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廣東只能留下一道調味料,該怎麼選?
大概是,開平人選火蒜,普寧人選豆醬,台山人選蠔油……
不負責任地猜想,一場內訌即將發生。
要知道,粵菜淡而存鮮,秘訣就是這些特殊的調味料。這些調味料加入了老廣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萃取了食材中的精華,味道都“不單純”。
開平 1 · 火蒜火蒜
火之洗禮
大蒜可以說是中國最常見的調味品。
北方人喜歡大口生吃,一顆生大蒜可以就萬物,南方人喜歡剁成蒜蓉,配點蘸醬增滋味,開平人加了點菸火,開闢了蒜的另一面天地——火蒜。
(火蒜識別:表皮黑色,蒜肉雪白)
開平人對火蒜的愛有多深呢?開平華僑闖金山下南洋,行囊裡除了衣服被褥,就是火蒜。
讓火蒜變得迷人的,是開平人的火之洗禮:先鋪兩層禾草點燃,覆上溼穀殼悶出煙火氣,讓大蒜在煙霧中焗烤升級。燜燻兩小時後通風,每隔12小個時再輪烤。
連續25天的美味作業,烘乾了大蒜的部分水分,也逼出了蒜油和蒜頭的香味,使其口感辛辣硬脆,成了別有風味的調味料。
火蒜 x 瘦身鯇魚
大量火蒜讓鯇魚香味濃郁,蒜頭變得綿軟可口。
火蒜 x 鵝
當地特色菜碌鵝,加入大量火蒜。蒜頭吸飽鵝汁精華,入口即化,甚至比鵝肉更好吃。
普寧 2 ·豆醬豆醬
黴的大招
黃豆是一種神奇的食物,單吃沒味道,但一加工就能成極品。
水化是豆漿,固化成豆腐,半水半固是豆花,加入一點時間做調味料,又能轉型為臭豆腐、腐乳,可以鮮濃,可以辛口。可以說,黃豆的每一次變身,都是美食界的大事件。
而普寧豆醬,尤其出彩。
(豆醬淋海鮮,是潮)
黃豆蒸熟,降溫再瀝水,和米麴黴菌彼此交融,豆中蛋白經歷一次次分解,附在黃豆上的麴菌茁壯成長。經歷反覆泡發及發酵,豆醬從白色變成綠色,經過天然照曬,則換上金黃色……
一念之差,發黴成就了黃豆的另一重鮮美。澆上一勺豆醬,下飯菜就有了生命。
豆醬 x 雞
普寧豆醬整雞醃製,瓦煲燜焗。
豆醬 x 蟹
豆醬突顯了蟹的鮮味。
豆醬 x 魚
金黃的紅衫魚鋪上薄薄一層,去腥提鮮。
台山 03 · 蠔蠔
提煉的法則
生蠔,老廣深夜食堂的必點菜單,尤其是燒生蠔,吃的就是肥美的感覺。
台山人就不一樣了。
台山坐擁大片紅樹林,生蠔生長的沃土。台山人摘取冬至前後最肥的蠔,用水與火之歌打磨蠔肉,當水分逐漸蒸發,藏在生蠔裡的細微風味也沉澱下來,蠔油誕生了!
除了蠔油,生蠔還能製成蠔幹,俗稱“蠔豉”。
粵語中的“好市”,過年必備意頭菜。
蠔豉是另外一種調味風格,有生曬和熟曬兩種,總體而言,是比蠔油多了一點陽光的味道:生蠔在曬晾和烘爐來回彈跳,鎖住蠔的鮮味。
(2000斤蠔只能提煉150-180斤蠔油)
金蠔 x 節瓜
金蠔自帶鹹香,不用調味料便鮮美無比。
蠔豉 x 西洋菜
蠔豉加入寡淡的西洋菜湯,頓時有了海的滋味。
大蒜、黃豆、生蠔,都是普通食材,老實講,味道再好,也是寡淡的。
但以想象力加工,它們就能發揮出獨一無二的精彩味道。烹煮、蒸餾、晾曬、發酵,在老廣的十八般武藝打磨下,藏在食材深處的味道迭代升級,成為菜裡的點睛之筆。
好味道都是逼出來的,想要更精彩的世界,就得不斷突破自己。
來源:老廣的味道
編輯:馮仕妍
校對:黃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