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鏈的黃河文明

串珠成鏈的黃河文明

鄭報全媒體記者 馬 健 攝

黃河浩蕩,文化奔騰;黃河風光,秀美壯麗。

  她從青藏高原走來,浩浩蕩蕩,越過崇山峻嶺,跨過寧蒙平原,騰躍陝晉深谷,九曲身姿在這裡繞了一個彎。

  她從遠古走來,攜帶一身故事,裝滿華夏記憶,黃色的源流浸潤著黃色的皮膚,黃色的土地滋養璀璨的文化。

  大河千年奔湧,文化千年流傳——這是怎樣的生生不息,造就人類唯一從未斷絕的文化;這是怎樣的一脈相傳,走出了遍佈全球的黃河文化。

  從廣袤的太空遙望地球,蜿蜒的九曲黃河曾令宇航員震撼於這條“騰飛巨龍”的跌宕騰挪;把視角拉得再近一些,航拍就能帶人們欣賞從巴顏喀拉山脈一路奔湧而來的“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充滿不屈的力量;而在中下游處的鄭州大地上,黃河的穩健開闊,更有著“母親”的胸懷與奉獻。

  就是這樣一條滋養了炎黃子孫的母親河,人們說,在這裡,炎黃龍族淵藪,華夏混沌初開;人們說,水生瀾,不消英氣;天行健,煜照金陽。來見民族之精魄,歸映華夏之輝煌。

  就在九曲母親黃河的臂彎裡,鄭州,這座城市,被滌盪被滋養,更溫潤更茁壯——

  黃河文化 生生不息

  人類總是逐水而居。

  溯源人類文明,古巴比倫文明誕生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埃及文明要去尼羅河畔尋跡;古印度文明就在印度河與恆河周邊;而中華文明,就誕生於黃河之畔。

  根據考古發現,早在石器時代,這裡就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文化,比如屬於舊石器時代的藍田文化、丁村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等等。距今8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5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這條生生不息的母親河,數千年來滋養著這片和她同樣膚色的土地,位於“幾”字形母親河“臂彎處”的鄭州,也一樣被其澆灌、撫養。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而鄭州,在黃河文化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先民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中華文明的母體,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和主幹,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全球華人的精神原鄉。”提到黃河文化,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立新滔滔不絕,在他看來,鄭州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與黃河文化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從區位上看,處於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上的鄭州是‘千里懸河’的起點,也是黃河大沖積扇的頂點和軸心、華北平原這個龐大三角洲的最頂端。”李立新表示,有人用“懸河頭、華北軸、百川口、萬古流”來形容黃河鄭州段的特點,所以,鄭州在黃河文化中居於核心地位。

  已故考古學家許順湛先生曾提出:“中華文化的主體是黃河文化,黃河文化的中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核心是河洛文化。”李立新也認為,鄭州正處於河洛文化的腹心地帶,數千年來,在黃河、洛河的哺育滋養下,生成、積累了厚重燦爛的歷史文化。可以說,黃河鄭州段是歷史淵源最悠久、文化積澱最深厚、精神涵養最豐富的地區,在黃河文化中居於首要地位。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對鄭州在黃河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也十分肯定:“鄭州地處黃河中下游交匯處,在整個黃河流域城市中承上啟下、承東啟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汪振軍提出,從歷史上看,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歷史上,夏、商、管、鄭、韓建都於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8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遺址是著名的古人類活動遺址;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3600年前,商朝在此建都——悠久的歷史積澱了燦爛的文明。“鄭州的文化不僅是鄭州人的文化,河南人的文化,還是黃河的文化、中華的文化。因此,鄭州在整個黃河流域城市中,在整個黃河文化中,不論是地理方位、文化積澱還是治理作用、發展作用,無疑處在最關鍵、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汪振軍的話擲地有聲,“可以說,是黃河文化養育了鄭州文化,是黃河賦予鄭州得天獨厚的位置,沒有黃河文化就沒有鄭州文化,同樣,今天黃河流域的文化發展,也離不開鄭州文化,沒有鄭州,黃河文化就失去了核心、支點、重心、龍頭!”

串珠成鏈的黃河文明

黃河邊休閒 鄭報全媒體記者 馬健 攝

  創新發展 正逢其時

  上下五千年,人們趣談:在黃河畔,伸手一摸,就是秦漢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

  文化要傳承,才有力量。

  要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黃河滋養了豐厚的黃河文化和獨特的國家文明,凝結著中華文明的力量和智慧。

  “具體來說,做好黃河文化研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還是保護傳承黃河文化的需要,也是打造全球華人精神家園的需要。”李立新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國家富強、民族和諧、人民幸福,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是其必然要求。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典型代表,做好黃河文化研究,是河南、鄭州的使命擔當,“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喜的是,《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將立足在中華文明中的突出價值和黃河流域核心示範區的重要地位,以“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為主題,以“一帶三核”為抓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全力建設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

  “鄭州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優勢明顯,具有理想的位置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和發展優勢。”汪振軍表示,鄭州地處黃河中下游交匯處,擁有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是八大古都中最早的都城,文化積澱深厚,發展勢頭良好:“鄭州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公共文化、非物質文化、文化產業方面已經取得突出的成績,不僅在河南高居首位,在全國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千年夙願 百年圓夢

  “春風拂過母親河,新天新地奔騰歡歌,看黃河就是看中國,幸福長流母親河……”

  當鋼琴聲響起,歌聲飄蕩在空中,滾滾黃河水奔湧而下,那個瞬間,很多觀眾一定還記得,這是在2020年的央視春晚鄭州分會場,歌曲《幸福長流母親河》描繪的一幅黃河岸邊鄭州人民的幸福生活畫卷。

  “鄭州地處天地之中、中原腹地,也是黃河流域沿線的重要城市之一,經過河南人民‘決勝小康,脫貧攻堅’,千年夙願百年夢圓,新時代新黃河匯聚著人民的歡樂、成為幸福河。”由於對河南、鄭州非常熟悉,感情深厚,詞作家朱海很快就完成了《幸福長流母親河》的創作,其中“看黃河就是看中國,幸福長流母親河”成為整首作品的主題思想。朱海認為,過去黃河在很多人心中的形象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提到過去的黃河就會想到苦難、抗爭等等,而第三篇章接續前兩個篇章而又進入了新時代,黃河有了新的形象和使命,那就是“改變黃河原有形象,創造幸福美好的新黃河”。

  “黃河文化有連續性、根源性、正統性、包容性、統一性、創新性的特點。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培“根”鑄“魂”工程。其中,保護是基礎,傳承是關鍵,弘揚是目的。”李立新認為,促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挖掘其時代價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奔湧千年不息,黃河,她見證著一切;

  慷慨萬里入海,黃河,她包容著一切。

  此深情縈結萬世,湧熱血澎湃滿腔。

  而黃河,依然沉默著浩蕩奔湧;黃河故事和延續千年不衰的黃河精神,鄭州,必將傳承好、保護好、弘揚好,繼續發揮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的突出作用,譜寫出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的時代華章!

  來源:鄭州日報,記者:石大東、孫新鋒、左麗慧、李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