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讀300本書?做不到這一點,讀多少書都白搭

本文定位

1定位對象:讀書只求數量的人。

2解決的問題:強調讀書的目的和功用:學以致用

3憑什麼認為這是痛點:有相當一部分人,總炫耀讀多少多少書,但卻沒有多大改變。

一年讀300本書?做不到這一點,讀多少書都白搭

也許知道陳夢雷的人不多。

中國上下五千年,博覽群書的人比比皆是。學術界一致公認:讀書最多的,就是清朝大學者陳夢雷。

一年讀300本書?做不到這一點,讀多少書都白搭

陳夢雷自稱:“讀書五十載,涉獵萬餘卷”。無疑,萬餘卷是個巨大的數量!

陳夢雷的最高學術成就,是編撰了《古今圖書集成》。

《古今圖書集成》是現存最大的類書,一共一萬劵,一億六千萬字,初稿全部由他一個人完成。這本皇皇鉅著全面收錄上古時代到明末清初的文獻,包羅天文、地理、文史、經濟、政治、自然、農桑等內容。

如果沒有巨大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量,陳夢雷根本無法完成《古今圖書集成》這部鉅著。

可以說,陳夢雷昔日讀過的書,都充分地“學以致用”了。

要說讀書多,新東方的俞敏洪也算一個。

俞敏洪大三因病休學那年,他開始拼命讀書。以平均一天兩本的速度,在那一年他讀了600多本書。

他主要閱讀中國歷史和文學典籍。比如《論語》、《曾國藩家書》、《資治通鑑》、《孫子兵法》、《三國演義》……

整個大學期間,他一共讀書800多本。

時至今日,俞敏洪仍然保持著“每年讀100本書”習慣。

俞敏洪很喜歡古文經典,尤其痴迷《三國演義》。他把《三國演義》中眾多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及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研究得很透徹。

他從書中學到的很多知識,在新東方創立和發展過程中,都起到過積極的指導作用。

有人說:俞敏洪是一本《三國》治天下。這話是誇張了點,但這正是他讀書“學以致用”的體現。

當下,讀書是一種時尚。

互聯網常常爆料:某某人一年讀書300,平均30小時讀一本。某某人生病住院幾個月,讀書上千本。

我們不去懷疑爆料的真偽,我只想說,除去正常生活的時間,除去上班賺錢的時間,讀了這麼多書的人,對書中知識,還有時間消化嗎?書中的知識消化了多少?被用了多少?

《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巖俊之,在書封面的書名上,就印刷著一行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這是在提醒每位讀者:最實用的閱讀,就是能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某種能力。說白了,就是讀書要做到學以致用。

做不到學以致用,無論一年讀多少書,都是白搭。

一年讀300本書?做不到這一點,讀多少書都白搭

有人矯情抬槓:讀書學以致用,難道非要“創立個新東方”,才是學以致用?又或者是非要去寫一本什麼萬卷宏大鉅著,也才是學以致用?

當然不是。我想說的是:那些只炫耀讀書數量的讀書,是沒有任何作用和意義的。讀書的作用和意義在於:用書中的知識,影響和改變自己的未來生活。

大巖俊之說過:沒有給自己帶來影響和改變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

有相當一部分讀書人,都出現過一些讀書的誤區或茫然。

比如有人說:讀了很多書,根本沒有掌握書中知識,更談不上學以致辭用了;再比如有人說:讀完書後,靈感和見解都不見了,還怎麼“學以致用”;還比如有人說:讀了很多書,卻不知道如何用書中知識,來影響和改變自己。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這些誤區產生的原因,以及怎樣走出誤區。

一、讀了很多書,根本沒掌握書中知識,何談“學以致用”?

每個人都應該記得,小學語文課,每當學習一篇新課文,老師首先教學生生字和生詞的過程吧?

第一步:認讀字詞。老師在黑板上寫出生字或生詞,然後給這些字詞註上拼音,讓學生通過拼讀,認識這些字詞。

家庭作業,把這些字詞抄寫多少行。

第二步:老師教學生用生字組詞,組成語。然後學習這些詞和成語的意思。

一年讀300本書?做不到這一點,讀多少書都白搭

家庭作業,用生字生詞組若干個詞,組若干個成語。

第三步:用所學的字詞造句,家庭作業:造若干個句子

第四步:在課文中體會字詞的作用,然後用所學的字詞寫一段話,即小作文。

至此為止,學生才真正學會了字詞,當然也會用了。

從上述實例中,大家明白了什麼道理了嗎?每天的家庭作業,就是學生的學以致用過程。學生在用的過程中,不斷在做知識增量。

掌握書中知識的好方法:1、邊學邊用,才能更快學會知識。2、學以致用,才能不斷影響和改變自己。

用,是學的最好方法。

比如,我們讀一本《減肥的有效途徑》書,如果只讀不做,你永遠也掌握不了書中說的減肥方法。只有一邊讀,一邊按照書中給出的方法一步步實踐,不僅可以學會減肥的方法,堅持下去也許還能達到減肥的目的。

用,也是會的最佳捷徑。

讀了很多書,你沒掌握書中知識的原因,是你沒有將書知識學以致用。通過學以致用,你才能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書中讀過的知識。

二、讀完書後,靈感和見解都不見了,還怎麼“學以致用”?

關於這一點,牽扯到兩個問題:要有讀書筆記;有了靈感立即記。

1為了學以致用,讀書一定要有讀書筆記。

人的大腦神經元非常有限,為了防止記憶瞬間填滿大腦,大腦就會不斷刪除舊記憶,遺忘便成了大腦的常態。

為防止遺忘,讀書時,就要做筆記。

腦子裡一旦產生了不同的想法,立即用文字記下來。文字可長可短,視當時情況而定。記在書上或者本子上都可以。

千萬不要拖延,一定要立即記下來。有人認為自己的記憶好,可以過一會再記。提醒你一句:別太相信記憶。我們轉頭就忘的事還少嗎?

當需要某知識想不起來時,隨時可以翻翻筆記。

2靈感,是個稍縱即逝的東西。一時抓不住,可能永遠都找不回來了。所以,遇到靈感,千萬不要手軟,要立即狠狠地把它記下來。

一年讀300本書?做不到這一點,讀多少書都白搭

生活中,很多時候的學以致用,往往來自這些與眾不同的靈感。比如寫文章時,靈感造就一個新觀點,可以成就一篇好文章。

很多寫作大咖談如何積累寫作素材時,都有一個共同來的素材來源:讀書。書中典型案例、名言金句等,都是日後寫作的好素材。

遇到自己需要的各種素材,及時記下來。

所以,相信每個會讀書的人,都有自己的讀書筆記,都有隨時隨地記筆記的好習慣。

在2015年一次演講中,俞敏洪說:不到3個月時間,他一共讀了60多本書,做了3萬多字的筆記。

中國讀書最多的陳夢雷,在他寫一萬卷的鉅著《古今圖書集成》時,一定查閱過自己博覽“萬餘卷”書時的筆記,否則他《古今圖書集成》裡涉及的包含天文、地理、文史、經濟、政治、自然、農桑等知識,範圍那麼廣大,憑大腦他怎麼可能記住。

多寫多記,記住了,就方便學以致用了。

三、讀了很多書,卻不知道如何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不拘泥於任何一種形式。

比如,你是一名學生,你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時,可以購買閱讀一些《如何提高記憶》或《高考狀元談學習方法》之類的書,然後把書中讀到的方法用到學習中。這是學以致用。

生活中或工作中,你覺得自己的表達能力弱,影響到同事朋友之間的正常溝通。你可以讀一些《正確提高口才和表達能力的若干方法》或《溝通的藝術》之類的書,對照書中的方法,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學以致用。

夫妻之間總是爭吵或相互抱怨,用《夫妻溝通藝術》書中的知識或許就能解決。這也是學以致用。

俞敏洪,大學前三年,一直在自卑中度過。大三休學一年讀了600本書開始,他的思想、性格和心理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說:我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下子胸懷寬廣了。我要感謝這場病,讓我有了這麼多改變。

讀書改變俞敏洪的性格和心胸,是他讀書的學以致用。

一年讀300本書?做不到這一點,讀多少書都白搭

不僅如此,俞敏洪還把書中的知識,用於工作生活,指導工作或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也是學以致用。

正是學以致用,讓這位新東方的大董充分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他說:當全世界都拋棄了你或者你拋棄了全世界,唯一和你不離不棄是就是你手裡的那些書。

現在,他依然保持年讀書100本的好習慣。

把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能力,是讀書最大的功用。那麼怎樣把讀到知識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在思想上,要樹立讀書學以致用的觀點。

思想決定行動。讀書,你要時刻想著,如何把書中知識轉化為能力,如何學以致用。只要你時刻這樣想了,書中知識用到的可能性才更多。

讀的書,幫你解決了一個問題,教你了一個生存方法,轉變了你一種觀念,提高了你的一個技能。都是讀書的實用性體現。

二、將自我指導用於讀書,給自己提供各種幫助。

自我指導,通俗地講就是用書中的知識,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比如,讀一些關於如何寫作的書,可以避免走彎路。

一年讀300本書?做不到這一點,讀多少書都白搭

自我指導不僅可以用於個人,也可以用於公司團隊的指導。比如,我以前工作的單位,會不定期免費發一些自我成長類書籍,動員大家業餘時間讀書,將書中的知識用於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這樣,不僅對個人成長有利,也能使團隊工作更順利。

三、從書本中設定行動目標,指導自己有生活有方向。

設定行動目標,就是指讀完書後你想幹什麼。

比如你讀完一本關於創業的書,你可以設立如下目標:

想創業。

一年後,想開一個甜品店。

這兩種方式,都叫設立目標。但是,目標和‚有什麼不同,哪個更容易實現呢?這就是設立目標要符合以下幾個要求:

1、目標要以“何時、何事、多少”等具體數字體現出來。

比如上面舉例的兩種創業目標,‚的目標比較符合這個要求:時間是一年後,何事、多少是開一個甜品店。

這樣設立目標的好處是:目標清楚,方向更明確,更具體所以執行力會比較強。

的目標太籠統。只說創業,沒有具體所指。這個目標設立後,讓人也不知所云。創業什麼?具體該做哪些工作,朝哪個方向努力,一概不知。

所以,要選擇實際有可能達到的目標。

2設定行動目標的關鍵之一,明白什麼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行動目標設定相對較容易,實現或達成,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寫詳細的計劃書,實施方案,可能會遇什麼樣的困難,都要設想到。

目標這件事很重要,但急不得。若不考慮周全,一招不慎,可能滿盤皆輸。

重要不緊急的事,可以慢慢來。

雖然這樣說,但切忌拖延。

3選擇現實的,有可能達到的目標。

不給自己虛假希望。

目標儘可能設立的小一點,要有難度,但努努力就可以實現。如果有宏偉的目標,也要學會把大目標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各個擊破。大目標給人的壓力太大,流產的可能性很大。

比如以下有兩個目標:

1學習寫作,半年實現月入過萬。

2學習寫作,半年實現月入過千。

第二個目標就比較容易實現,這個目標實現了,月入過萬也不是不可能的。

4多想像目標達成的樣子。

一年讀300本書?做不到這一點,讀多少書都白搭

在向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多想像一下目標達成的樣子,這可以成為你努力的動力。

有人說:一個人遇到瓶頸,是因為他忘記了初心和夢想。

遇到瓶頸期,或者你想放棄的時候,多想像目標達成的樣子,你會重拾信心,繼續努力前行的。

羅曼.羅蘭說:沒有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在讀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是的,通過讀書,用書中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好。

讀書,牢記學以致用。

(本文為原創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