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銀行是未來銀行服務發展方向 ——專訪唐山市銀行副行長王鵬

原標題:智能銀行是未來銀行服務發展方向 ——專訪唐山銀行副行長王鵬

技術的飛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使銀行服務形態產生了巨大變革。如何打好數字化轉型攻堅戰,已成為各家商業銀行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未央網發起“未央對話——銀行家談創新”專題報道,並由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作為學術支持機構,聚焦數字經濟時代下中小銀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疫情給銀行帶來的改變。

智能銀行建設貫穿著唐山銀行的發展道路。自2015年“智能網點”始建以來,唐山銀行積極推進智能化建設,並逐漸延伸到自助設備、渠道管理、O2O功能的拓展及核心系統的創新。順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唐山銀行以技術作為基石,形成了智能化的金融服務模式,實現了全轄網點100%智能化運營。

“智能銀行是未來銀行服務的發展方向,是銀行建設從線下走向線上的必經階段”,唐山銀行副行長王鵬在接受未央網專訪時指出,“擁抱科技,開放合作”已經成為轉型臨界點下銀行業的發展動力,疫情也使銀行的線上化與智能化改造需求變得更加迫切。

智能銀行是未來銀行服務發展方向 ——專訪唐山市銀行副行長王鵬唐山銀行副行長王鵬

數字化發展,變革與機遇並存

未央網:目前數字經濟正在改變銀行的經營與服務模式,您認為數字化發展對商業銀行而言存在哪些挑戰?

王鵬:數字化發展使商業銀行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和機遇期。針對城商行而言,由於資本、人才、科技等方面的短板,與大型銀行相比,面對規模增長乏力、經營範圍受限、風控壓力加大等諸多挑戰,承載著更大的阻力。但城商行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高度的靈活性,可以藉助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對營銷、風控與運營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對大數據、新技術、新平臺和新金融等領域進行應用升級。目前數字化發展對銀行的主要挑戰包括:

資金投入:銀行數字化轉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以維護IT基礎環境的運營和信息系統建設,以應對日趨精細化、複雜化的內部管理要求、金融發展趨勢和外部監管政策。然而除國有和股份制銀行外,大部分城商行的投入均處於較低水平。

人才儲備:銀行業尤其是中小銀行普遍存在“招聘科技人才難”的窘境,一方面在於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聯網企業加速發展給中小銀行的人才補充帶來巨大挑戰,一方面在於中小銀行能夠提供的技術平臺和發展空間相對有限難以形成較強吸引力。

架構轉型:城商行有著20餘年的發展史,在積累了足夠的經營管理經驗的同時,也留下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即系統分散、架構不一、數據缺乏標準、維護困難,與目前“平臺化、組件化、標準化”的架構趨勢和數據要求顯得格格不入。如何實現平臺化管理,如何實現數據集中治理、如何實現架構的統一管控,還需要一個過程。

未央網:您認為銀行未來應如何利用自身優勢與金融科技企業展開競爭或合作?銀行為獲得競爭優勢,應打造自身哪些核心能力?

王鵬:相比金融科技企業,銀行有良好的群眾信任基礎和網點優勢,以此為客戶打造安全可靠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平臺。相比企業競爭,合作共贏才是目標。藉助金融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客戶積累,能夠快速向更廣的受眾推出金融產品,讓客戶得到更便捷的金融服務。

銀行首先應打造的核心能力是數據積累和分析運用能力。數字化轉型,數據是根本,需要加快數據治理工作,打造大數據平臺,加強數據分析團隊建設,利用內外部數據,深入挖掘客戶偏好和潛在風險,實現差異化營銷和風險控制。

其次是自主研發能力。重視人才建設,著重培養自有技術人員的研發水平,對重要的業務系統和渠道應用,掌握核心架構和開發能力,擺脫對廠商的完全依賴。

再次是業務連續性能力。業務的高速發展和創新,系統的穩定運營是基礎,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資金和人員,提高故障響應速度和系統容災能力。

最後是快速創新能力。要持續保持對前沿科技的敏感,加強與外界的培訓和交流,利用新知識、新技術,結合銀行的實際情況,創新服務場景和金融產品,實現快速發佈。

未央網:唐山銀行在數字金融方面有哪些戰略規劃?

王鵬:首先設計適宜本行業務拓展的數字金融產品,提升客戶體驗。依託本行銀行卡、權益支付活動等,緊密圍繞本區域老百姓需求,設計適宜本行業務拓展的數字化金融產品,在產品體驗上還要遵循簡單便捷、步驟式操作,儘量減少客戶的操作流程。

其次,開展場景化獲客業務,打造用戶生態圈,實施“金融+科技+生活/生態圈”。在場景化獲客產品設計時通過數據分析,實現客戶精準分群,推送相應的營銷信息,讓客戶在無形服務中感受到金融的有形化,通過設計場景形成閉環生態圈,提高客戶忠誠度。挖掘客戶的需求,實現低成本快速拓展渠道,同時藉助場景獲取的數據,依託真實的交易,切實高效控制風險。

同時,加大與行業龍頭平臺企業的合作探索。儘可能選擇月活在千萬級別以上的平臺開展合作,因為其提供的服務能夠使客戶產生極大的依賴性,藉助金融科技公司的科技力量,打造金融生態,實現資源共享。

最後,加大全行數據治理體系建設,發揮數據管理賦能。提升數據應用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服務效率,進而提升對於客戶營銷和管理的指引價值。通過大數據應用分析,豐富挖掘數據分析模型,結合大數據資產管理方案,為數據管理賦能,使唐山銀行數據價值得到提升,搭建本行核心優勢。

智能網點是銀行建設從線下走向線上的必經階段

未央網:在踐行普惠金融發展理念方面,唐山銀行有哪些舉措?

王鵬:在普惠金融方面,我行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加強組織管理。不斷優化完善普惠金融部職能定位。配備抽調業務骨幹,以確保普惠金融工作的專業化營銷、專職化管理。同時,明確目標,強化激勵作用。2020年初我行制定和明確了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年度發展目標,將普惠金融工作業績成果納入經營機構及主責部室的重點考核指標。

產品創新和流程優化。我行先後推出“聯盟易貸”、“保易貸”、“抵易貸”、“優業貸”等線上線下融資產品,同時通過結合河北國稅數據,推出了“稅E貸”線上融資產品,實現了小微企業融資全線上辦理,秒批秒貸。通過結合普惠金融業務實際特點,對產品、制度、流程、授權進行差異化優化和完善。

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針對小微企業,特別是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體旅遊等相關行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本地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我行嚴格落實監管政策要求,加大支小貸款利率優惠力度,近期將新增投放的支小貸款利率壓降至4.35%,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解企業經營壓力。

擴大小微金融業務覆蓋面。充分發揮地方法人銀行優勢,增加金融服務渠道、措施,主動聯繫對接企業,瞭解融資需求。疫情以來,我行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餐飲、文化、旅遊等行業小微企業貸款金額近5億元左右;主動對接和跟進市政府“春雨金服”活動名單內有貸款需求的小微企業近百戶;主動對接和跟進“唐山市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上申報的小微企業貸款需求近350筆左右,申請貸款金額近50多億左右;完成“百行進萬企”活動1500戶左右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調查。

未央網:唐山銀行何時開始提供智能網點服務?與傳統網點相比,智能網點有哪些新體驗?您認為這是否是未來銀行服務的一種體現?

王鵬:唐山銀行“智能網點”建設始於2015年10月,初期以智能銀行、智慧網點建設為切入點,逐漸延伸到自助機具、渠道管理、網點功能、線上線下(O2O)功能的拓展,再到核心系統的機具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平臺創新,並以此為主線貫穿唐山銀行智能銀行建設的始終。

與傳統網點相比,智能網點不僅僅是單純的對物理網點的改造,而是實實在在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提升客戶體驗。唐山銀行全方位推行機構分級定位、網點功能分區、增加機具種類的做法,根據網點地理位置、營業面積、人員配備的不同,實現網點功能的全面轉型,給客戶帶來全新的視覺感觀和業務參與體驗。

智能銀行是未來銀行服務的發展方向,是銀行建設從線下走向線上的必經階段。隨著阿里、騰訊等第三方金融公司在支付、結算等方面的發力,傳統銀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擁抱科技,開放合作,已經成為銀行業在轉型臨界點發展下去的唯一動力。而近期受到疫情的影響,線上化與智能化的改造需求,也顯得更加迫切。

智能銀行是未來銀行服務發展方向 ——專訪唐山市銀行副行長王鵬

未央網:在智能化銀行建設方面,唐山銀行是如何做的?

王鵬:首先,推動信息科技基礎平臺轉型換代。智能化銀行的建設離不開基礎平臺支撐,2019年我行完成了外部數據平臺、統一風控平臺和互聯網信貸系統的一期開發和試運行,為引入金融科技技術推動信貸業務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2020年,我行啟動了新核心和新信貸項目集群建設,作為行內一號工程進行重點推進,按照“技術先進、性能可靠、架構先進、靈活開放、安全可控”的建設目標,對全行業務系統進行整合、升級和替換。從而為後期智能化業務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其次,持續推動產品創新和流程優化。2020年,我行推出了稅E貸線上小微企業貸款,實現了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全流程線上辦理,秒批秒貸。下一步,我行還將推出線上消費貸款、線上抵押貸款等創新信貸產品,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術,為客戶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資金支持。同時,通過建立差異化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不一樣的金融產品,實現客戶引流和差異化營銷。通過自主研發自助設備,引入人臉識別、OCR等相對成熟的創新技術,簡化業務辦理流程,釋放櫃檯壓力。

最後,推動我市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在唐山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我行參與唐山市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設運營工作,優化配置金融要素資源,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構建新型銀政企合作模式,助力唐山市高質量發展,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通過平臺,我行已對接受理融資需求近350筆,受理融資金額近50億元左右。

金融科技在疫情防控及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未央網:針對此次疫情影響,唐山銀行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王鵬:首先是全力支持企業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融資需求。第一,建立專屬信貸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優先足額保障抗“疫”企業信貸需求。對於經營受疫情影響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採取無還本續貸等差異化信貸政策。第二,安排專項貸款規模,全力滿足客戶線上融資需求,推出針對小微企業的“稅E貸”產品。另外,進一步加大融資利率優惠力度,切實降低疫情防控時期相關企業的融資成本。2月28日,唐山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了河北省內銀行機構首隻疫情防控專項同業存單,發行規模1.3億元,較同期發行的同業存單利率價格低10bp左右。

同時,優化支付結算服務,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資金準確及時到位。包括確保網點服務工作正常運轉;開闢應急金融綠色通道,全力保障支付及現金業務;加強現金管理,確保現金備付充足;優化外匯業務流程,方便受贈機構接受來自境外涉及疫情防控的外匯捐贈資金;繼續落實手續費減免政策;個人定期存款到期自動延期,並執行原利率。

另外,加強應急管理和疫情應對。強化組織領導,制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及措施,加強全員安全防護。截至目前,我行累計捐贈資金300餘萬元,並向衛健委等疫情防控機構機構捐贈了多批防護物資,開展了無償獻血活動以緩解疫情下血庫告急的狀況。同時,組建黨員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136名黨員自願報名參加,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積極貢獻力量。

未央網:您如何評價金融科技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

王鵬:金融科技在疫情防控及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方面體現在金融科技的助力減少了人員流動。金融科技的發展將很多傳統需要面對面辦理的業務轉為了自助辦理,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目前,我行90%以上的業務均通過自助設備或電子銀行渠道辦理,非接觸式的業務模式有效減少了人員的流動和麵對面的交流,降低了病毒的傳播風險。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提升了業務效率。金融業務擺脫了網點營業時間的限制,滿足了客戶隨時、隨地的金融需求。通過技術的引入,銀行實現了自動化信貸審批和自助式貸款服務,破除了銀行開展信貸業務的人力成本制約,從而可以為更多的融資人提供更為高效便捷的資金支持。

同時,金融科技實現精準扶持,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金融科技的發展拓展了銀行風險識別和放款的手段,通過引入企業銷售數據、徵信、稅務、社保、水電等多渠道的數據信息,銀行可以對企業的經營有更為全面和實時的瞭解,可以對企業的資金需求和融資風險有更為直接的瞭解,從而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為企業提供精準,適用的融資服務。

原文來源:未央網

閱讀原文請點擊:https://www.weiyangx.com/357372.html

∞未央網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創辦

∞訂閱微信公眾號:未央網weiyangx(ID:iweiyangx)

責任編輯:

本文轉載自"http://www.sohu.com/a/391598823_115173?sec=wd",文中觀點並不代表本號觀點。本號尊重原創版權,如有冒犯,請私信立即刪除。同時歡迎各類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