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的文章,銅鑑湖開發工程被提上日程

11月13日下午,“抒寫新時代的錢塘鄉土好故事——袁長渭錢塘鄉土題材作品創作研討會”舉辦,40多位文學家、作家、評論家齊聚西湖區轉塘街道慈母橋村梅龍茶文化中心。

西湖區靈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西湖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袁長渭,是土生土長的錢塘人。

2016年開始,他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錢塘往事”上發表了一系列關於錢塘泗鄉的地方誌散文,描繪了泗鄉文化的悠久與淵深。

這些文章,集結出版,形成了“錢塘三部曲”:《錢塘往事》《錢塘山水》《錢塘人家》。

因為他的文章,銅鑑湖開發工程被提上日程

袁長渭筆下信手拈來的泗鄉掌故、活色生香的泗鄉往事,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熾熱、真摯的戀鄉情感,質樸、幽默的文風,形成了一種帶有鮮明個性烙印的地方誌散文。

“我是聽著父親的故事長大的。父親講述的一些關於上泗鄉的故事,成了我揮之不去的故鄉記憶。直到父親去世後,我才發現這些故事竟然沒有以文字的形式進行流傳。我就想用文字把這些可能正在失去的東西記錄下來。”袁長渭說。

袁長渭的老鄉、清朝秀才張道,也對他的散文產生了影響。

張道曾經走遍了錢塘的山山水水,寫下了《定鄉小識》一書,這本書深深影響了袁長渭。

工作之餘,袁長渭沿著書中寫的風景一處處拜訪,並走訪了大量村莊,蒐集了很多動人的傳說,這才有了後來的“錢塘三部曲”。

為了調研錢塘文化,袁長渭還走訪了閩贛兩省,尋找抗日戰爭中失散的錢塘老鄉。

經過他多年的走訪調查,他發現這些村民散落在福建和江西一帶,組建了自己的村落。八九十歲的老人,時隔幾十年後和家鄉找到了聯繫的紐帶,激動不已。

袁長渭把這些人,也寫入了他的書裡。

文章發表後,在杭城尤其是上泗地區引發了廣泛的共鳴。

他的文章,又不止於抒情,無形之中也做出了建設性的成績。

袁長渭曾經考察過故鄉的銅鑑湖,這裡在六朝時期曾是錢塘第一湖,白居易、范仲淹、蘇東坡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

正是由於他文章的影響力,銅鑑湖開發工程被提上了日程,這古老的風景區,即將成為杭州又一處遊玩勝地。

“鄉村振興,最重要的鄉村文化振興,希望通過我的記錄讓當地的老百姓有自豪感,留住鄉愁,讓當地人重拾文化自信。”袁長渭說。

作者丨嚴月玲 方杏

因為他的文章,銅鑑湖開發工程被提上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