的,反而是应该控制加仓的频率和间隔。一般来说,个人建议可以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分批进行加仓,保留部分现金做好储备,不要一次过打完所有的子弹。

对于根据市场高估和低估的状态进行止盈和加仓的行为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高阶技能,只要投资者不贪心,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里面也需要更稳健的投资心态以及更严明的投资纪律,是需要投资者用时间积累的。

综上所述,基金定投其实是普通投资者一个非常好用的投资工具,简单有效且容易执行,投资者只需要选定基金进行定投就可以,但是大部分的投资者都容易掉入上面所说的三个定投的误区。只要投资者只要回归定投的本质——获取更多低成本的筹码,避免踩入上面的三个定投误区,我相信通过定投实现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难度并不大。投资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难在执行,难在坚持,难在等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投资者对定投有个更全面的认识,帮助你在定投上取得满意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