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大唐天寶五載,某一天的五更之後,長安城的鼓聲從承天門開始,響徹了全城。康老爹從醴泉坊的自己家中醒來,開始了身為大唐子民忙碌而充實的一天。

在他半夢半醒間聽到的那一陣陣的鼓,叫做咚咚鼓。

按照大唐的規矩,冬夜五更三點(約4:12左右),夏夜五更二點(約3:48左右),宮城南門,也就是承天門上的鼓會最先敲響。隨後全城的咚咚鼓接連響起,城內的一百多所寺廟也會撞響晨鐘。

在鐘鼓聲中,長安城一百多個裡坊的門都會打開。人們不必再害怕犯夜禁,可以自由地走在大街上了。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醴泉坊平面圖

康老爹對自己住的醴泉坊很是滿意,他知道隋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這裡挖出了七口可以治病的井,因此得名醴泉坊。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曾經有一所宅子在坊內的東南角。

胡人胡商生活在長安

現在是陽春三月,康老爹學著長安人的時髦做法,把泡在水裡的嫩柳枝拿出來,沾了一點藥粉開始刷牙。

刷牙的時候,康老爹在盆裡的水面上看見了自己的臉:高鼻深目小嘴,鬚髯濃密,捲髮上戴著一頂尖角虛帽。這是一張典型的粟特人的臉。

粟特人康老爹來自中亞,已經在長安定居多年了。中亞粟特人被稱為“九姓胡”“粟特胡”,他們擅長經商,往返在長安、洛陽和埃及之間,販賣香料、寶石、金銀器、生絲和名馬。

遠道而來的粟特商人,多在西市進行貿易,用長途販運來的香料等物換取中原的絲綢和瓷器,再販賣到西域,那條商路叫做絲綢之路。

因此在西市周邊,住著許多粟特人,到處都是胡姬酒肆。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粟特舞者銅像

康老爹也在胡商雲集的西市開了一家布絹行,賣些布料、絹料什麼的。大唐人喜歡自己買布料做衣服穿,康老爹認定布絹行一定有市場,一做就做了好幾年。

但現在,康老爹不急著出門做生意,長安的超級貿易市場——西市要午時(11:00-13:00)才開門呢。

大唐實行的是坊市制度,居民的住宅區和貿易區分開。長安城裡集中做生意的兩個大市場:東市和西市,午時才開門。午時一到,市場的管理人員會敲三百下大鼓,這才開啟市門。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醴泉坊、西市位置示意圖

西市裡有很多像康老爹這樣的胡商,為啥?因為胡人從西域過來,進了長安城的開遠門,在西市落腳最方便。

時間久了,很多胡商紮根成為新長安人。他們呢,又會給遠道而來的新胡商提供貿易指導,久而久之,西市就成了胡商、胡人、胡貨的聚集地。

粟特人的祆教信仰

康老爹住的宅子是長安城典型的四合小院,他家裡掛著一張女神像,那是祆教娜娜女神的畫像。康老爹和大多數的粟特人一樣,都是祆教徒。

祆教,又叫拜火教,是唐朝最強勢、最熱鬧的洋教。它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中亞地區普遍信仰。祆教傳入長安之後,城裡有許多地方都建造了信仰場所——祆祠。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祆教善惡二女神像

醴泉坊的西北角就有一座祆祠。時刻一到,康老爹就出門去祆祠做禱告了。

這是三月的大晴天,路上有不少姑娘都趕著去城南曲江池踏青,街上很是熱鬧。康老爹抬頭看了太陽的位置,判斷出了時間:差不多九點多了,是吃早飯的時候了。

正好路上有個小販推著一輛賣蒸餅的小車路過。康老爹就在這個流動的朝食攤上買了一份早餐。

當時,普通百姓一天只吃兩頓飯,朝食過後,要到下午四點多才吃第二頓飯。好在大唐的各類充飢小食不少,康老爹就多買了一份蒸餅當點心。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祆祠場景

康老爹到祆祠的時候,裡面正燒著三壇的熊熊大火。一群大鼻子、深眼窩、滿臉鬍子的中亞人在做“賽祆”的宗教儀式,有人將這稱呼為西域幻術。

唐代人的親暱稱呼:“叫你一聲小娘子,你敢應麼?”

差不多要到午時了,康老爹從祆祠回家,拉著一牛車的布絹前往西市,等候開門。

在路上,康老爹遇到了他的胡人朋友安朗,也拉著一車貨物。康老爹朝他打了個招呼:“安九郎,萬福。”那人回了他一句:“康二,去西市啊?”

安朗從義寧坊過來,那是胡人的聚居地。長安人一聽這兩人的對話,就知道這是兩個漢化很深的胡人。

唐朝人管男子叫郎君,管女子叫娘子,少年少女呢,就是小郎君、小娘子。他們喜歡在人的姓氏後面加上排行,作為一種稱呼,表示親暱,比如安九郎、康二。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片治肯特壁畫上的粟特人

說起來,康和安,都是粟特人的姓氏。當時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間的河谷綠洲有幾個分散的城邦國家,什麼康國、安國、曹國、史國、石國等,叫做“昭武九姓”,他們是粟特人,卻從來沒有形成統一的帝國。

安朗常常為自己的姓氏感到自豪,因為當今朝廷上最得寵的大臣之一正是安祿山。每當這個時候,康老爹都要笑話他,說:“人家安祿山本姓是康,才不是你的安。只是他母親改嫁,才跟著繼父姓了安。”

西市開市:吐火羅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萬國雲集

兩人到的時候,西市還未開門,大大小小的商人都等在門口。午時一到,市場管理人員敲了鼓,西市正式開門,商人們一擁而入。

西市裡真是好多外國人,吐火羅人穿著小袖袍、小口袴;波斯人戴著白皮帽,套著貫頭衫;胡姬們則穿著大衫,披著大帽帔,他們肆意地穿梭在西市中,自成一道風景。

因為西市按照行當分區,賣飲食的在一處,賣布匹的在一處,同個區域賣的是一類東西。因此進了西市,康老爹和安朗就分道揚鑣了。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繁華的西市

康老爹的布絹行,專門經營時興的布料,在西市的南邊。

而安朗,在西市的西邊開了一家畢羅店。畢羅是胡人所吃的一種饅頭,安朗很會做畢羅。此刻他的車上載著一籠子剛做好的畢羅,還有面團,就等著到店鋪裡了再上鍋。

兩人分頭的地方,是西市北邊的波斯邸。波斯邸是波斯人開的客店,它可是長安城的地標建築,許多人約會見面只要說一聲“波斯邸”,大家就都知道是哪裡了。

波斯邸附近常常遊蕩著一些賣寶的波斯商人,他們是出了名的善於鑑寶,老喜歡拉著人問:“我這兒有一個寶貝,你要看看嘛?”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大唐商人康老爹一天的行跡圖

西市周邊的裡坊住了許多平民百姓,因此西市裡賣的東西多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之類的;又因為胡商多,所以市場裡很多胡貨,人們可以在西市裡淘到不少稀奇的西域玩意兒。

康老爹穿過西市中心的市署,就到自己的布絹行了。

市署,是西市的管理機構,屬於大府寺。市署有市令的職位,負責各種商品的價格制定,檢驗商品是否合格等,買賣奴婢牛馬的契約訂立也歸他們管。對,負責開閉早晚市門的人,就是他們了。

康老爹很是感激市署和市令,當年他初來西市做生意,遇到了抬價詐騙的奸商,正是多虧了市令才解決的。官府管理市場,保障秩序,這讓他很安心。

絲綢之路:除了長途風沙之苦,還要小心強盜

下午四點多,康老爹開始吃今天的晚飯。

他很慶幸是生活在盛世大唐,回想當年他還在絲綢之路上做生意的時候,常常吃不飽飯,必須冒著生命危險長途販運才能掙到錢。要是遇到強盜就一無所有,連性命也不保了。走通絲綢之路活下來的,都是幸運兒。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敦煌壁畫上的胡商遇盜圖

唐朝貴族的出街排場:帶崑崙奴、新羅婢

康老爹的布絹行,叫“西府絹鋪”,來他店裡買布料的,有許多都是常客。臨近下班的時候,康老爹做了一個大單子。

買主是一個穿戴華麗的小娘子,穿著鵝黃色的襦裙,這是大唐楊貴妃最喜歡的顏色。康老爹一看這位客人來了,就知道接下來一個月不開張也餓不死了。

這個小娘子究竟是什麼來頭?康老爹不知道也不想問。這個客人很特別,她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小娘子的丈夫,時常帶著她出來採買衣料。她帶著她丈夫,她丈夫帶著兩個崑崙奴、一個新羅婢,專門幫她付錢拿東西。唐朝的有錢人,出門就喜歡帶著崑崙奴和新羅婢,顯得有排場。

大唐粟特商人的一天:西市賣胡貨,裡坊喝小酒,有錢有閒還努力

黑膚的崑崙奴

長安日落:葡萄美酒笑春風

剛送走大客戶,康老爹就聽到了敲鉦的聲音,西市關門的時間到了。日落前七刻(約日落前100分鐘)西市會敲鉦,宣佈閉市。

辛苦忙活了一天,康老爹回到了醴泉坊,他在裡坊門邊的酒肆裡,給自己買了一葫蘆的上好葡萄酒,一路吹著小風,喝回了家。日落之前,長安城的坊門會在鼓聲中關閉,大街上禁止行人。但是裡坊內部,還可以自由活動。

三月三,正是“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大好時候,康老爹也向往去曲江池踏青,但他暫時抑制了這樣的念想,因為他還有更宏大的事業要忙:將“西府絹鋪”開遍大唐。

辛苦的勞作給康老爹這位外國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像他這樣的草根出生的人,也憑藉著經商的手藝,在長安購置了宅子,過上了很是不錯的生活,他很知足了。

明天要更努力一些!康老爹這樣想著,在睡夢中結束了這一天。


備註:康老爹的故事純屬虛構,但是在他身上發生的一切事件、現象都是來自歷史資料,不是杜撰的哦。

參考資料:

《太平廣記》

《酉陽雜俎》

《大唐六典》

《朝野僉載》

《中古中國與粟特文明》

《新唐書》

《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