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飞 | 你我的根,在哪里?

吴鹏飞 | 你我的根,在哪里?

整个人类,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寻根意识。每个人,似乎天生都是哲学家,对于自己从哪里来,充满了好奇。

如果我们和一个孩童相处,并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逐渐具有自我意识,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微缩版的进行过程,两者的类似,十分惊人。

人与其他动物,真正的区别,可能是三件事:第一,坚持不懈地追根溯源(问我们从哪里来);第二,喜欢长久地仰望天空(问我们将到何处去);第三,对这两者进行了系统思考。

三月,是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时间,大家忙着规划国家大事、集体事业、单位工作、个人生活等等现实的事务,我就忙里偷闲和我的读者们一起来说说寻根之事吧。

我们人类的强烈寻根意识,一般是由一种叫考古学家的知识分子来传承的。正是他们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在远山近岭,一铲一镐一刷地辛苦发掘,才使很多疑问渐渐水落石出。

汉民族的根在哪里呢?

我们首先就会把目光投向汉江。这是中国版图上已知最古老的河流,有七亿年的历史,黄河与长江只是它的小弟弟、小妹妹而已。

汉江与汉民族同名,这里面一定有它的玄机,现在,我们也基本上可以证明,汉江中上游地区,确实是汉民族的发祥地。也就是说,你我的根,在那里。

这一条清洁、古老、美丽的大水,曾经滋养了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几亿年,现在又蜿蜒北上流到北京,去滋润辽阔北方干涸的土地,这一去,不知道将是多少年。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河南淅川一直宣传它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说北京人喝的是丹江水,是不准确的。

其实从淅川方向流过来的丹江,是汉江北边的最大支流,只是因为在丹江汇入汉江的口子处,修建了丹江口大坝,人们习惯于简称丹江大坝,给人一种误会,好像水库里都是丹江水。

不是这样的。丹江水库其实主要蓄积的是汉江之水。真正的水源地,是湖北一个叫十堰的地方。

大家可能会问,十堰在哪里?

十堰在鄂西北,在鄂渝陕三省市交界处,她是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脉深情环抱着的一座生态之城,古老的大水汉江又柔情万般地穿过它的全境。这就是十堰。十堰的位置其实最容易记住:十堰,在中国之中。

不考虑行政区划的因素,单说地理,大十堰地区拥有名扬中外的两山两江:武当山、神农架、汉江、丹江,与这四个响当当的名字相比,十堰这个名字,似乎显得很土气与寒酸。

多年前就一直有文化人提议将“十堰市”改成“武当市”,我曾经在那里的一个小报当一名小记者兼小编辑,但是这个动议的小小的反对派。

我认为,十堰的“十”字,在汉语中有“全、最、满”的含义;“堰”字,是指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堵、疏、分、合功能兼备的水利设施;合起来,

“十堰”这个名字,寓意这里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风水宝地。

这么多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涌现出来,我的华中师大的校友蒋显福、杨立志等文化学者的研究成果推介出来,说明我的这个直觉,竟然蒙对了。

十堰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确实独一无二,举国罕见,可以概括为“三不断”,即:在几百万年、几十万年、几万年的尺度上,十堰堪称“生命不断线,文化不断层,历史不断代”。

支持这一高度概括的神奇史实,试列20个如下:

1、恐龙蛋文化。十堰有一座数十万枚一亿年前的恐龙蛋化石垒起的青龙山,未能以化石保存下来的恐龙蛋又何止百千万?可见当时恐龙种群的数量何等惊人,这里的土肥水美和承载动物的能力,堪称天下第一,可谓恐龙首都。

2、恐龙蛋骨共生文化。更为神奇的是,尽管世界各地恐龙蛋,恐龙骨骼化石出土点很多,但是,在同一地域,同时发现恐龙蛋与恐龙骨骼化石的,绝无仅有,只有十堰,在青龙山相隔数里的地方,人们又发现了恐龙的骨骼化石,蛋骨共存,堪称考古又一奇迹。

3、古人类文化。十堰先后发现了50万年前的白龙洞猿人遗址,70万年前梅铺猿人遗址,100万年前的郧县人遗址,尤其是两具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不仅是对人类非洲起源一元论的挑战,也证明汉水之滨的十堰是人类发祥地之一。

4、旧石器文化。在房县樟脑洞、兔子洼、莲花湾、丹江石鼓后山坡、毛家洼、跑马岭、神农架红坪犀牛洞,考古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尖状器、刮削器等打制石器和大量伴生动物化石,可见这里在二三百万年间,已有古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5、新石器文化。在汉江两岸及其支流的河谷,考古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别属于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大系列,这充分说明远古时代十堰就处在南北交融、东西汇合的融汇点上,各类文化在这里都有遗存,其中房县的七里河遗址最为典型。

6、女娲文化。《康熙字典》记载,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和抟土造人,就在十堰竹山县境内,这里一直是全世界七彩绿松宝石唯一的重要产地。这一传说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十堰是华夏民族的肇始之地。

7、神农文化。神农架因为炎帝架梯采药而得名,相传他为治疗瘟疫而从家乡随州(随州的朋友真应该骄傲)厉山出发,日尝百草遇七十毒而不避危难。炎帝治理天下的理论是“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奠定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治理天下的正统思想基础。

8、野人文化。十堰的野人之谜与尼斯湖怪、飞碟、百慕大三角并称为四大未解之谜。中国关于野人的记载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山海经》、屈原的《山鬼》、汉代的《尔雅·释兽》,都有记载描述:狒狒如人,披发迅走。野人的传说,也证明,十堰,曾经是古人类近亲出没的地方。

9、《黑暗传》文化。它是长期流传在十堰地区的房县、竹山、郧县等地为亡者守灵的歌谣,长达三万多行,被专家认定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打破了黑格尔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创世史诗”的断言。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迹,也再次证明,十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区。

10、庸国文化。

据考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邦国,是庸国,人们在十堰竹山圣水湖下,找到了它的都城遗迹。中庸之道、庸人自扰这样的概念,都和庸国密切相关。庸国后来被楚国所灭。

11、诗经文化与楚辞文化。专家研究发现,诗经最早的编撰者是西周大夫、房县人尹吉甫,此人堪称中华诗祖。中华元典诗经那脍炙人口的风雅颂,原产地就是十堰。更为神奇的是,在神农架的另一面,孕育了楚辞的巨擘屈原。一座山,北坡出《诗经》,南坡出“楚辞”,堪称中华第一诗山、圣山。

12、沧浪文化。大禹治水故事中的沧浪、孔子闻《孺子歌》中的沧浪、屈原听《渔父歌》中的沧浪,究竟在哪里呢?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明确写道: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洲,专家考证确认,十堰是四千年沧浪文化的源头。

13、朝秦暮楚文化。十堰竹溪县现存的古长城遗迹,是目前中国已知最早的长城,这里是秦楚分界线,朝秦暮楚这个词,就源于这段古长城。楚文化的发祥地也在十堰,考古发现,楚国最早的都城、第一座宗祠,就淹没在今天的汉丹水库中心湖区之下。

14、流放文化。十堰还是历代汉族皇帝心中的祖地和禁地,从西周到明代2800多年18个朝代,包括唐中宗李显在内的23个帝王级人物、56位巡抚级人物都曾流放在此。

15、汉唐文化。十堰郧阳区古时正在长安脚下,这里汉唐文化积淀丰厚,传说韩信后人就避居在这里的韩家洲。丹江水库建设期间,仅郧阳区就有抢救性文物发掘点9千多处,汉唐文化遗存占据极大比重,这个文物发掘点数量,远远超过了整个三峡库区的总和。

16、移民文化。十堰历史上曾属于中国南方最大的氏族联盟三苗的一部分,这里先后历经了先秦、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清、现代共五次移民高潮,今天的十堰,是全中国最具包容性的一座城市,今天的十堰人,是源源不断的移民与早期土著人的后裔。

17、均州文化。均州,乃中国之中之意,是古代汉水之上最重要的港口码头。古均州城开埠历史不少于2800年,以均州八景著称于世,徐霞客、苏辙等名士曾到此游历。均州太守姚简,是武当文化的最早播种者。

18、武当文化。因祈雨灵验,唐太宗敕令建五龙宫成为武当名山之始。后明成祖更以30万工匠大修武当,使之成为皇家道场和近300年中国精神信仰的中心;体现中华和与合的智慧的、融合儒释道教义的全真教,就曾兴起在这个天下第一山中。

19、府治文化。明代在十堰的郧阳曾经设立郧台府,管辖八府九州六十五个县制,几乎相当于小半个明朝。先后有120位进士在此供职,令人称奇,这是中国府治史上的一大奇观。

20、通史地域文化。郧阳辽瓦店子村,创造了中国考古史上一项空前绝后的纪录,这里出土了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每个历史朝代的器物,令人万分震撼,在全国绝无仅有,被专家惊呼称为“通史地域文化”,

朋友们,看明白了吧,十堰,真的是汉民族的根源之地。

我作为一个十堰人,是很骄傲的。从广义上讲,东亚人,都是十堰人的后裔,都是十堰人的儿子和孙子啊。

这块宝地山水奇异,给每个在这里、来这里的人平添神奇。我本来是神农架脚下的山民之后,是大山皱褶里的一个泥孩子。我经常开玩笑说,神农架没有野人了,因为,我们已经进城啦。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山里娃,长大后居然会写帖子,会想问题,还常常有一点与众不同的见解,你们说,这还不够神奇吗?

十堰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和如此独特的文化个性,它的旅游如果整体营造寻根之旅,可能才是百年不衰的旅游主题呀。仅仅以武当山为龙头,是不是大题小做了呢?我也还没有想明白。

不管怎么说,朋友们,有机会来十堰旅游吧。在这里,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空气是甜的,农家饭菜还是三十年前的味道。

你可以品尝到鲜嫩无比的野鱼翘嘴白;你能喝到像乳汁一样的白色的房县黄酒;你能吃到“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那种小花菇……如果运气好,也许还能邂逅著名美女之乡上津古镇的一位窈窕淑女呢。

最后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公开的秘密:牛郎织女的故事,其实也发生在这里,在天河上游的五龙河景区,有一座华中地区最高、最长、最险、最美的玻璃鹊桥,你可以去试试胆量。

我的故乡十堰,叫我如何不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