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書法的學習是技術的學習,表達才是藝術的表達,你認同嗎?

硬筆寫江山


這樣的說法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認為,寫字是技術,屬於書寫技能,書法則是技術+藝術,或者說它是: 書寫技法+藝術手法。寫字是書法的基礎,書法是寫字的昇華。如果連怎麼寫字都弄不清楚,還談什麼搞書法?

從起步入門,直至臨摹範本,期間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研究書寫技法的過程,即使練習創作的時候,初始階段也是圍繞技術層面進行創意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技術,藝術是結果……

所謂的書法藝術,必須是在技法嫻熟基礎上加入字外功,表達自己的審美思想…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技法是書法學習中最可學的部分,比如筆法、字法、章法,相對“客觀”,也容易學出效果,因此可以視作書法學習的基礎內容。所謂的“表達”,則相對比較複雜了,可以歸為“技巧”,或亦可稱之為方法,它所彰顯的不僅僅是技法的內容,還有書法的個性風格、文化內涵等等。

“表達”也是可以學的,但由於藝術“表達”的內涵廣、“主觀能動性”大,不像“技法”的學習那樣有客觀依循,是相對籠統而抽象的,有些東西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確切地說不是“學”,會多的是“領悟”。舉個例子,名家經典作品擺在那,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單純從技法層面解讀,是有限的,但拓展到藝術表達的層面,就各有各的見解了,內涵可以是無窮多,究竟領悟多少,看書學涵養根基,同時也看悟性。

在書法學習的前期,對初學者來說,此題的論點是有道理的,書法初始學習必須圍繞技法技能技術來展開。但是在書法學習的後期,可能不僅要學技法,也要悟“表達”,而且後者可能更為關鍵。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學習書法最好的回答就是學習古人的字。不學古人,自己寫的就是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古人的字有各種字體,大篆包括甲骨文和金文,古人不用毛筆,後來發展到小篆、隸書、章草、今草、楷書,才開始使用毛筆。有了毛筆,才產生了毛筆書法。

學習古人書法,包括學習他們的結字、用筆。結字是因時相傳,而用筆千古不易。如果把這些說成是技術也是可以的。

孫過庭說書法是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古人的字比較質樸,講求實用,而今人的字,多追求妍麗。怎樣把字寫得妍麗,那是在學習好古人字的基礎上,把個人情感表達出來,則為書法的藝術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