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不需要節日的儀式感,其實真的錯了……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還小並不需要給他過什麼節日,因為他根本不懂啊,反正平時想到了就會去可以隨時像過節一樣啊;其實家長這樣理解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過節這個事情上如果你重視了,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來看看下面這個小故事吧……

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不需要節日的儀式感,其實真的錯了……

有一次無意間看到一個明星講述的一段親身經歷的事情:她說她家是屬於那種比較浪漫的家庭,不管是什麼大節小節她的父母都會為她準備禮物或者一個問候、一個驚喜這種來增加節日的氛圍;可是她的一個同學家庭就是屬於很平淡過日子的,沒有什麼節假日的說法,甚至連生日也從來不過的,有時候都會忘記自己的生日,過去了就過去了並沒有什麼~她們兩個是小學同學,一起長大一起學習,關係是挺好的,但是慢慢的她發現她和她的同學的想法差異越來越大了,在處事方面、在思考問題上面的觀念都很不一樣,而且她覺得她自己屬於情商極高的那種人,考慮事情她很樂觀,而且在她有儀式感的家庭中,讓她養成了對自己孩子也有一種儀式感的狀態;

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不需要節日的儀式感,其實真的錯了……

有一次,她和她的同學同時帶自己的孩子出遊,在餐廳裡,兩個孩子同時看到了自己面前的一份卡通樣式的兒童套餐,但是兩個孩子卻做出了不一樣的反應和態度……

她自己的孩子看到一份雖說普通但是也和大人的套餐有所區別的,會說:“哇塞,吃了這麼可愛的飯飯,我是不是也會變的那麼可愛呀!我還想多看一看,吃掉了就看不到這麼可愛的飯飯了,可以嗎媽媽”~或許孩子並不是對這個食物感興趣,只是想找個理由可以延遲吃飯而已,但是孩子卻用了一種很有氣氛感的話語徵求媽媽的同意,那可想而知,當家長聽到這些話的時候肯定是會同意的啊;

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不需要節日的儀式感,其實真的錯了……

然後,她同學的孩子同樣看到這份一模一樣的套餐,話也沒有怎麼說,而且還很嫌棄的樣子,感覺這不是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扔在一邊自己管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突然她的同學感覺到了孩子的沒禮貌,有點尷尬的對著孩子小聲吼了一下“你這樣很沒有禮貌,大家都在吃飯,你看看你在做什麼?”孩子就回答了一句:“我不愛吃,不想吃”……

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不需要節日的儀式感,其實真的錯了……

看到了以上兩位孩子對待人和事不同的方式和態度,很明顯的反應出了孩子的情商高低,雖然不能保證完全是受家庭的影響,但是有儀式感的家庭能夠培養孩子的忍耐性,培養孩子對人和事的態度,教會孩子如何去和別人相處,這個是不可否認的;

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不需要節日的儀式感,其實真的錯了……

所以,如果爸爸媽媽有時間、可以適當的給予孩子一定的儀式感,不需要太刻意,我相信孩子的情商一定會有所提高!各位寶爸爸媽不妨試一試?

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不需要節日的儀式感,其實真的錯了……

我是悠悠的小野貓,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上班族,是一個典型的“寶辣媽”,歡迎更多的“寶辣媽”們留言分享育兒經歷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