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要對他人抱有期許

生活中,不要對他人抱有期許

李榮浩的《麻雀》裡有這樣一句話:為給你取暖,我把翅膀折斷,我遭遇那些苦難,你卻坐視不管。歌詞耐人尋味,道出多少人間憂怨。

為什麼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伴侶、朋友之間到最後心裡總是有太多的怨恨:我當年對你那麼好,你為什麼不知恩圖報......

對別人的好,成了你潛意識裡"你也應該對我好"的期許。一旦對方因為不解或其它原因沒有滿足你的期許,怨恨就產生了。所以說,有期許,就會有怨恨;沒有期許,反而有驚喜!

今年7月份,我又送走了一屆學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年送走一批學生,我都主動退出了家長、學生微信群,不再主動與他們聯繫,也不對他們有任何期許。然而,有些學生總在你不經意時給你一些驚喜:有過年期間給你打電話問候的;有半路截著你拉你吃飯的;還有我那年買車時,學生跑前跑後給你服務的。前天,一封從大學校園寄過來的感謝信也讓我有點小喜悅,我也即興小詩一首,高興一番,就差對酒當歌了。


生活中,不要對他人抱有期許

重陽節一次敬老活動

俗話說:期望值越大,失望值越大。對別人的付出,是你價值的體現,而不是以此獲得回報的藉口。當你對別人有期望時,你已經為怨恨埋下了種子。一些父母與成年子女之間關係不好也有這個因素存在,當然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但許多人潛意識裡都有:我養你成人,你就應該關心我,照顧我。不錯,成年子女應該主動關心照顧父母,但是作為成年子女的父母不要期許值太高,一定要有自己的娛樂與生活。如果總是盯著孩子們對你的關心,有一點不合你的心意,你就會拿"養兒防老"的觀念道德綁架孩子,讓孩子無所適從。尤其是一些生病需要照顧的父母,對孩子們的期望估計會更高,所以,"久在床前無孝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夫妻之間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丈夫可能會說:我在外如何如何辛苦,你卻連家都收拾不好......這是期許了妻子應該與之對等的付出;妻子也可能抱怨:我每天伺候你們一家老小,你卻連一件禮物都想不到給我買。這是妻子對丈夫期許了與她對等的付出。朋友之間何嘗不是這樣呢?"當年,你在困難時,是我全心全力幫助你,但是現在我需要你幫忙了,你卻......""當你你結婚時,我付禮錢1000,這次輪到我結婚,他卻只付500,這不是小看人嗎?"等等。人與人之間關係,好像只剩下還賬了一樣,所以會有"千萬別欠人情債,人情債最難還"的感嘆。

"人與人的交往,怎麼會完全對等呢?"送人玫瑰,手留餘香"。能幫助別人,那是你價值能力所在,不是為了將來某一天用來綁架人家給你對等服務的藉口。如果是這樣,很多情況下,你是會後悔,並會心生怨恨,讓自己耿耿於懷的。說不定還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落得親人、朋友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境地。不要考驗人性,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希望對等回報",也是人性的一種體現。我們只有解除“要求回報”的心理,生活中才能少些怨恨,讓親情迴歸,讓不經意的驚喜帶給你生活的甜蜜。


生活中,不要對他人抱有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