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我們都知道晉西北地區是山西嚴重缺水、乾旱的地方,由於與毛烏素沙地正面相迎,再加上與內蒙古、陝北風沙區毗鄰,黃沙漫天,飛沙走石,生態環境異常脆弱,再加上這裡受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成為晉西北常見的自然現象,再加上人類活動曾經無節制的亂採濫挖、濫墾濫牧,所以使得晉西北土地沙化、荒漠化現象十分嚴重。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有一個縣城,地勢受洪濤山山脈和管涔山山脈走向控制,東高西低,境內地貌複雜,山地、丘陵、盆地相間分佈,地表支離破碎,起伏懸殊,是典型的黃土高坡地貌類型,再加上春夏多風乾旱、秋冬寒冷乾燥,所以十年九旱,當地賴以生存的經濟主要是農業,是典型農業縣,收入主要也是來源於種植、養殖等,作物也主要是以馬鈴薯、胡麻等耐旱作物為主。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這個縣城就是神池縣,相信初聽這個名字的時候大家絕對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而神馳嚮往。神池,神聖的池塘,天上瑤池,這些應該就是初聽這個縣名大家腦海中想象的吧,這個名字感覺這個地方就是水源充足,水草鮮美的人間天堂。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那麼為什麼一個缺水乾旱的地區要取一個這樣的名字呢?是對水源的渴望,是表達祈雨的虔誠,要想真正的知道原因,還得從古籍名獻中尋找答案,據明《文昌祠記》記載:“寧武北距黃花嶺,皆祟嶺疊嶂,烏道虯盤。逾嶺而下,自巔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一浤,生於源,去無跡,旱不涸,雨不盈,魚藻不生.名曰神池。”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原來在神池縣的西北部,有一個水池,人們稱之為“西海子”,學者稱之為“神池,這個水池地勢高聳,沒有水的痕跡,乾旱不會乾涸,雨水不會填滿,魚和藻類也不會生長,其實就是一處地下泉水,被稱為“神池”。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神池縣雖然地形破碎,黃土披身,但是它卻是晉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交通非常便利,寧岢鐵路、神河鐵路從境內通過,神朔鐵路,橫貫神池東西。通過神池縣境的兩條幹線公路,是連接晉、陝、蒙的交通要道,所以在現代社會,它逐漸成為了“山西旱碼頭”。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便利的交通條件也促進了當地旅遊的發展,尤其是2013年完成通村公路,使得神池縣的旅遊經濟大幅度增長,極大地提高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神池縣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始建於春秋時期,歷史悠久,春秋時屬北鍬國,戰國初期為北方林胡、樓煩等部族遊牧區,秦時屬雁門,西漢屬樓煩縣;魏晉屬鮮卑,而它真正開始稱為神池要從明洪武七年設神池堡開始,清雍正三年正式建神池縣,歸忻州地區行署管轄。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神池縣許許多多的人文古蹟,但許多都在歷史的侵蝕與時代的風雨洗禮下毀於一旦,留下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座古堡城了,這座堡城就是八角古城,八角鎮是一座明代堡城,現在城牆四方合圍,基本完好,這座堡城最有意思的是城內既無八角樓閣,又無其它八角形建築,但卻偏偏叫作八角古城,這是為什麼呢?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原來八角堡原址在現在城東北的土堡遺址,內裡平垣,方方正正。傳說,四周土牆已經築起,正準備壘磚,有一天夜裡民工們忽然發現一團五色光環從北面飄忽而至,落在築城標記木橛上,光環裡隱約出現一隻五色狐狸。一會兒,光環和狐狸一起飄去。第二天,施工標記不見了。官員和民工循著昨夜光環飄去的方向尋找,結果發現木橛已插在城南一里外的地方。他們拔起木橛,便有一股泉水噴湧而出。官員們立即命令民工掘井,但見水源旺盛,泉水清甜,再看四周,北高南低,易守難攻,於是便按木橛所指,另築新城。城堡建成後,便取“拔橛”的諧音,起名八角堡。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八角堡在古代是中原三關的邊防要塞,它是研究中國古代邊境戰爭文化的重要遺蹟,同時也是中原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見證。來到這裡,你就會體會到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廣袤與蒼茫。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除了八角堡,神池還有大磨溝舍利塔、轆轤窯溝懸空寺等人文遺蹟值得遊覽參觀,神池縣融合了晉西北一切經典風景的共同優點,它歷史悠久,風景壯美,民風淳樸,更重要的是還有許多的特產美食,比如燉羊肉、羊雜碎、擀豆麵等,絕對是一個見識晉西北黃土風情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山西旱碼頭,取名卻顯得水源充足,境內一古堡充滿神奇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