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財經40人|貝殼深圳站店東委員會會長黃明川:深圳將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每經記者:甄素靜 每經編輯:陳夢妤

深圳40年·財經40人|貝殼深圳站店東委員會會長黃明川:深圳將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貝殼深圳站店東委員會會長黃明川

1992年大專畢業後我來到深圳,第一份工作並不是在我現在從事的房地產行業,而是在一家臺資製造企業。剛畢業我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到了接近核心管理層的高層。這些經歷也使我見證了深圳從製造向高新技術艱難、快速轉型的過程。

我來自四川廣安,在深圳有很多四川人。我們帶著四川人與生俱來的火辣熱情以及善於鑽研的精神,為深圳城市、文化注入了來自西南的一股強勁力量。我們能吃苦且善於尋找機會。我們的父輩多是農民,雖沒上過什麼學,但篤定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鼓勵我們好好學習,別怕吃苦,要能好好做事、做人。也正是這種不怕苦、善於鑽研的精神,為深圳發展帶來了無限活力。

我在製造行業從業時,深圳正處在由製造業向高新技術的轉型期。那一時段的深圳以富士康為代表的專業代工,以及以華強北為代表的模仿式創新為主,自主科技創新能力仍相對有限。來深圳從事與製造業相關的工作是當時很多人的選擇。隨著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價格逐步提升及全國更普遍性的對外開放,深圳開啟了向高技術產業的艱難轉型。

進入新世紀,深圳市政府也提出土地、資源、人口、環境四個“難以為繼”問題,倒逼深圳走上自主創新驅動之路。深圳率先提出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將創新發展提升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現在深圳已從受託式加工轉為自營式加工為主,並且孕育出了華為、中興、騰訊等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企業,逐漸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文化及相關產業等四類支柱產業,而我也在期間看準機會轉行到了房地產行業。

上世紀90年代從山村走出來的年輕人奮鬥經歷,與深圳發展極其相似。從山裡娃到各行業管理層、佼佼者,從小漁村到大都市,我們與深圳城市發展相互成就。深圳為年輕人奮鬥提供了機會,我們為深圳發展貢獻了寶貴青春,多數人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安居樂業,實現了個人夢想。

相信在“雙區”利好疊加、驅動的新時代下,深圳將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為其向國際大都市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