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奋战在隐形战线上的“院感人”

黄婷:奋战在隐形战线上的“院感人”
黄婷:奋战在隐形战线上的“院感人”

黄婷(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防保科科长、主任医师)

战疫事迹:战疫两个多月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防保科科长黄婷,带领着她的团队,一直默默守护着该院1300多名医护人员的健康。确保每一位战疫战士和每一位在院病人不被感染,这是黄婷作为一名“院感人”的执着信念。70多天来,她一直奋战在防止院内感染这条“隐形”的抗疫战线上,带领全科室人员,做好每一个环节,把好每一道关口。疫情以来,根据不同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及风险等级,针对全院医务人员、辅助科室、实验室人员、支援人员、物业人员、行政人员、基建人员等进行分层级培训;制定了41份制度、流程,共计更新73个版本,约10万字;对于医院接诊通道、流程、线路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规划,确保就诊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全院的防护物资,进行统筹安排,保障每个院内人员的“健康防线”。截止到目前,作为深圳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保持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记录。黄婷还将本院感染防护的经验形成教案,为深圳援鄂医疗队进行预防感染培训,为医疗队员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17年前,抗击非典,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创造了当时全国的一项纪录,医护人员零感染。17年后,在今年的新冠战疫中,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继续保持着这项纪录,战疫至今,全院1300多名医护无一“中招”,迄今同样为零感染。

奇迹的背后,包含着无数的艰难和付出——正是一群“院感人”,用他们的坚守和汗水,在身后默默“守护”着一线奋战的白衣战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防保科科长黄婷就是其中的一位。“只有保护好医护人员,才能保护好患者”。黄婷一直坚定地这样认为,并为之奋斗。

“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院感防控即避免就诊病人和医务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而采取的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黄婷介绍,在抗疫期间,她率领的科室工作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布局流程的审定,隔离与防护方法的制定,清洁消毒灭菌的管理,医疗废物与污水的监管,消毒药械、防护用品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审核,对医务人员为防止医院感染而进行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的培训等等。“当疫情来临时,最先动起来的,就是院感人。”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期间,“院感人”的责任尤为艰巨,尤其对于黄婷这样一个爱较真的“院感人”。疫情的初期,由于对传染源、传染途径、传播力等的不了解,往往是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高发期。黄婷清楚地记得,1月11日晚11点,她接到港大深圳医院防保科同行的电话,说有两名从武汉来的病人要转至三院,当时所有的认识尚停留在“没有明确人传人证据”的结论上,出于对职业的敏感性,黄婷立即赶回医院,迅速做出了部署,明确了防护等级,才使这两名患者顺利地进入负压隔离病房,而这两例患者中的一例,事后被认定为广东省首例确诊病人,也是全国除湖北以外的首例病人。

大年三十,黄婷带领院感人员在医院多功能厅举办院感防控讲座,为几百名一线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防护,一整套防护方案是她和科里4位院感人员,几个通宵达旦赶制出来的;疫情来袭,大到医院的就诊通道、流程如何设计布局,避免交叉感染,细到每扇窗、每个门怎么封闭,每个通风通道怎么改造,黄婷带领的团队都要想几套方案;为了督促每个医护人员做好防控,她们经常会“突然”出现在病区,“临时”抽查,“可能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很烦,但再烦我也要盯住他们,不能让他们有任何闪失。”她说。

“我们重点做好三类人群的保护:一是医院医护人员,每个确诊病人,从医学上来讲,都是一个传染源,我们要确保,医护人员在跟他们接触时,通过有效防护,安全是有保障的;二是保护医院住院的其他病人,我们医院有一部分病人如移植病人、艾滋病人等,没办法转到其他医院,我们也要保证他们不会交叉感染;三是工勤人员,比如医院清洁工人、垃圾运送人员、标本运送人员等等,有可能接触到病人或者病毒,也是我们重点保护对象。”

防护服的正确穿脱,是黄婷高度重视的环节。除了事先给医护人员做培训,教他们怎么做以外,她还牵头制定了一个标准流程。每个进隔离区的缓冲区都要贴上操作流程图,所有防护品都要定点并按照穿戴先后摆放,缓冲区必须配置更衣镜,所有人员穿戴防护服,都必须对镜完成,确保不漏掉一个环节。

“肩负着全院人的安危,绝不能有须臾的疏忽。”七十多天战疫期间,黄婷没有休息过一天。在疫情最高峰期间,也是防控最高压时,黄婷和同事们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拖着一身的疲惫,披星戴月行走在空无一人的街头,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

除了确保战疫战友的安危,黄婷还将深圳市三医院的院感经验带到院外,与抗疫战友们一同分享。在深圳市卫健委的安排下,她为深圳赴湖北支援抗疫的医疗队员们进行防感染培训,戴上防护用品现场演练,教他们做好每个细节。“他们去挽救患者,我们来保护他们。”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