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前段時間去了趟菲律賓,在宿務和馬尼拉兩個地方轉了一下,行程安排是這樣的,香港飛馬尼拉,馬尼拉飛宿務,然後宿務回香港。因為安排的不太好,還浪費了馬尼拉回香港的返程票,臨時買了宿務回香港的高價票。對菲律賓的總體印象,還是落後,馬尼拉市區會好一些,但是基礎設施非常差,傳說的購物中心也一般般(Mall of Asia)。宿務就更差一些,新區會稍好一些,舊區窮人非常多,窮人這個詞在這裡沒有貶低的意思,真的是窮而且很髒,直接睡在路邊的人也很多。

唯一比較值得看的就是海邊和島嶼吧,所以旅遊攻略還是不能全信,實地走走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去菲律賓的目的

瞭解到菲律賓有退休簽證,只需要存20-30萬人民幣就可以辦理,可以在菲律賓生活,對於喜歡海邊的我有些吸引力,菲傭的家政服務也是值得期待的部分

宿務篇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上面圖片是在香格里拉酒店的海邊拍的,日落時分,海水很不錯,海浪不大,海水也很清,比起三亞的海水也是好很多。順便提一句,馬尼拉的海邊是沒有沙灘的,所以不要想去馬尼拉海灘散步。宿務的海灘都是在馬庫坦,也就是機場那一邊,不要到舊城區,我就是不太明白,跑到舊城區住了兩天,很不舒服。但也看到了當地人實際的生活狀態。

進香格里拉酒店的入口有三個保安持槍檢查來往車輛,如果見到了不要緊張,菲律賓的酒店、購物中心等公共場合都有持槍保安檢查,貌似都是統一制服,有點好奇的是,雖然皮鞋的質量看上去一般,但是每個保安都能做到擦的錚亮。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以前在書上看到,說是在日本,當地最好的建築一定是學校。菲律賓不管走到那裡最好的建築都是教堂,有些是殖民地時期建的有些是新建的,都是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各個國家真是各有各的主題。中國是修機場,搞大項目,比如最近剛建好的大興機場。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麥哲倫十字架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聖嬰教堂

簡單提一下這個麥哲倫十字架,宿務的一個知名景點,我就是因為想離這個景點近一點,才住進了舊城區。地方不大,旁邊就是紀念園和聖嬰教堂,那個教堂有些陰森森的感覺。因為不想寫成遊記,就沒有附上很多圖。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宿務當地市場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街邊玩耍的小孩

上面三張圖是當地人的生活,離十字架估計500-600米,非常的破爛,走在路上都覺得很不安全。我是一路用導航從酒店走去十字架的,因為在地圖上看也不遠,就想散散步到海邊,沒成想遇到當地的集市和當地人的生活。各位朋友自己看吧,照片上還遠遠不能體現當地實際的情況。從香格里拉到當地人的生活,真是雲泥之別,差距太遠了,如果要去菲律賓旅遊,海邊和海島就值得去,其他地方看看這些照片,就不建議去了。

馬尼拉篇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馬尼拉相對於宿務來說,都市氛圍就更濃一些,只是千萬不要跟國內的一線城市去比。跟朋友聊天,我一直的意見就是,論生活便利和基礎設施現代化,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比得上中國的一線城市,如果就國內自己比,沒有哪個城市能比得上深圳。但是30-40年後呢,我們的還能依舊嶄新嗎?基本也就是你在國外見到的這個樣子吧,因為別人的都是30-40年前建的,確實土,確實舊,但是人家也是風光過得,。

馬尼拉的餐廳服務還是蠻好的,也很熱情,在照片上的餐廳第一次看到了啤酒牆,全是自釀的啤酒20-30種口味吧。

攻略介紹菲律賓海島漂亮,退休簽證門檻低,實地考察後選擇放棄

到了馬尼拉不能錯過的就是射擊場,可以用各種槍械,貌似當地人還可以自帶槍械,子彈也不貴,總起來說物超所值,對射擊比較感興趣的,確實值得去。

到這裡先把第一個退休簽證的目的總結一下,考察了一下,不太適合長期居住,基礎設施不到位,便利更談不上。房租也比較高,尤其是馬尼拉,普通的帶管理的小區單間都要5000多人民幣,而且很小一間。醫療沒有去看,但是路上看到一些一些醫院,建築都比較陳舊,設施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據說有私人的醫院,設施和水平都不錯,那想來花費也不錯吧。原來設想的是住在海邊,周圍的本地人都比較和善好交往。實際情況是跟本地人交流的機會不多,海邊除了酒店也沒有什麼合適的地方可以長期居住。所以到菲律賓拿退休簽證的事情就算了

歸根結底,去菲律賓玩了一圈,目的沒有達成。至今東南亞國家,去了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有機會再去越南看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咱是書也看路也走,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