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紀念幣發行量最小,可它為什麼不是幣王?

紀念幣的世界一直都是以發行量為尊的,往往發行量越小,紀念幣的市場價格就越高。物以稀為貴,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二輪猴幣、雞幣發行量都是5億,價格仍在面值附近,而同是二輪生肖的羊幣發行量只有8000萬,市場價格明顯要高於二雞二猴,可見發行量的重要性!

這枚紀念幣發行量最小,可它為什麼不是幣王?

不單單是生肖紀念幣,發行量小、價格就高是紀念幣收藏的普遍規律。當然,也並非沒有特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特例。

這枚紀念幣發行量最小,可它為什麼不是幣王?

我國從1984年開始發行普通紀念幣至今,已歷經40年,總計發行了116枚,其中“幣王”建行40週年紀念幣的價格已遠遠高於其他紀念幣。

按照上面的規律,建行40週年應該是發行量最小的,其實不然。發行量最小的紀念幣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週年紀念幣,發行量僅156萬枚,比建行幣的206.8萬枚還少了近51萬枚。

那麼,為什麼這枚紀念幣發行量最小,卻不是幣王呢?

這枚紀念幣發行量最小,可它為什麼不是幣王?

發行量最小就意味著珍稀,尤其是80年代發行的紀念幣,那時候有收藏理念的人不多,遇到紀念幣都會當成普通硬幣花掉,消耗非常的大,所以保存完好的紀念幣鳳毛麟角。

但發行量只是一個參考值,具體還要靠存世量來決定最終的價格。建行40週年的知名度和題材熱度遠高於寧夏紀念幣,這就導致建行40週年幣被消耗的也更多,加上後天的炒作,才使寧夏幣失去幣王的地位。

可見發行量不是決定紀念幣價值的唯一標準,題材、面額、材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不過從寧夏幣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在老精稀品種裡也算是不錯的紀念幣了,是值得大家收藏的。

這枚紀念幣發行量最小,可它為什麼不是幣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