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将军真的是反骨仔吗?

魏延将军真的是反骨仔吗?


蜀国大将魏延将军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颇具争议的领军人物,自始至终都被贴上“反骨仔”的标签!传说他后脑勺长有三撮反毛,后世必然造反,故在军师死后,魏延慷概激昂的一番话尚未说完,就被同僚马岱将军斩于马下,终于坐实了反将的名号!

魏延刚出场就是大阵仗,关羽攻打长沙,守将黄忠与之交战,落败后险被长沙太守韩玄斩首,魏延义愤怒而擒杀韩玄,救下黄忠,投降刘备,刘备从此得良将。演义中军师见魏延第一眼就要推出去斩首,说后脑勺有反骨,纯粹扯蛋!

汉中之战,曹操曾经招降魏延,被其一箭射中人中,曹操险些丧命!战后在汉中太守的人选上,张飞首当其冲,飞亦当仁不让,但是刘备还是指定魏延镇守汉中,由此可见魏延将军在主公心目中的分量。庆功宴上刘备酒过三巡问魏延:“将军担当如此重任,将怎样来保卫京师呢?”魏延答道:“倘若曹操倾全国之兵来犯,请主公允许我为你挡住,倘若曹军大将带领十万之众来犯,请主公允许我把他灭了!”

魏延将军不属于五虎上将,但关张马死得早,刘婵坐江山之后,跟随军师常年征战的也就是魏延、马岱、王平、老黄忠,后来收了姜维,还挥泪斩了马谡,赵云基本是拱卫京师。

诸葛亮七擒孟获,每场战事都少不了魏延冲锋陷阵,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

后来追随军师一路北伐,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只是未被军师采纳。后世人颇多异议,毁誉参半。成功的案例有,就是三四百年前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那么现在来分析一下军师当时反对的理由。

第一:道路崎岖,行军困难!

魏延的理由一:蜀军本就擅长山地战,况且是轻装上阵。如果是擅长阵地战的魏军给弄到这山里头反而不好使!

理由二:魏延经常担任先锋官,搞前沿阵地侦查、破坏、清障这是必修课。没理由等着人家‘请君入瓮’!

理由三:不去则已,一旦出击,必定是精选的山地师,出其不备,闪电出击!

第二:担心有埋伏,有去无回!

魏延的理由:对于曹魏而言,西线几年无战事,所以才派个驸马爷在长安做主帅,长安守将是安西将军夏侯楙,这公子哥没打过仗,也没读过兵书,也就是说他连‘纸上谈兵’都不会,凭啥脑洞大开,派兵跑进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提前埋伏着?在后来曹魏政权发现诸葛亮确实北上出斜谷,赶紧调换曹真大将主持关中军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第三:即使攻下长安城,魏延的一万兵力难以守住曹魏重装援兵的进攻。

魏延:哥根本没打算进攻长安,而是稍作停顿,吓阻城内守军不出城,绕开长安直接从背后攻占潼关。这关口属于魏国内陆,没必要安排重兵把守,况且重兵都在东线与东吴对峙。拿下潼关就可以就地取粮,从时间上推断,军师的大部队出斜谷绝对早于魏军的增援部队到达长安,并一举增援潼关。自此关中大局已定,后面的指挥权就交给军师了,魏延完成任务!

魏延的死,后面更多的论证是死于跟杨义的内斗。军师临终把军事大权交给搞后勤工作的杨义,这家伙几乎没有可圈可点的战绩。军师却对正在前线作战的大将魏延不闻不问,并且还防着他起兵造反!军师先生咋想的,天知道!大将军早已封侯,还要造反,图个啥嘛?

“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这番话就是搁在当代,也无可厚非,怎么就成了他被杀的理由呢?

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杨义凭啥‘灭三族’?这不是公报私仇是什么?魏延征战一生,怎么就成了‘你还能再作恶么’?只有小人才会这样说。杨义之所以敢称呼魏延是‘庸奴’,就是他没有自己聪明,一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丑恶嘴脸!不知军事此时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杨义也没有好下场,在后来的内斗中处于下风,被流放,仍不思悔改,继续造谣生事,又被捉回来,最终自杀在监狱中。

如果,军师将当时的军事指挥权交给其他人,魏延会被马岱斩杀吗?马岱在没投降之前是魏延的手下败将,魏延完全没料到会死在自己人手里,如果他真心要造反,会没有提防吗?马岱唯一露脸的战绩,可能就是斩杀了魏延吧!

不晓得这帮人到了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先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