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辞,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花木兰,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成为后世戏曲,电影,电视剧争相改编的对象。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唱词: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在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恁要不相信啊
请往那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
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裢啊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我国著名常派艺术家常香玉在豫剧《花木兰》中的选段。讲的是刘大哥与花木兰一起从军路上的事。
刘大哥,从军后与花木兰并肩作战的战友刘元度(刘光之子刘元度)。花木兰的父亲花弧,当年曾与刘光(刘元度父亲)、王勇二人一起从军。
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花木兰是豫剧代表剧目之一。豫剧因常香玉的花木兰享誉海内外。
花木兰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女子名叫花木兰,长得清丽秀美,聪明伶俐。花木兰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这一年,边关告急,朝廷征兵。花木兰的父亲也在征兵名单中。父亲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花木兰便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白天行军时,花木兰精神奕奕,士气激昂。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睡觉。
从军十二年,花木兰屡建奇功,将士们对她十分敬佩。
战争结束回朝,皇帝召见有功将士论功行赏。但花木兰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立刻回家见侍奉爹娘。花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将士道谢。同伴们见花木兰原是女儿身,都十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相处十二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
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谯郡人,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她是商丘人。木兰的故里,史料记载,无论是谯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这个地方。
回乡后,忠孝两全,深明大义,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的花木兰后来怎样了呢?
民间有几种说法,一,皇帝为了奖励军功,见她不愿做官,表示愿意纳为后妃,以资奖励,可是木兰执意做个自由人,在家中为父母奉老,回到原籍后安然度过了一生;
二,经过十二年的从军生涯,木兰已经无法融入民间生活,最后和一名将领成婚,后来的日子还算美满。
还有一种,木兰替父从军后辞官不受,皇上知道真相后又想把她召到后宫中,但木兰宁死不从,自杀身亡,皇上大惊,于是追赠木兰“孝烈将军”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