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漳州中心城區推進三大公園建設

收錄於話題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閩南日報

小編從市自然資源局昨日發佈的《漳州市中心城區“十四五”建設規劃(2021-2025)》草案公告中獲悉,我市將在中心城區重點推進西湖生態園、蓮花山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加快郊野公園的建設,推進漳州七首巖公園、九龍江西溪沿岸龍文碧湖社段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等項目建設。

未來五年,漳州中心城區推進三大公園建設

點擊圖片查看完整公告

一起來看看這些公園吧

未來五年,漳州中心城區推進三大公園建設
未來五年,漳州中心城區推進三大公園建設

七首巖 李林 攝

漳州七首巖

七首巖寺是漳州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佛教當中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七首巖包含石獅巖、虎崆巖、羅漢巖、普陀巖、玉泉巖、紫雲巖、日照巖,呈北斗七星佈局。朱熹、黃道周、徐霞客、張燮、莊亨陽等曾留下稱頌七首巖人文勝景詩篇千餘首。


七首巖寺現有銅文化廣場、遠求寒山文化園、老廟鐘鼓樓當代雕塑區、默園一切智佛石窟、禪修文化園、文殊菩薩十大瑞相景點、七巖五庵古蹟區等七個園區。世界藝術巨匠陳瑞獻、世界非遺銅工藝傳承人朱炳仁、臺灣世界級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先生等都在七首巖寺留有精彩作品。 漳州七首巖寺/文

未來五年,漳州中心城區推進三大公園建設未來五年,漳州中心城區推進三大公園建設

西湖景觀效果圖

西湖板塊 張晗 攝

西湖生態園

位於漳州市老城區、高校園區與金峰開發區、天寶、靖城的銜接地帶,項目總面積約4.23平方公里。

蓮花山遺址位於漳州市區北郊的石亭鎮,蓮花山舊石器遺址各個地層保存著不同年代的“密碼”。通過破譯“密碼”,就可瞭解古生態、古地理、古環境的變遷,包括鳥類、獸類、植物的起源及各個時期的變化等。

1990年修建漳州環城路時,曾進行過簡單試掘,發現了以礫石英結晶體、硬砂岩為原料打製的23件石製品,其中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和刮削器4種,屬距今約8萬~4萬年前的舊石器。在上層紅黃色砂質土中發現了小型石製品,以黑褐、黑灰、青白、灰白色燧石打製而成,年代在距今1.3萬~0.9萬年間。那一次試掘被認為是“閩臺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填補了福建省舊石器文化的空白”。

根據草案,漳州近期還將開展暢行都市建設計劃,其中,在城市內部交通方面——

薌城區重點開展“中國女排孃家”基地及周邊區域、漳州火車北站等區域的配套路網建設。其次,需要打通城區內的斷頭路,改造重要道路交叉口。

龍文區以土地開發配套道路建設同步進行的原則進行路網梳理,重點開展長福片區、“北湖”生態公園等區域的配套路網建設;其次,建議推動漳華路(景山公園段)等道路橋樑設施建設。

高新區以新建骨架道路為主,打通圓山大道、南環城路等幹道交通,同時開展圓山新區的漳州站前片區等區域的配套路網建設。

臺商投資區除完善翁角路等骨架道路外,重點開展地鐵六號線沿線、社頭綜合產業園等區域的配套路網建設。其次,建議結合重點片區建設,推進角江南路、錦江大道等道路瓶頸貫通工程。

我市還將開展名城保護提升計劃,嚴格保護漳州古城一城六片多點。

“一城”是指漳州歷史城區;“六片”是指新行街、新華東(嶽口段)、東美歷史文化街區,南山、浦頭港、湘橋歷史文化風貌區;“多點”是指中心城區內一城六片外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有價值的歷史建築。

本期編輯:林思賡 徐鏡正

值班主任:林堃 楊奕

收錄於話題 #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來源:閩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