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虛”,一念無明

悠香心理/原創

想要體驗一個快速追劇的假期,於是買了個某播放器的會員,翻了幾個劇覺得都很無趣,卻不想,無意間發現了這一部《一念無明》。週一實習諮詢師課程上與學生們分享,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也許是因為影片講述了一個原生家庭情感衝突的極端案例,其中展現出的親情糾葛和每個人在家庭生活中的無奈、無助以及矛盾的內心和複雜的情感,讓許多人能在其中獲得共鳴。

眼見為“虛”,一念無明

《一念無明》講述的是,罹患躁鬱症的阿東,失手殺死了親生母親,沒有被判入獄,而是被送往青山醫院住院治療一年。康復出院後住在香港司機爸爸黃大海的板間房裡。黃大海試圖關心兒子,但阿東卻並不領情,原來阿東一直對爸爸當年拋棄家庭的事耿耿於懷。父子倆交流很少,黃大海並不知道如何與兒子相處,他只是小心翼翼地為兒子做一些自己認為該做的事。他打電話問醫院,吃些什麼對阿東好,醫院回覆說吃黑巧克力,並且囑咐按時服藥。黃大海並不瞭解,兒子只是期待父親的一聲道歉。也許他不是不知道,只是選擇逃避,就像他當年逃避家庭責任,逃避妻子一樣。

阿東有個弟弟叫阿俊,在美國工作。阿俊很受母親寵愛和重視,但在母親生病期間卻從未出現。在母親眼裡,阿俊總是最優秀的,即使他從不探望她;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論阿東怎麼做,母親都對他不滿意,她甚至說都是因為阿東拖累她,她當年想打掉他……

眼見為“虛”,一念無明

有一個整天抱怨、時刻都有可能發狂的母親,再加上一位逃避責任的父親,這也許是阿東罹患躁鬱症的原因。

阿東重投社會,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他嘗試平復自己,找工作屢屢失敗,但他拒絕好友的工作邀請,因為他擔心自己被人可憐。卻不想,朋友後來因為不堪工作壓力而選擇輕生。出院後,他小心翼翼地與這個世界相處,卻處處碰壁,飽嘗世間百態、人生各種滋味。就連親生父親也處處防著他,一次他偶然發現父親的床頭下藏著一把錘子,他發飆質問父親,卻也沒得到想要的回覆。阿東也想盡方法希望找回當年的未婚妻Jenny,卻沒有想到好不容易找到後,Jenny在教會眾目睽睽之下控訴阿東。多重打擊之下,不肯服藥的阿東又發病了:他跑去超市狂吃巧克力,引起超市騷亂,過路的人不但沒有關懷,反而紛紛議論,有人甚至拿起手機拍攝。最令人心痛的是,平時得到阿東父子很多照顧的鄰居餘師奶,竟然假裝沒看見,還告訴自己的兒子離阿東遠點。影片沒有更多煽情,只是展示不同人不同時間的複雜情緒情感,有時真實得令人不忍直視。

阿東再次發病後,父親看不得兒子整天鬱悶不出房門,甚至不洗澡,強迫他開心起來,把自己打扮整潔,殊不知這是抑鬱症病人的症狀,很少有人可以真正理解。

眼見為“虛”,一念無明

影片也有極為溫暖的情節:鄰居餘師奶的兒子,即使在餘師奶極度阻攔下,仍然堅持在每天夜裡媽媽睡熟之後,隔牆給生病的阿東講故事。小男孩這樣的溫暖,似乎治癒了阿東。影片的最後,阿東抱著父親,說:”沒事了。”

《一念無明》中阿東的躁鬱症,即雙相障礙,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英文名稱為Bipolar Disorder(BP),英文別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指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疾病。病因未明,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其發病過程,目前強調遺傳與環境或應激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這種交互作用的出現時點在雙相障礙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臨床表現按照發作特點可以分為抑鬱發作、躁狂發作或混合發作。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其實常常會遇到類似阿東這樣的朋友。曾經一位抑鬱的朋友告訴我:當我感覺不好時,請不要用“比較”和“規則”告訴我應該快點好起來,我更希望你可以陪伴我,傾聽我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我感到我不是一個人在面對。抑鬱症的對面更多的是“活力”,是身體被病困住了,導致人生也如同被困住了,體內的精力好似被榨乾了,導致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所以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開心一點”、“想開一點”這樣話,因為這樣他也許會更加痛苦。你知道嗎?罹患抑鬱症的人,需要的是理解和關愛。

正如《小王子》中提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眼見為“虛”,一念無明。

微信公眾號:shenzhenyxxl

文/劉草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